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院长访谈录|安钢总医院副院长魏兆勇:抗疫一线归来,更关注传染病学的未
2020/5/12 17:04:13 健康报

    

    

     52岁的魏兆勇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奔赴武汉抗疫。

     疫情凶猛之时,作为安钢总医院副院长,魏兆勇带头请命赴鄂。为了确保援鄂抗疫目标的实现,他还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递交了一封血书。

     可20天过去了,一批批河南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魏兆勇却未收到任何消息,请战书似乎已经石沉大海。

     这20天,他一边焦急地等待,一边奔走在本院抗击疫情的一线,筹措医疗物资、开展防护培训、巡查院感制度落实……

     转机在2月16日22时出现,魏兆勇接了一通电话。这通电话让他有了逆行武汉的机会,也给了他一个“甜蜜的负担”。

     “作为感染科医生,这是我分内的事,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

     “省卫生健康委已经批准你支援湖北,并且任命你为河南援鄂第10支医疗队队长,你是否愿意?”电话那头是安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金文。

     “我愿意。”魏兆勇想都没想,一口答应。

     之后细想,他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坦言:“我本只想做个普通战士,但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对我进行了考察,因专业对口且工作近30年,又曾参与抗击非典,决定由我担任河南援鄂第10支医疗队队长。”

     疫情期间,河南共派出15支医疗队支援湖北,肩挑队长职责的不是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负责人,就是省会大医院的负责人,魏兆勇是唯一一个出自地级市,且来自国企医院的医疗队队长。

     魏兆勇表示,省卫生健康委把这副重担交托给他,是对他的信任,他义不容辞。“这是我分内的事,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作为感染科医生,抗疫一线就是我的战场。”没有一句豪言壮语,魏兆勇的话却让人感到分外暖心和掷地有声。

     2月19日,在魏兆勇的带领下,由安阳、开封、平顶山15家医院的148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踏上支援武汉的征途。第二天凌晨1时,医疗队到达武汉驻地。“那是一家快捷酒店,因长期无人居住,四处布满灰尘。”魏兆勇要求队员,立刻调整状态,打扫卫生,全面消杀,“我们的战斗也就此打响。”魏兆勇说。

     “148人背后是148个家庭,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魏兆勇对武汉还有另一种情怀。1986年,魏兆勇到武汉冶金医专读书,就此踏进医学的大门。而此次,医疗队进驻的医院就是曾与武汉冶金医专隔江相望的武汉市第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前身)。

     不同的是,魏兆勇再无隔江相望的闲情雅致。得知支援的是有“暴风眼”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后,他顿感压力又多了不少。“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告诉我们,一线的风险有多大,医护人员的防护有多重要。这148人背后是148个家庭,所以必须要对他们的健康安全高度负责。”魏兆勇表示。

     2月20日,魏兆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全体队员进行新冠肺炎防护培训。他说:“队员平均年龄33岁,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经历疫情。在陌生的城市,在严峻的工作生活条件下,他们心中难免有恐惧和担忧。通过培训不仅让他们学到防护知识,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孤独与恐惧感。”

     因深知新型冠状病毒非常狡猾,除了内部培训外,魏兆勇还通过国家前线指挥部,联系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吴安华教授,和武汉中心医院王金琪博士,分别就重点问题和实际工作场地可能遇到的问题展开培训。两天的集中培训涉及队与队的协作、两人一组互练、穿脱防护服,以及很多细节操作,例如进门前要给门把手消毒,进门后要关门、开窗,谈话时不要直接面向患者等。

     医疗队感控组组长、安阳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科长蔡娟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评价:“魏队长考虑很多队员未接受过感控培训,甚至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没有穿过隔离衣、戴过护目镜,于是,他要求队员以医院为单位分组,先6人一组,再2人对照,反复训练,逐个考核,合格才算过关。”

     “我是队长,年龄也最大,让我先上”

     在充分的防护培训后,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为了消除队员们的恐惧,进入隔离病房前,他穿上隔离衣、带上护目镜后说:“我先来。”

