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讲坛】疫苗接种是生命第一份礼物,请重视这份生命屏障
2018/4/29 10:15:07 健康报

    

     世界免疫周是每年4 月的最后一周,其目的是促进采取必要的集体行动,确保人人获得保护,以免罹患疫苗可预防的疾病。今年的主题是“接种疫苗,共防疾病”,鼓励各层面的人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是人类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武器。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的专家为大家讲解免疫接种相关科普知识。

     预防接种让更多人受益

     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首席专家 王华庆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疫苗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不同的疫苗制作原理不同。主要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病原组分疫苗。灭活疫苗如流感疫苗,是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过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的。减毒活疫苗是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就像麻疹减毒活疫苗。病原组分疫苗包括细菌的荚膜多糖疫苗、细菌的类毒素疫苗、病毒的某种抗原等,如23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血源乙肝疫苗等。而新型疫苗则包括基因工程疫苗、蛋白结合疫苗、预防多个疾病多种抗原的多联疫苗等,如重组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包括肺炎球菌、流脑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的多糖结合疫苗,以百白破为基础的五联、六联、七联疫苗和以麻腮风为基础的四联疫苗等。

    

     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包括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和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

     我国预防接种经历过三个阶段

     建国以来我国预防接种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免疫前阶段、计划免疫阶段、免疫规划阶段。

     计划免疫前阶段,通过突击接种,提前全球近二十年,杜绝了天花的发生,这是此阶段预防接种的标志性成就。

     第二个阶段起步是1978年,与改革开放同步的,为计划免疫阶段,此标志性成就,一是分别以省、县、乡为单位实现了计划免疫接种率85%的目标,二是我国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第三个阶段免疫规划阶段,从2001年起步,标志性成就一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进一步增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达到14种;二是儿童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的阻断取得重大进展,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疫苗使用前的约10%,下降到0.4%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2017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1%以下”的防控目标。

     健康服务要覆盖全人群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未来免疫预防接种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确定了重点。健康服务要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预防接种可以做得很好。世界卫生组织长期规划建议,一是要巩固、提高接种率,二是希望有更多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三是让疫苗不仅覆盖儿童、需要的青少年和成人也要覆盖。未来要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麻疹、风疹等疾病。免疫规划工作要围绕健康中国2030确定的战略主题和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预防接种的福利,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奉献更多力量。

     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全攻略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安志杰

    

     现如今,疫苗应该算是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份礼物,是医生护士代表这个社会、代表家庭对这个新生命的呵护和美好期望。不是吗?有孩子的年轻父母们应该都会记得,你的孩子出生后24小时之内,就在医院接种了第一针乙肝疫苗,从此孩子的健康就多了一份保障。带孩子接种疫苗,已经成为为人父母的一个必修功课,那家长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了呢?我们就给各位朋友科普一下吧。

     牢记预约的接种疫苗日期

     带孩子去接种疫苗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首先家长要牢记接种医生给预约的接种疫苗日期,按日期及时到接种门诊进行接种,早接种、早保护,及时接种疫苗十分关键,如果延迟接种,那些危险的传染病最喜欢找没有及时接种疫苗的宝宝发起进攻。但是,疫苗接种也不能提前,每一种疫苗都有最佳的免疫程序和接种年龄,提前接种往往难以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按约定日期及时接种最重要。

     在接近预约日期的时候,家长需要密切注意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有严重的急性感染、或者一些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一般不适合接种疫苗,需要身体恢复后再接种。如果孩子一切正常,到了接种日期就如约去接种门诊。接种疫苗当天正常哺乳或进食,出门前给孩子穿着合适的衣服,便于注射疫苗时露出接种部位。根据疫苗种类和儿童的年龄,接种医生选择的接种部位可以是上臂三角肌或者大腿前外侧,因此尽量不要穿连体、不容易穿脱的衣服。此外,一定记住带上预防接种证,这是记录儿童接种每一种疫苗的重要证明,接种证将伴随孩子成长,在儿童将来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需要查看,甚至将来出国、留学,都是需要疫苗的接种证明的,千万保存好,每一次接种疫苗时都需要随身携带接种证,以便接种门诊将所接种的疫苗信息在接种证上进行记录。

     如实向医生告知孩子的健康状况

     到达接种门诊后,先要按顺序进行登记。如果您的孩子本次预约接种的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那您不需要花一分钱,疫苗和接种的费用是由国家全包的。如果您本次是选择接种自费的疫苗,则按照门诊的规定支付疫苗和接种的费用。如论接种哪种疫苗,您都需要如实向接种医生告知您孩子的健康状况,既往是否有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把握每一种疫苗的接种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注射疫苗过程中,配合接种医生,小婴儿由家长抱好,家长协助固定住儿童的接种部位,以免接种时儿童哭闹、运动。接种时可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可减轻儿童的紧张情绪,协助医生尽快完成接种。如果是接种的口服类疫苗,避免儿童将疫苗吐出。接种完成后医生会告知一些注意事项,并预约下一次的疫苗接种时间。

