糖尿病给药前 须知湿有多重
2015/7/24 健康报

     湿与痰热合而为患

     我的导师苏州市中医医院任光荣教授认为,湿邪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大量方便食品、久贮藏的食品)为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素问》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则化热伤津。脾气受伤,精微物质则化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情志失调,肝失疏泄,中焦气机阻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痰、生热,湿阻中焦,热、痰、湿则合而为患。

     糖分越高湿邪越重

     根据我们的课题《中医证型演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及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损害的相关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早期或IGT期湿邪瘀滞较为严重,且常与热、痰夹杂,临床表现为消谷善饥(胃热),易患口苦(肝热)、便秘、口中黏腻,舌苔黄腻;血液中糖分越高,湿邪表现越严重。身重、肢困、乏力,一味养阴清热是不够的,需加化湿之剂、清热之剂,重用黄连,加用苍术、白术、茯苓等化湿之品。

     随着病情的发展,湿邪逐渐阻滞,加重瘀滞的表现,并耗伤阴阳,出现气阴两亏。病程较短的病人以湿、热、痰为主,病程长的以瘀、损为主。胰岛素抵抗较重的患者湿、食、痰较重,经化湿、健脾、消食化瘀,胰岛素抵抗能缓解,血糖下降;病久胰岛功能衰竭者,气阴两亏、瘀阻的多见。

     皮肤与肾湿多累及

     糖尿病早期治疗,特别是较为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健脾化湿为主要治法。在糖尿病并发症中,与湿联系较多的为糖尿病皮肤病变。其与风、湿、热有关,内风可伴见湿热,内风多为阴虚生风、血虚生风及血瘀生风。湿邪以外湿居多,有时外湿与内湿相合致病。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等外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湿邪侵入皮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与风邪相合,可致皮肤瘙痒,且顽固不愈。湿性黏滞,不易清除,故糖尿病皮肤瘙痒,顽固不愈。糖尿病手足癣更是湿毒凝聚皮肤、湿热化燥,伤血则皮肤失养,出现皮肤粗糙、干裂。

     糖尿病肾病中有很大部分为湿浊内阻,湿热内蕴,伤及阴血,血液黏滞故瘀,脾肾固摄无权。糖性本黏滞属阴,流于脉中,碍血成瘀。由于血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导致肾脏灌注不足,瘀阻肾络,精气不畅,壅而外溢,常使蛋白尿顽固难消,治疗时以化湿化瘀治疗。

     治湿之法先查表里

     治湿的方法有多种,当观察表里上下。如湿气在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以表其汗,譬如阴晦非雨不晴也,亦有用羌、防、白芷等风药以胜湿者。譬如滑风者爽,湿气自消也,水湿积于胃肠肚腹肿胀者,宜用遂、戟、芫、丑之属以攻其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寒湿在于肌肉筋骨之间,拘挛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用姜、附、丁、桂之属以温其经,譬如太阳中天,湿自干也。湿气在于脏腑之间、肌腠之外,微而不甚者,宜用术、苍、朴、夏之属健脾燥湿,譬如微湿,以灰掺之则湿自燥;湿热在于小肠膀胱,或肿或渴,或溺闭不通者,宜用二苓、车、泻之属以渗利之,譬如水溢沟渠,非疏通其实不达也。

     文/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黄 菲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