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这“三高”,哈佛医生令我们竖起大拇指
2016/7/27 健康报

    

    

     高压力

     不仅写综述,还要被上级医生“拷问”

     我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访学资格是“蓝卡”级别,为深入探究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医院,经过一轮又一轮资审查、体检、考试后,最终如愿拿到了访学进修最高级别的红卡,包括可以自由进出手术室。

     短暂的兴奋后就是折磨,早上7点前必须赶到科室,这已经比实习生与住院医生待遇好太多了,对他们来说早上5点上班就算迟到。第一次7点参加科室晨会,会议室早已坐满了各级别医生,包括很多老教授,来晚的只能站着。走廊处摆放好免费的早餐。晨会一般由3~5个住院医生用幻灯片分别汇报主要病人信息,重点是手术病人、并发症病人的诊治,每个病例都必须提炼出核心问题,并结合文献分析,相当于写出一个完整的且经得起教授首肯的个案报道论文或综述,谈何容易?这样一个病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头天下班后,实习生和住院医生熬夜做出来的,这样的临床论文训练每周都会有几次,还有基础科研的午餐会、PhD训练的周末课程,虽然只是要求我听和看,但已经疲惫不堪。

     对哈佛医学生来说,写作不是最困难的,汇报中经得起上级医生不停地提问才能体现哈佛医学院医生的能力,教授提问经常比学生的汇报时间还长,而且是学生讲几句就被提问打断,准备不充分的话可是完成不了汇报,直接影响成绩。每周还会有一次美国或海外著名医院医学专家的专题演讲和点评。仅仅早晨第一个1小时就是满满的学术大餐。

     高门槛

     均质化培养模式是美国医疗特点

     病房工作在7点前已全部完成,7点半手术病人会被接到手术室。无论多大的手术,几乎永远是两个医生做手术,各种机械臂代替了很多助手,极大节约了医生成本。手术室有太空舱的感觉,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琳琅满目,术者的装束很像是宇航员,显微头灯、眼罩、传感器、防针刺手套等如上战场。教授告诉我,这和手术费用比起来不算什么,几乎所有高科技耗材都是美国创造,价格没有国内贵,这里真正贵的还是人力成本,与国内相反。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16摄氏度,这是经过调查后得出的最适宜手术医生发挥的温度,医院为手术室人员配备了一次性披风。手术医生的最佳状态有专门研究和服务,细化到手术室光线色泽及强度、医生的站姿角度及双脚轮替休息方式等,根据需要可以下场休息调整,背景音乐由主刀点播,有时在手术非常顺利快结束时,还会播放快节奏爵士乐,整个手术过程最大限度让医生不受影响地专心手术。

     哈佛医生手术动作总是标准化,一招一式像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很少飘忽的个性发挥,这样也许速度不快,但很少出错。高门槛的均质化医生培养模式是美国医疗的很大特点,不可能有鱼龙混杂的现象,这样高水平和标准化的美国医生群体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尊敬和信赖。

     哈佛医生极度认真,不怕挑战难度,比如晚期胰腺癌放疗后二期手术,围绕大血管周围广泛粘连,仅分离粘连就花了5个小时,反复遇到危险,不放弃,坚决做下去,最后竟成功完成了根治术,而且在麻醉医生和护士的高水平配合下,病人很安稳,这样的情况几乎在每个医生身上得到体现,勤尚能补拙,何况哈佛医院的医生,当然这也与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法律制度保障有关。

     高科技

     医生团队和整个医疗系统围着病人转

     一旦进入诊室,哈佛医生的高度爱心、肢体语言与职业素养表现地淋漓尽致,仿佛与生俱来,没有表演的痕迹,与病人很快像老熟人一样。交流中,医生尽管已经熟悉了患者的信息资料,依然很认真倾听患者诉说,并鼓励患者及家属多表达和提问,医生以数据形式回答,把疾病相关的最新的客观数据非常清晰地告诉患者,甚至会把刊登在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机构如何统计等来源告诉患者,不会使用“可能”“大概”“差不多”等模糊词语,权威性极强。

     主诊医生时间很昂贵的,一次门诊就必须解决问题,病人下次再见到主诊医生就要在手术室了,后续的工作先有秘书即刻安排病人完成MRI的复查,不到1小时,资料传到会诊中心,在医生看完下一个病人后收到信息,确认无异可以安排住院手术,由秘书协调,安排实习生、住院医师按程序在门诊完成术前记录和检查,然后麻醉科、康复科、心理科、心内科相继与患者沟通,医院提供翻译工作,把患者调到最佳状态,如果有宗教信仰的也可以提供服务。术前1天住院,给予短效抗凝和双下肢预防血栓。

     这些已经程序化,各科医生不用会诊通知,每个医生的网络信息端就会得到新病人资料,会在第一时间接触病人。每个病人在医院网站上有自己独立的窗口账号,与护士站的同步,可以查阅自己的所有住院信息,并能24小时与护士和实习生、住院医生沟通。

     互联网医疗和远程医疗在美国已经普及,效率极高,但在哈佛医生看来,虽然每天依赖,但就和出门开车上高速一样,不是什么高科技,这是必备的基本设施。在普通病房,只要病人同意情况,家属24小时都可以登记探视,征得护士同意,家属可以夜间陪护,非常人性化却不影响安全和整洁。哈佛门诊模式是整个医疗系统是围绕病人运转的,采取预约制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医生实行主诊医生负责下的团队制,深度信息化与互联网提高诊疗效率,整个看病过程体现关爱和科技含量,病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舒适和信任。

     个人感悟:

     从资料统计看,中国癌症病人没有美国癌症病人数量多,中国全部癌症的5年生存率为30.9%,而美国为70%。通过在哈佛医院观察,系统化整体治疗是核心。同时感受到,哈佛医生对生命的发自肺腑的爱和敬畏之心深入骨髓,融入职业习惯,这种关爱能被病人深刻感知,使医患成为一体共同去面对疾病这个敌人,而不是彼此造成敌意。

     哈佛医生具有很好的前瞻力,在不确定因素的医学环境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洞察力。注重临床科研,主治医生约一半的时间精力在资料分析整理和学术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在临床技能培养上事半功倍,并且众多的临床发现甚至专利产品源自一线医生。此外,循证基础之上的创新突破是哈佛人领先的法宝,尊重数据和权威,但不唯数据论,敢于超越权威,这在哈佛表现得尤为显著。

     文/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 郑建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