     接种后,不能立即离开接种门诊

     疫苗接种后,不能马上离开接种门诊,还需要在门诊留观休息半个小时,主要是为了避免发生急性的过敏反应。虽然这种反应的机会非常小,可能是十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但万一发生了,却可能非常严重,在接种门诊都有应急的药物和器械,即便发生也可以进行及时救治,因此千万不能忽视这30分钟的留观过程。接种门诊都为儿童设置了专门的留观区,可以带孩子休息的同时,核对一下医生在接种证上面的接种信息,是否与本次计划接种的疫苗一致。接种门诊也会提供一些与疫苗相关的科普知识和疫苗接种的常识,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多了解一下。

     30分钟留观后,就可以带孩子离开了。回到家里继续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注射部位发生一些红肿等都是常见的局部反应,个别儿童可能出现低热,绝大多数情况都会很快恢复,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个别儿童发生高热,持续时间较久,或者其他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并向接种医生报告。但这种情况很少,绝大多数孩子接种疫苗后都会表现正常。

     至此,您孩子的一次完整疫苗接种过程才告结束,等待下一次接种。小疫苗、大健康,孩子的健康成长已经离不开疫苗的保护。

     疫苗接种出现异常 怎么办

     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主任医师 李克莉

    

     个体在接种疫苗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称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简称AEFI)。但并不是所有的AEFI都与接种疫苗有关,需要经过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联。

     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分为五类

     AEFI按照原因分为五类,包括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

     不良反应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

     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

     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疫苗质量事故是指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接种事故是指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

     逐步完善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

     为做好AEFI监测工作,自《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AEFI信息管理系统。200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在部分省份试点开展了AEFI监测。2008年,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全国AEFI个案的网络直报。2010年6月原国家卫生部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明确了AEFI监测病例定义、报告范围等,为进一步提高AEFI监测报告质量提供了依据。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上述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对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置

     通常情况下,除了一般反应,例如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的红肿和硬结等轻微的反应外,其他AEFI均需要开展调查。县级疾控机构对需要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由市级或省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对于死亡或群体性AEFI,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政府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2016年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建立通过商业保险等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的机制。

     为了宝宝健康

     请接种风疹疫苗

     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副主任医师 郝利新

    

     风疹又称“风痧”,痧子等,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病毒传染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

     孕妇感染风疹对胎儿造成影响

     多数风疹患者感染后临床症状轻微,并发症较少。但孕妇如感染风疹病毒,则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刚刚怀孕三个月以内的孕妇感染风疹危害更大。因为孕期头三个月胎儿器官正在发育,病毒可以通过母亲的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正在发育的胎儿染色体发生断裂畸变,影响胎儿的器官发育和组织正常分化,导致胎儿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后出现以多器官严重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可表现为听力障碍,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缺损以及其他终生残疾,包括自闭症、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等,而且这种先天畸形在新生儿出生后有时不能被立即发现,要到几周、几个月甚至孩子已三四岁时才逐渐显露。所以说,先天性风疹综合症是风疹引起的最严重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对妇女实施孕前优生体验项目

     我国对育龄期妇女实施了孕前优生体验项目,其中有关于风疹抗体的检测项目。如检测结果为阴性,或核查风疹疫苗接种史从幼儿时算起接种不足两剂次,则建议接种风疹疫苗,并请注意接种后三个月内要避孕。成人免疫除包括育龄期妇女外,从整体防控策略出发还应包括男性。成年男性如未患过风疹、未接种过风疹疫苗或接种情况不清楚的,建议接种风疹疫苗,可以接种两剂次,间隔一个月。怀孕的妇女由于无法接种风疹疫苗,要注意避免接触任何出疹子和带有风疹病毒的人,以及那些没有得过风疹但最近接触过风疹病毒的人,建议与其日常在一起生活的家人也考虑是否需接种风疹疫苗,特别是家中如有适龄儿童要按时完成风疹疫苗接种。由于麻疹和风疹临床上不易鉴别,同样是危害人群健康的传染病,建议接种时使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预防风疹的同时也预防了麻疹。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及孕期不能接种风疹疫苗;而且妇女注射风疹活疫苗后至少3个月内不宜怀孕。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风疹疫苗,接种风疹疫苗后2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在使用其他注射类活疫苗前后各1个月,不能使用风疹疫苗。

     文/健康报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