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地氟病,要从源头下功夫
2017/1/23 健康报

    

     氟对人体是把双刃剑

    

     氟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许多生理作用,并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但氟亦对机体有双重的生物学效应。作为一种特定地理环境中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者食物摄入过量的氟,导致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骨骼的改变和损伤。前者称之为氟斑牙,其牙釉质呈现白垩、着色或缺损,残留终生,轻则有碍美观,重则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后者称为氟骨症,腰腿及全身关节麻木、疼痛,乃至弯腰驼背,发生功能障碍,终至瘫痪。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存在地氟病

     数据显示,地氟病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地氟病在我国分布面非常广泛,除上海和海南省外,其他省及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区。我国病区类型复杂,不仅有饮水型病区,还有国内外独有的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病区。

     据2015年全国一项终期评估数据显示,我国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28个省份的1115个县6652个病区乡,受威胁人口约7207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分布于12个省份的171个县,受威胁人口约3321万。另外,我国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7个省229个县1455个乡,病区人口约1400万。据全国地方病统计报表数据,不包括饮茶型氟中毒病情,全国大约有3800万名氟斑牙和230万名氟骨症患者。

     针对病因链采取预防措施

     氟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自然界中氟是以化合物形式而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同时,绝大多数的无机氟化物都能溶于水且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可见氟的化学地理迁移能力极强,广泛存在于岩石、土壤、水、空气和动物体内,易被人体获得。地氟病的发生完全是过多摄入自然环境中的氟所导致。因此,针对病因链采取预防措施,病情就会减轻或得到控制。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病区群众长期、过量饮用高氟水引起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其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入江河湖泊等水体,干旱缺水地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以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目前全国超过3/4病区村已经达到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标准。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由于居民长期在室内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燃烧含氟量较高的煤,用于取暖、做饭、烘烤粮食和辣椒等,经由污染的食物与空气使体内摄入过量氟而致慢性氟中毒。其治本之策是改炉改灶,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所长 高彦辉

     整理/衣晓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