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疗要从长计议
2016/4/11 健康报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了唤起公众和社会对于帕金森病这种慢性疾病的关注,我们特别邀请两位专家来说说帕金森病诊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不仅在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7%,一些中青年人也可能受此病的困扰。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约200万人。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该病也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有治疗效果

     近年《新英格兰医学》等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发表了多项关于运动疗法对于帕金森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研究发现,运动对于帕金森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状态,减轻功能退化,改善情绪等。

     在这些研究中,中国传统的保健运动方式太极拳尤其得到重视。类似太极的多种舒缓、运动负荷适中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瑜伽等也比较适合帕金森病患者。适度运动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恢复颇有益处,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维持一定的生活能力也是必须的。但需要强调的是,帕金森病人选择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量力而行,特别要考虑具体病情的轻重和不同阶段,重要前提是防止运动中跌倒等意外发生。

     联合用药可以扬长避短

     帕金森病的治疗需锁定三大目标,即控制运动症状、预防运动并发症、改善非运动症状。实现这三大目标,单一药物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治疗之初就要考虑到疾病的长期管理问题,因为随着疾病进展和长期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所特有的运动并发症会逐渐出现,其常见运动并发症有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异动现象。所谓剂末现象,是指药效维持时间越来越短,在下次服药之前帕金森病的症状又再次出现。开关现象表现为突然僵硬无法动弹,如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等。异动是指病人会在服药后出现不可控制的手舞足蹈症状,对生活影响较大。

     在帕金森病的长期治疗中,适当选择能减少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药物是核心理念之一。一些患者和家属在治疗中存在误区:一是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愿服药;二是依从性低,随意改变用药剂量;三是希望“全面快速见效”,盲目用药。这些不规范用药行为不利于有效控制患者的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长期管理用药要结合具体疾病亚型、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年龄、职业、药物副作用等,进行个性化定制,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为了兼顾近期疗效(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者药效更强的药物)以及预防运动并发症(需要控制过高的药物剂量或者选择药效平稳的药物),可以通过药物组合联合应用的方式来实现。

     神经调控技术前景广阔

     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和长期药物治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被称为运动波动和不自主运动的并发症。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即使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也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和理想的生活质量。而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和经颅磁刺激技术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了药物治疗以外新的治疗方法。

     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目前对于其治疗机制、适应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认识。脑起搏器作为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帕金森病的范例,已经显示出良好疗效以及微创伤的优势。帕金森病存在广泛的特征性的运动神经调控网络的病变,在这些环路中有一些关键的脑区节点;通过对这些关键节点给予高频率(少数是低频率)的电脉冲进行调控,可以显著纠正运动神经调控网络的异常代谢和功能活动,从而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降低抗帕金森病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和国际运动障碍疾病协会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中指出,对于存在运动波动、异动症、药物难治性震颤等表现,通过充分的药物调整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微创手术方法植入脑深部电极及脑起搏器装置是合理有效的治疗选择。

     在神经调控技术领域,经颅磁刺激或者电刺激技术也展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经颅磁刺激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便捷,费用低廉等特点,在这些方面优于脑深部电刺激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尚待继续探索。通过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是医学研究方向,许多患者也翘首以盼神经再生技术能获得突破。虽然科学家们在应用干细胞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距离临床应用尚有相当距离。关键是这种技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待深入探索,目前还没有明确和肯定的结论。

     非运动症状容易被忽视

     帕金森病不仅有静止时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障碍,还存在便秘、抑郁、智能减退、疲劳、睡眠障碍、夜尿频繁、嗅觉减退、体位性血压波动等非运动症状。由于这些症状没有运动障碍那么突出,不容易识别,常常被患者甚至非专科医务人员忽视。

     有些患者发生了心慌、腹胀、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常常想不到这与与帕金森病有关,而进行了大量心血管、腹部、胃肠道等检查,往往查不到器质性病变。患者的这些症状主要发生在药效减退、运动障碍再次出现的“关期”,通过合理调整抗帕金森药物,延长“开期”,这些非运动症状可显著缓解。

    

     文/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组神经变性病科主任 冯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