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迎来健康传播共振
2018/4/19 21:41:16 健康报

    

     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已成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必备“话筒”。这些传播渠道在健康科普、公共卫生、医院管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月18日在京召开的2018健康中国新媒体工作交流会上,来自政府、医院、科研机构、媒体的专家就大健康时代的健康传播主题建言献策。专家指出,随着大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化,协同发展形成合力,行业已成为共识。整合传播渠道,融合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智慧力量,对医疗政策、医学知识答疑解惑,将更贴心地服务百姓健康。

    

     形式多样

     发挥专业人员权威优势

     新媒体的加入,健康科普如虎添翼。“北京医院去年开展健康教育160余场,受众2万余人。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新媒体合作,2017年通过新媒体健康科普2200次。”北京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赵城分享经验。

     北京医院基于学科优势,正在利用新媒体探索建设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老年健康大学,并已经开设了大学的“慕课”学院,学院整合线下课程和网络课程,为市民提供服务,同时在互联网医学、智能医学等领域加快探索,以期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找到更好的方式。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则邀请有关司局负责人和权威专家每周二晚8时做客“家庭健康新空间”网络直播室,解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重大方针政策,紧密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传播了大量的健康知识。该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姚宏文介绍:“这是国家部委中少有的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服务类网络直播节目。2016年1月正式开播,以服务和健康中国建设为宗旨,致力于为健康家庭幸福家庭建设提供最有用、最亲近的服务。”

     “为发挥专业优势,中心启动了健康促进与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长宁介绍,这一工程旨在提供值得信赖的健康教育资料库、专家库,以及正在修订的图片库,为健康教育提供靠谱资源。

     规范传播

     让政策红利惠及百姓

     “行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发布和解读,要跟群众需求密切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局长焦雅辉指出,现有一些很好的政策,因为宣传不够,百姓的知晓程度不高。

     “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我们要将受众细分为老年、学生、孕产妇、流动人口等,在此基础上精准推送他们所关心的医疗卫生知识,包括语音、短视频等深受欢迎的形式,并提高在线的互动性,及时回应大众的健康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巡视员孟群表示,相关部委和司局正加快协作,积极推进相关制度建设。

     “健康宣教工作是我们疾病预防控制当中重要的抓手和平台。为了规范疾控新闻宣传工作,加强统一管理,有效化解舆情风险,疾控部门建立了联络员制度、信息报送审核制度,开展网络舆情预警等,希望通过制度的建设,来科学有序推进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满足百姓为疾病预防工作的新期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监察专员常继乐说。

     拓展传播载体

     共建共享宣传矩阵

     近年来,各医疗机构的科普活动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开展得有声有色,积累了丰富的科普传播经验。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看来,医疗卫生机构需要进行更整体的探索,围绕“大卫生、大健康、大宣传”的体系,形成“矩阵共振”效应,媒体联动开展战略合作,担负起健康科普的责任。“我院开展的医学与健康的创新科技工程,有效提升了传播效率。”

     整合传播形成集群力量,业界已有不少探索。“去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其他几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年来在卫生健康宣传、图书和数字产品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新媒体融合等重点领域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取得实效。”人民卫生出版社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郝阳如是说。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介绍,基于“中央厨房”的发展理念,《健康报》社正在将传统新闻媒体的采写与新媒体形式相融合,在健康中国App、健康报微信矩阵、微博以及合作平台上,用不同的形式发布,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发布、滚动传播的效果。

     据悉,目前由《健康报》社负责建设运维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客户端“健康中国”已汇聚各地卫生健康机构700多家入驻。同时,由相关司局牵头的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工作委员会正在组建,将起草制定传播的行业准则、共识,建立健全健康科普内容生产、审核、传播、反馈、监督优化等环节的治理规则,搭建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沟通平台,建立健康传播的专家智库,为健康传播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文/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