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医生在!”众志成城何惧风雨
2021/7/22 11:10:28 健康报

     7月22日早晨4时多,记者的微信上出现一则信息:“转运完最后一名患者已是凌晨两点,能在如此危急时刻,如此训练有素,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工作,1天内11350名患者全部安全转移,真得必须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点赞,为河南人民点赞!河南暴雨中的‘郑大一附院速度’!河南暴雨中的中原人民大爱!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01

     困境下的自救

     “心电监护和备用电池全部耗完,急救科室正在用人工呼吸气囊抢救危重病人,但是也坚持不了多久。”7月20日临近23时,这条关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微博,让人心头一紧。

     7月20日晚,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全部断电:几十台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里600多名病人失去设备支持,普通病房大量病人输氧告急。断电的同时,院区还面临断水、断网、断药以及断粮。转移,成为没有选择的选择。

     7月21日早晨7时开始,郑大一附院开始分批转移在院病人。消防救援车、通讯保障车、柴油发电设备、工程抢险车辆有序分布,医护、物业、保安、病患和家属,有序而动。

     “今天安排了20多名病人出院,现在还有70多名病人。”该院急诊内科主任王正斌说,有十几个本可以出院的轻症病人,因通讯和交通瘫痪,也无法离开。他从家里给大家带了些吃的,“勉强维持大家不慌乱”。

     “电梯停了,主要靠人工转运危重病人。病人是医护人员连人带床抬下来的。”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苟建军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配合下,他们克服院区周围路况复杂的不利因素,已将300多名危重病人安全转运至该院郑东院区以及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等受灾较轻的医院。

     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的协调下,来自该省各地市和兄弟医院的救护车,甚至大巴车、私家车,都加入了转运队伍。院区病人及家属按照安保人员指挥,有序等车转院。“病人多,难题多,但我们一定能战胜困难。”郑大一附院院长刘章锁说,郑大一附院ICU病房已经恢复供电,门诊和住院楼大部分恢复用电。现场有各部门、单位支援的发电车、移动通讯车,保证了医院的基本需求。

     截至7月21日21时,600多名重症患者已转运,其余患者正在安全转运中。“7月22日,争取把病人转运完毕。”苟建军说。

    

     河南省儿童医院接诊转运患儿

     02

     全线出动救援

     7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紧急召开“河南省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发布防汛救灾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发布会开始之前,在场人员全体起立,向在灾情中不幸遇难的人默哀。

     7月17日—21日,河南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全省各地市均出现暴雨,北中部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地市平均降水量最大为郑州461.7毫米。据不完全统计,7月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造成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1240737人受灾,因极值暴雨致25人死亡7人失联。全省已紧急避险转移16325人,紧急转移安置16471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5千公顷,成灾面积25.2千公顷,绝收面积4.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228.72万元。

     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徐忠介绍,该省于7月21日3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Ⅰ级,省军区协调解放军730人、民兵690人,武警出动1159人、消防出动6760人次参加抢险救灾。该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处战时状态,地方党委政府及各级责任人在岗在位,在一线指导防汛抗灾,及时转移安置受困群众。社会各界及广大干群积极参与抗洪救灾,开展自救,形成了防汛抗洪整体合力。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7月21日18时,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红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7月21日20时至7月22日20时 ,河北西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红色预警)。其他地区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同日,财政部紧急下达1亿元救灾补助资金,支持河南省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其中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0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开展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水毁水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03

     爱让病患无伤

     7月20日下午5时,暴雨。今年3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并通过郑州人民医院面试的于逸飞结束了医院的岗前培训之后,踏上了回家的路。他离开医院来到5号线郑州人民医院站。

     大雨加上积水,车上乘客特别多。地铁像往常一样向西运行,过了海滩寺站在隧道前行的时候,忽然听见“咚”的一声响,随即车停了,车厢里的灯也灭了。只有隧道里的应急灯提供了一点光源。

     随即,每个人都觉察到水慢慢从脚下漫上来,还涨得特别快。

     于逸飞当时在靠近车头的第二节车厢。他看见一名地铁工作人员从车厢里飞奔过来,跑向第一节车厢,把靠近车头的门手动打开,开始疏散人群。大家从地铁里跑出来,沿着隧道边的应急疏散通道往沙口路地铁站的方向走。

     水位越来越高,后来出来的人逐渐被困在了水里。

     于逸飞是第一批从车里跑出来的人。他来到地面一层地铁站,那里也有齐膝深的水,水很急很凉,有些人开始有失温现象。这时候,只听见下面有人大声喊:“有没有医生,有没有医生?”

