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胎盘滋补新生儿险送命
2017/8/22 健康报

    

     某高校附属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到一名呼吸窘迫的新生儿,检查发现是细菌感染。经过连续11天的抗生素治疗,孩子康复出院,但令人意外的是,仅过了5天,孩子又因同样原因入院。后来的调查发现,妈妈在吃一种“胎盘胶囊”,而胶囊里检测到了同样的细菌。丝毫不让人意外的是,调查人员在妈妈身体里也发现了这个细菌。原来,妈妈产后将自己的胎盘交给一家专门做胎盘胶囊的公司,而该公司在制作胶囊的时候并没有检测细菌。

    

     2000年左右,欧美国家兴起食用胎盘的风潮并很快传入国内。国内一些地方出现“胎盘宴”,即以胎盘为食材的菜。媒体报道后,胎盘买卖带来的伦理及安全风险引起政府高度关注。2005年,原卫生部明确指出胎盘归产妇所有,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此外,2015版《药典》也已将紫河车及其中成药全部剔除。

    

     有观点认为,胎盘是胎儿的天然屏障,它会阻拦污染物。不过,并没有研究证据表明它真的会有很多重金属或其他有毒物质。胎盘比较明确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细菌和病毒。胎盘可以携带的有害微生物包括,李斯特菌、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麻疹病毒、疱疹病毒、莱姆病螺旋体等,其中有一些可能通过食用或接触导致感染。虽然高温处理可以杀死微生物,但温度不够或加热时间太短都有可能导致微生物侥幸逃脱。此外,有些人觉得高温会破坏活性物质,因此采用低温冻干的方式生产胎盘粉,有可能给微生物留下活口。

     虽然胎盘入药历史悠久,但均未经过严谨的科学验证,因此其功效并不确切。一些古代名医甚至明确记载“吃了没用”,比如明代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张景岳。20世纪50年代有一项关于食用胎盘促泌乳的研究,发现胎盘确实有助于泌乳。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研究,可惜由于年代久远,且研究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统计方法也不符合现代规范,因此结论并不被科学界普遍接受。现在多数科学家的观点是,胎盘和普通的肉没有太大差异,主要是提供蛋白质等常规营养。胎盘所含有的活性物质要么含量太少,要么会在炮制或消化过程中降解,并不具备神奇的功效。

     文/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钟凯

     原创声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