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乳粉案只是一场虚惊?
2016/4/5 健康报

    

    4月4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日媒体报道的上海市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冒牌乳粉案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责成上海市食药局立即向有关公安部门了解案件情况,并协助公安机关追查涉案冒牌产品流向;国务院食安办已派员赴上海实地督查,并要求相关省份彻查乳粉流向,严惩冒牌乳粉等欺诈行为。消息称,经初步了解,上海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依法查处一起跨全国多省市仿冒品牌婴儿奶粉案,犯罪嫌疑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1.7万余罐,销售给郑州、徐州、长沙、兖州等地经销商,并进一步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造成较大影响。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已对6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捕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婴幼儿乳粉销售者和网络食品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销售的乳粉质量安全;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在网上购买婴儿乳粉,警惕不法分子冒牌欺诈行为;欢迎消费者对销售假冒乳粉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对破获食品违法案件有功的举报者,执法部门将依法给予奖励。文/刘志勇

     今日议题

     “冒牌乳粉无安全风险”为何遭质疑

    

     近日媒体报道,上海市公安部门破获1.7万罐冒牌乳粉案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初步了解后称:“上海市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4月4日中国新闻网)

     1.7万罐冒牌乳粉案件曝光后,人们纷纷追问:这些乳粉安全吗?婴儿吃了有什么不良后果?对此,国家食药总局站出来说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可公众的质疑声并未因此消失,其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反正我不信。”

     分析原因,这其中显然有“老不信”的问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遇事本能地质疑,遇问题食品更是恐慌,认为一定有“毒”。但除此之外,老百姓“不信”明显还有别的原因。

     其一老百姓还有疑问

     “冒牌乳粉吃了后其营养与品牌奶粉是否一致?”“花了名牌价,吃的是冒牌乳粉是不是损失?”很明显,监管者与老百姓的角度、标准不一,最后造成了双方认知上的偏离。这种角度、标准不一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反思与重视。其二相关部门在信息的公布上,非常不及时,同时也不全面。这必然导致人们“反正我不信”的心态。此冒牌乳粉案件去年9月就在查处,但直到今年4月才公布。虽然其中有办案需要不能随意公布信息的影响,但人们也不免担心在长达半年时间里,冒牌乳粉是不是早就销售、消费完了。其三案件公布后,就应该告诉消费者,这些奶粉是否安全、有无风险,而不是民众逼问了才说。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此冒牌乳粉案件中,到底是谁假冒了谁,自始至终,硬是没有一星半点的消息透露。

     实事求是,及时公布老百姓想知道的信息,是赢得人心的基础与根本。如果老百姓始终被蒙在鼓里,他们又怎么会相信冒牌乳粉没有安全风险?

     本栏目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投稿请发至mzpljkb@163.com

     文/北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