     听见喊声,于逸飞快速返回到负二层,看到很多人被困在水里,情况非常危急。他伸手从水里拉出来五六个小孩和五六个大人。

     地铁工作人员拿出医疗箱,于逸飞从里面找出来绷带,替那些受伤的人包扎。

     他的包里刚好有医院新发的白衣,他拿出白衣穿在身上。周围有的人看见他的白衣,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有医生在!”

     水势越来越大,从水里救上来的人情况越来越不好。于逸飞开始跪在地上为他们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伤者越来越多,光靠他自己肯定不行,他一边救治,一边告诉旁边的年轻人动作要领,为他们做示范,争取救治更多的人。

     后来大家从水里拉上来一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生,刚从水里出来是休克的状态,被于逸飞救醒之后恢复了体力,也加入了救治的行列。

     等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于逸飞已经指导着大家救助了十几个人,急救人员到了以后,他和急救员一起救治伤者。

     从下午6时到晚上12时,他几乎一直跪在冰冷的地板上,为伤者做着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他的膝盖跪烂了,脚上的鞋也跑掉了,穿着不知从哪飘来的一双拖鞋,脚被玻璃划伤了,流着血。他的白衣上沾满了血和泥。

     凌晨12时,体力耗尽的于逸飞才离开现场。他步行了4个小时,边游边走15公里后,见到了焦急等待的父亲。

     他被困在地铁里不知道怎么样的时候,给父亲打过一个电话,说:“我可能要‘交代’到这了,你和我妈照顾好身体!”此时父亲看到他疲惫但平安归来,真是恍若隔世!

     第二天,他的胳膊都疼得抬不起来了,膝盖更是烂成一片。回想起在地铁里的情形,后怕的同时也觉得值得。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包里有今天医院新发的白大褂,披上,逆行。心肺复苏耗尽了所有体力,瘫坐在地上无法站起。我也算是死过一次的人了。”

     7月21日,瓢泼大雨中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因暴雨停电,医生打着备用灯接生,小宝宝顺利诞生。

    

     一名护士姑娘的朋友圈让人瞬间破防:“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猛兽。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保驾护航。”

     7月21日清晨,河南省儿童医院“120”急救调度室内,救援电话不断,急诊科、“120”调度室、内科监护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监护室……医护人员出动,急救司机出动,冒雨支援兄弟单位,转运救治危重症的孩子们。

     新生儿科老主任、医院首席专家熊红踏上“120”急救车,护送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

     近百名新生儿需要转运至河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学科主任康文清协调几个科室为孩子们安排好床位,护理部主任石彩晓调动护理人员全力支援。

     医务部主任周一博一夜无眠,协调各方资源,全力保障转运到院患儿的安全救治。

     急诊科副主任梁世鹏边坐诊边安抚留滞家长、患儿。收到需要支援的信息,梁世鹏立马上车,冒着危险,到兄弟医院接重症监护室的孩子,孩子送到医院后再次奔赴需要救援单位。超过24小时没有合眼的梁世鹏连喝3杯咖啡,依旧在“120”奋战。

     急诊外科护士陈攀下夜班后,来到“120”调度室说:“我要出车,派我去。”她的丈夫张平此时正在另外一辆“120”转运车上护送患儿。

     从7月20日早上8时到7月21日早上8时,护士汤晓玉一直坚守“120”热线旁……

     医院调集了所有急救人,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全力以赴安全转运患儿。一天一夜,河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100名新生儿、早产儿、内科监护室、血液肿瘤科等患儿的转运工作,顺利完成紧急抢救任务。

    

     文:健康报记者 李季 通讯员 时岩 陈慧

     编辑:杨真宇

     审核:闫龑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