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柱:下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先手棋”
2021/8/28 14:12:00 健康报

     从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到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都要求“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在这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各省(区、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了哪些路径,积累了哪些经验,对未来又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我们邀请各地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和大家进行分享。

    

     本期嘉宾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刘同柱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新期盼相比,与安徽省新发展阶段所处位次相比,卫生资源“不足、不优、不平衡”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跨省就医居高不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还存在不少困难。

     面向“十四五”,安徽省立足赶超跨越,确定了“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的战略目标任务。当前,安徽省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省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和跨省就医最突出的医疗需求,着力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推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和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力争建成2~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0~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01

     着力“立高峰”,

     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医保资金外流,成为安徽省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压力。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了8个首批试点省份和30所输出医院,要求围绕肿瘤、心血管、神经、儿科、呼吸、创伤和中医7个重点方向,瞄准国内一流,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安徽省是唯一一个7个重点方向全部纳入支持计划的省份。

     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专门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与编制管理、财政投入、医保管理、薪酬制度、科研创新等6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保障措施,确保合作共建医院轻装上阵、持续发展。

     安徽省儿科疑难重症就医需求量巨大,而优质儿科资源较为短缺。为此,安徽省政府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开展合作,依托安徽省儿童医院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着力打造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总投资14.8亿元的省儿童医院新院区项目已于去年7月11日开工建设,输出医院专家和管理团队已陆续入住,推动技术、管理和品牌“三个平移”,逐步实现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教研同质化。

     近日,省政府与上海交大附属六院依托中科大附一院(省立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六院安徽医院),正式获批纳入第二批试点项目。同时,正积极谋划新的合作共建项目,加快推动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疾病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申报。

     02

     着力“建高原”,

     建设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仅要建好一家“龙头”医院,也要通过试点积累经验,让省域内有相对优势的优质医疗资源,可以按照类似方式层层下沉到市县、到基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去年底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遴选建设工作方案》《“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明确提出要推动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分配安徽省“十四五”期间4个建设指标。为加快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更好满足省域内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安徽以省域为单位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在芜湖、蚌埠、阜阳、安庆4市遴选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综合优势突出的4家医院,拟建设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同时,围绕县域外转率靠前的病种和重点学科建设,安徽省去年底专门制定《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建设方案》,推动“5+8”合作共建,即由5家省属医院与8个市县政府共建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目前,已有4家省属医院与市县政府签订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今年将开展第二批申报遴选工作。

     03

     着力“强基层”,

     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县域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阵地。安徽省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原则,积极发展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着力构建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目前,安徽省已建立1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域全覆盖,“两包三单六贯通”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路径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县创建三级医院,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住院)提高到90%左右。加大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延伸,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降低异地就诊率,促进医疗资源同质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从今年起,安徽省将全面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目前已完成标准化建设项目3447个。

     此外,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专门出台“1+7”政策文件,着力构建“1+5+N”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即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省级传染病救治基地),在合肥、蚌埠、芜湖、阜阳、安庆市建设区域救治中心,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传染病独立院区(病区)建设,着力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文: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刘同柱

     策划:王乐民 张灿灿 姜天一

     编辑:姜天一 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