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专栏:当青少年遇上网络
2014/3/24 健康时报

     当青少年遇上网络,很多人恐怕会不自觉地想到一个词——网瘾。事实上,隔三岔五,我们就能看到网瘾相关的报道,大多是网瘾少年盗窃、打劫、离家出走等。日前,菲律宾一17岁少年玩网游被祖母打断,竟然将祖母杀死,更是令人唏嘘。

     网瘾已成了影响很多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约有2404万余人;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00余万。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在迷途中沉醉或挣扎的孩子,以及一个个为之揪心不已的家庭。

     事实上,人们已经与网瘾“战斗”了近十年。2004年5月,“中国戒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掀起一场“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许多敏感的家长开始将孩子送入一个个反网瘾机构。这些机构的“治疗手段”五花八门,包括药物治疗、针灸、军事化训练、野外夏令营、洗脑训练甚至电击等……等这波网瘾治疗的热潮退去,很多人认识到,这种治疗其实是一种误区,它夸大了网瘾的危害——网瘾本来只是一种“亚健康”、需要孩子们去调试的状态,而那些极端的所谓“治疗手段”,却适得其反。

     正如我们身体有病,固然要寻找积极的治疗方式,但更多时候还要“三分治七分养”。消除网瘾的病菌,不能指望那些“猛药”速见成效,更要寻找防患于未然的治本之策。前几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很多代表委员都曾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包括提升老师和家长的网络素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等,遗憾的是,这些建议似乎并未及时转化为有关部门的现实行动。

     和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关于青少年相关的网络立法差距不小。比如美国陆续通过《通讯内容端正法》、《儿童在线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以确保儿童不在网上看到只有成人才可接触的内容。他们还有软件分级制度,按年龄划分等级,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去玩与其心智发展相适应的游戏。韩国国会曾在2011年通过限制青少年深夜上网打游戏的《青少年保护法》,因修正案要求在子夜12时至清晨6时间对未成年人网游强制性断网,还被称为“灰姑娘法”。

     这些法律制度,值得我们学习。在网络时代,接触网络是无法阻挡的趋势,低龄的孩子们更是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网络,越是如此,法律制度等务必要“精细化”,以能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抵挡不良的影响。同时,家长也要意识到自己的监管责任,注意让孩子多体验现实生活而不只是盯着电子产品,从小培养孩子合理上网的习惯以及自我控制的能力。网瘾绝不只是孩子的问题,甚至有心理专家认为,“一个网瘾少年后面就是一个问题家庭”。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

     更多服务:

     ◎发送“健康时报”,了解《健康时报》。

     ◎发送“咨询”,获取读者服务热线。

     ◎发送“微博”,获取官方微博网址。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