     在魏兆勇的带领下,队员一个接一个地进入隔离病房。可接着问题又来了,“我们所住的17病区隔离病房是改造而成,条件简陋,没有通风设备,可能影响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疫情初期,负责本院隔离病房改造的魏兆勇对隔离病房的基本要求烂熟于心。“当时就向医院提出了这个问题,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人员安装大功率的排气扇等设备,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此后,医疗队陆续接管转诊自方舱医院的39名重症患者,其中有8名氧合指数超过200的危重症患者。因为接诊的都是重症患者,战时状态下被改造的“三级查房”制度,被魏兆勇保留了下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交差造成感染,一般由职称最高的医生一次性查房。重症患者出现突发状况的几率高,‘三级查房’更便于掌握患者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死亡的发生。”魏兆勇介绍说。

     魏兆勇的严格要求和队员们的辛苦坚持,使17病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阳、救治零事故的四大目标。

     “一旦错过控制病情的窗口期,轻症就会发展成重症”

     战过非典,战过H1N1,又战新冠肺炎,魏兆勇总是冲锋在前。他带领医护人员坚持每周两次查房,每天召开4次碰头会,汇报总结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出院率。

     重症患者的救治一直是焦点问题,魏兆勇接收的患者中,两个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曾陷入困境。“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合并电解质紊乱、HIV感染和不完全肠梗阻,血红蛋白65g/L,氧合指数200mmHg。我们通过高流量给氧,加服化湿败毒汤,以及两个治疗量的机采红细胞,纠正电解质紊乱,3天后患者转为轻症,15天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肺部阴影大面积吸收,最后治愈出院。”

     因常年与传染类疾病打交道,魏兆勇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尤其是2014年,救治多脏器衰竭的H1N1孕妇患者的经历,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打下了基础。据他介绍,该孕妇是安阳市2014年首例孕妇感染H1N1患者,怀孕38周多,早期已经有症状,一直以为是感冒,没当回事,发展成重症。行紧急剖宫产后,产妇肺部病灶加重,氧合指数不足200,神智不清,球结膜水肿,心率160次/分,心肺脑出现功能损伤。

     当时,魏兆勇正在北京地坛医院进修,被紧急召回后,经过给予高的PEEP呼吸机参数,调整吸呼时间,加强镇静等,及时使用中药制剂、加大丙球量使用等措施,患者逐渐好转。

     有了那次经历,魏兆勇就意识到:“此类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有的病情变化相当快,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一旦错过控制病情的窗口期,轻症转成重症,再救治会很困难。”

     “传染病专业不能停留在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的层面”

     几十年来,我国的传染病专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的魏兆勇发现传染病专科发展欣欣向荣,加上兴趣使然,最后踏入传染病领域。

     据他介绍,那时该院传染病科有100张床,每年平均80张床被使用。随着疫苗的普及,以及学科的发展变化(传染病科后更名为感染病科),业务范围本应扩大的传染科却在日渐萎缩。在安阳三级综合医院中,安钢总医院是唯一一家有感染科的综合医院。

     “感染科医生治疗范围也在缩小,有的医院只重视肝病及其他少量感染病的救治,甚至变成了肝病医生。同时,学习感染专业的医学生也越来越少,在突发传染病的重症应急救治方面,与其他专业交叉时存在手段短板。”这是魏兆勇最深的体会,也是最大的遗憾。

     他建议,传染病学的教学导向、方法、手段要向重症方向发展,不能停留在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的知识掌握;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在临床救治方面要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

     对魏兆勇而言,近两周是他真切感知到的“新春”,春光乍现之时,新生活的大门被推开。如今医院已全面恢复医疗服务,快速按下“复工键”。魏兆勇表示,接下来他要重新梳理医院感控流程,对感染科的未来,包括人才培养、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做好规划,弥补短板。

     文:健康报记者 王天鹅

     编辑:彭艳

     审核:陈会扬 曹政 闫龑

     公益支持:恒瑞医药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