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症状都在提醒你,该排毒了!最全排毒法,让你百毒不侵!
2015/12/26 健康时报

    

     专家: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贺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林国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主任医师 樊新荣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 师徐咏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 张建中

     就像生活垃圾一样,人体内也会产生废弃物,时间一长就变成了“毒”。这10个症状都在提醒你,你要排毒了!你占了几个?

     ①便秘——有肠毒

     你是不是经常便秘,其实这是在提醒你“有肠毒”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贺青介绍,人体的大肠约有1.5 米长,贮存了很多便便,同时也聚集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会分解食物残渣,在分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毒素。正常情况下,这些毒素会随着大便自动排出体外。不过,如果经常便秘,毒素就有会被身体重新吸收。其实出现便秘也正是在提示你,该排肠毒了!

     专家提醒,偶尔“斋戒”可以清肠道、排肠毒。通俗地讲,斋戒就是吃素,不吃荤。素食里的瓜果蔬菜含有大量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把“毒素”带出去。此外,偶尔一次斋戒可以清肠毒,但长期只吃素食会影响膳食平衡。

    

     ②尿黄——有肾毒

     人体血液的废物、毒物基本上都是经过肾脏过滤并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尿液正常的颜色是淡黄色,如果出现颜色变深,气味变臭,排尿增多等这些“异常现象” ,就说明有肾毒,或正在提示你肾脏出现疾病。例如,尿液颜色出现茶色甚至红色,很有可能是肾结石、肿瘤等疾病。尿的气味如果出现臭味,可能是肾病或糖尿病。

     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徐咏梅提醒,清“肾毒”最重要的就是多喝水。水可以稀释毒素浓度,促进肾脏新陈代谢,水在身体里的循环将更多毒素排出体外。建议每天喝够两升水,通过水分冲洗体内的毒素,减轻肾脏的负担,是排肾毒最简便的方法。此外,平时要注意不要频繁憋尿,因为尿液中毒素很多,若不及时排出,会被重新吸收。

     ③痘痘——有肌毒

     皮肤可以说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皮肤上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够通过出汗等方式排除其他器官难以排出的毒素。中国中医科学院副主任医师樊新荣介绍,有人总爱长痘痘,甚至后背也长痘痘,这就是皮肤有毒素排不出去的表现,也是在提示你该给皮肤清毒啦!

     专家提醒,皮肤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动出汗。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使身体多汗的有氧运动。每周最好还要洗一次蒸汽浴或桑拿浴,能加快新陈代谢、排毒养颜。蒸桑拿时要注意饮水,浴前喝一杯水可帮助加速排毒,浴后喝一杯水能补充水分,同时排出剩下的毒素。同时,适度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等,还能增强胃肠蠕动,更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要想皮肤好,不长痘,每周至少坚持2-3次能够出汗的运动。

    

     ④痰多——有肺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主任医师樊新荣介绍,一个人每天的呼吸能将数千升空气送入肺中,空气中飘浮的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肺中。有些人一天到晚总有咳不完的痰,这就是有肺毒的表现。

     专家提醒,减少肺部毒素的最好方式是多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吸入污浊空气。如果身边有人抽烟,一定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如果遇到雾霾或沙尘天气,出行别忘了戴个口罩。此外,可以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或雨后练习深呼吸,或主动咳嗽几声,也能起到清扫肺脏的作用。

     ⑤口臭——有胃毒

     口臭、舌苔发黄等多是由胃火上升导致的胃毒。这些人除了一日三餐之外,零食不离手,下午茶、宵夜一个也不少!如此一来,胃部的压力增加,其工作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当食物在胃中得不到充分咀嚼,就会影响其营养吸收,使毒素上升,出现有口气、舌苔发黄等问题。

     专家提醒,“若想身体安,留得三分饥与寒”,清胃毒最好治,那就是少吃。现代人吃的太多了,肥胖、糖尿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疾病。我国城市人口超重比例达30.6%,中国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6%,过去的人吃都吃不饱,更不会出现这些疾病。建议有口臭、胃火的人每餐少吃一些,吃到七八分饱就放下筷子,零食和夜宵也要控制,用不了两周,口臭和胃毒就会不治则愈!

    

     ⑥烦恼——有心毒

     有很多人在尝试了上述所有排毒办法后,却依然觉得自己“百毒缠身”,浑身不舒服,还长痘、上火,此时需要从情绪和心理上下手,清理“情绪垃圾”。不愉快的心情、不平和的心态、压力所导致的情绪失常,都能增加体内毒素的蓄积,而且其危害比通过食物、空气摄入的毒素的危害要大得多。

     专家建议,保持心情开朗是排毒的重要手段,而过去一直被忽视。建议通过多听欢快的音乐、多看美丽的风景,积极调整心态、少被不愉快的情绪缠绕,做到时刻心情舒畅,是由内而外清除身体毒素的重要手段。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综合。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鲁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