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健康扶贫怎么做?看看这张“路线图”
2017/3/6 健康报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表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在综合治理的同时需结合“靶向治疗”。健康扶贫同样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两会期间,围绕如何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增加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代表、委员献计献策,为健康扶贫共谋“路线图”。

    

     应建立帮扶制度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疾病负担较重。全国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贵州省委专职副主委黄惠玲认为,除了灾难性医疗支出外,疾病也导致家庭失去劳动力,进而丧失经济来源,形成恶性循环。

     黄惠玲说,健康扶贫的政策及制度安排,主要是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但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康复和照护,且已丧失劳动能力、处于贫困状况的家庭,还应探索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进行帮扶,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蒋秋桃建议,应改进贫困患者救助方式,将医后救助改为医前或医中救助,探索全费用定额救助,结合慈善基金,对极端贫困人群进行全额兜底。此外,要严格临床路径管理,实行按病种付费,对农村贫困地区患者不得随意开展医保报销政策外的医疗行为,一些患者确实需要使用报销目录之外的高值药品、高值耗材,则应建立责任制,由科室主任、院长等审查签字。

    

     要提升扶贫精准度

    

     “由于一些地区健康扶贫工作底子不清,农村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医疗救助制度兜底能力不强,社会慈善救助平台不发达等原因,现有扶贫政策难以形成政策合力。”蒋秋桃说,要抓紧建立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管理数据库,纳入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相关情况、社会救助项目、救助频次和金额等信息,并实现相关信息联网共享、适时监测、动态管理,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建立重点人群随访制度,为其提供健康指导意见和咨询。同时,要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实施健康扶贫综合性配套政策,并抓紧实施。

    

     提高健康素养是当务之急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司艳华认为,健康扶贫应以预防为主,加大科普力度,提高老百姓未病先防的意识,把预防放在首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疾病预防上,让医务人员走出去,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定期给村民体检,把防病做到前面。”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赵东科表示,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除了做好医疗救助,也要提升民众健康素养。我国慢病患者已经突破2.6亿,慢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因此,提高健康素养对健康扶贫是当务之急,也是可持续发展之策。

     对此,黄惠玲深表赞同。她介绍,贵州省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45种重点疾病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活方式是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贵州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率低于5%,意味着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不知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这给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埋下隐患,也给健康扶贫带来困难。”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建议,通过培训、培育、公益创投等方式推动扶贫济困类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鼓励社会创新扶贫模式。注重发挥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以扶贫济困为核心的慈善活动中。

     王名表示,应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骨干作用,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方式方法,运用社区社会组织独特优势,动员农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经济类组织积极参与扶贫服务。建立政府职能部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社会组织扶贫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透明的社会扶贫监测评估机制,鼓励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扶贫第三方监测评估。

     民建中央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在建档立卡基础上,对因病致贫或返贫对象要入户建卡,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引导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组织和社工机构积极参与健康扶贫。深化县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巩固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行“医疗下沉”政策。

     文/健康报记者张磊 姚常房 叶龙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