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需“内外兼修”
2015/9/21 健康报

     “成也人才,败也人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高端医疗人才如何培养?核心医疗人才如何用好?医学人才各方面的能力如何提升?这些命题考量着每一位院长。9月19日,第二届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改革、发展、创新”,数百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医院管理者及业界专家齐聚九省通衢,共同把脉医改,力求牵住公立医院改革的“牛鼻子”,下好破解看病就医难题的这盘棋。

     引进人才:“儿子”“女婿”和谐共处

    

     武汉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胡俊波

     武汉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胡俊波说,作为中部地区的委管医院,尽管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医院相比,该院的国家级人才还有所欠缺,但通过持续的“内培外引”并举,该院正不断缩短医院高层次人才与国内外先进医院的差距。

     “外部引进的人才就像是女婿,医院首先要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医院大环境。同时,也要注重让‘女婿’与自己培养的‘儿子’协调一致,为其创造公平竞争、协同合作、人尽其才的体制。”胡俊波说,该院对引进的人才给予优惠条件,比如学科带头人,聘期内5年提供5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为其成立相应的研究中心,提供200平方米左右的实验室,配备4名~5名中高层研究人员,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等。

     胡俊波介绍,该院临床骨干人才培养实行以医疗技能培养为核心,晋升体制采取双轨制和两步走,医、护、技、药等专业技术职称晋升,需先获得医院内部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第二年方可参加校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空岗聘任。

    

     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夏家红

     武汉市中心医院院长夏家红坦言,作为“夹心层”医院院长,他的体会是要傍顶尖人才、揽领军人才、重点用核心人才。医院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规定,规范人才引进政策和程序,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把品德、知识、能力与业绩作为主要评估标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唐其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唐其柱说,三级医院医学人才要保证3个能力,即解决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临床能力、各种复杂疾病的手术和操作能力、指导下级医院发展建立医联体的能力。在促进人才成长方面,该院实行的策略之一是推行“四化”医疗,即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和个体化。用让患者得到最适宜治疗,来促进医生的成长。

     核心人才:建立多维度激励机制

     夏家红认为,核心人才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决定性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医院核心人才的聚集度下降,学科发展会明显停滞,并削弱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医院各项数据可以很直观地体现核心人才的重要性。截至2015年7月,该院共有医师946人,其中核心人才231人,占医师总数的24.4% ,占职工总数6.8%。正如管理的“二八定律”,占医师总数20%的核心人才创造了医院80%的绩效。夏家红说,2014年,该院由核心人才完成的大型手术和专家专病门诊分别占全院总数的100%和83%。

     留住核心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市中心医院投资2亿元打造心血管、肿瘤、妇科、糖尿病四大诊疗中心,积极为引进人才搭建平台;制定重点专科扶持政策,让核心人才在更高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快学科建设。该院还多维度激励人才,打破科主任终身制,任用一批优秀核心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科副主任,在全院形成竞争机制,增强科主任的责任意识;建立核心人才考核评价体系,设立核心人才奖,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用于支持开展科学研究、申报科研课题,开辟临床实用型人才晋升绿色通道;积极协调解决核心人才住房、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实行人本管理等。

     胡俊波说,武汉同济医院实行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以学术成果和工作业绩作为评价标准,建立动态、多层次的激励机制,采用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对有突出贡献的核心人才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保障核心人才队伍平稳发展。

     人才外流:多数医院面临的最大困惑

     公立医院既要强调人才培养“内外兼修”,还要想办法稳定医学人才,保证人才不外流。这一直是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面临的最大课题。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院长李拓

     该院院长李拓介绍,恩施自治州是全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湖北西部。恩施州中心医院现在已经跻身湖北省地市州一级医院的方阵,正致力于打造武陵山实验区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如何真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李拓表示,“关键还在于人才”。

     李拓说,土家族有一句土话,叫做离了胡萝卜整不成酒席,说明胡萝卜在整个酒席中不可替代。早在2002年,该院就启动了在业界内产生一定影响的“胡萝卜工程”,将医院医学人才分层次进行奖励。但对恩施州中心医院来说,引进一个博士依然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更多致力于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留得住、有感情、用得上、用得好的人才”。

     “前不久我们培养的一位非常优秀的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离职去了一家私立医院。我虽然理解、包容,但对我们事业的冲击和影响却是客观和实在的。”李拓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社会资本办医的蓬勃发展,使得医疗卫生人才尤为紧缺,医院面临人才外流的困境。

     文/本报记者叶龙杰 首席记者闫 龑 韩 璐

     特约记者李权林 涂晓晨共同采写

     图/本报记者张 丹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