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健康】儿童哮喘防治要走出三大误区
2015/11/3 健康报

     8岁的男孩小强患哮喘两年,由于家长平时未按医嘱规范地让他使用抗哮喘药物,使得症状控制不佳,每年发作3~4次。近期气温变化大,小强不小心感冒了,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小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呼吸衰竭症状。经过积极救治,小强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如果小强出院后再不接受长期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话,他的肺功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严重受损。像小强这样患有哮喘但平时又控制不佳的患儿在全国还有很多。因此,就目前国内哮喘患儿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症状控制不佳的现状,笔者呼吁家长和社会能更多地关注哮喘的长期化、规范化、个体化治疗,认清哮喘防治的误区,真正让哮喘患儿自由呼吸。

     在哮喘防治的诸多误区中,最常见的是以下三个。

     误区1: 哮喘不发作就不用治疗。从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这就造成了病情的反复。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降低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2:激素治疗对身体有害。不少患者听说需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身体受到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会发胖或影响发育。所以,有些患者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就自行断药;还有些患者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目前世界公认,吸入激素是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

     儿童时期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是很关键的,可以让孩子彻底摆脱哮喘的困扰。但如果平时不维持治疗,哮喘发作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大剂量的激素来治疗,副作用大,对免疫力的抑制还会造成患儿的反复感染,甚至最终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性受损。从用药的量来看,吸入性激素的用量是用微克计的,而静脉和口服用激素都是数毫克甚至几百毫克,可见吸入性激素的用量只是全身用激素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副反应远远小于全身用激素。因此,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长期吸入激素的副反应。

     误区3:治疗期间不必检查肺功能。患者或家属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会有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可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文/浙江省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丁武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