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原来这么悲情!医生经历的那些死亡故事...
2016/1/12 健康时报

    

     我们常常关注于某种重病患者被救活的新闻,常常慨叹某位医生的妙手回春,但也常常忘记了,医生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胜利只是阶段性的,最终是失败,人终究是要走向死亡的,死亡的最终方式都是疾病。

     医生整天跟死神抢夺生命,胜少输多,最终都要无奈面对——他们是如何面对死亡的?

     太平间里的抢救

     讲述人: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杨收平

    

     图片来自影视剧《急诊室故事》

     在急诊工作近10年,我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抢救。有一次抢救,我终生难忘。那是2011年10月,一名化工厂的工人在修理地下管道时中毒窒息身亡。当他被送到医院时,已没有任何生命体征。我们按照标准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整整抢救了40分钟,然后才宣告死亡。化工厂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尸体被转移到太平间去了。待一切平息下来,我开始补写抢救记录。

     一个小时后,死者的家人陆续从外地赶到了医院。他们来到诊室对我说,因为没有亲眼看到抢救过程,他们要求医生继续抢救。按照规定,不能把尸体从太平间送回抢救室进行二次抢救。这是原则问题,而且也没有必要。但死者的姐姐突然跪倒在地对我说:“医生,你再努力一下吧!”于是我下定决心,主动要求到太平间去一趟,“再努力一下”。

     我和两位护士带着除颤仪和抢救药品来到了太平间。再次除颤、胸外按压、注射肾上腺素……又做了一个完整的心肺复苏术。最后,我对死者的姐姐说:“我们真的尽了力,实在没有办法了。”撕心裂肺的痛哭声一下子爆发出来。过了几天,死者的姐姐给我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救死扶伤,医德高尚”8个字。她说:“医生,那天你辛苦了,谢谢你!”

     在抢救室工作那几年,每次抢救结束后,我都会让患者的直系亲属进去看看,容许他们大哭几声,释放一下痛苦。

     朝夕相处的亲人就这么走了,谁不想看亲人最后一眼呢?如果我们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带着感情去抢救,这样的抢救不管能不能挽回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隐瞒病情,仿佛精心又小心地演一场戏

     讲述人: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脏肿瘤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杨永平教授

    

     图片来自影视剧《感动生命》

     冯博的父亲被确诊肝癌晚期,最多存活6个月。冯博在父亲生病期间做的一件很揪心也很麻烦的事情是隐瞒。

     冯博告诉父亲,你这个瘤子介于癌和非癌之间,所以要按照癌来治,只要治疗及时,就会转成良性。两年零八个月,总共9次住院,前八次,每次检查的结果,冯博都要带回公司,扫描、粘贴、复印,制作出一整套各项指标好转的假单据,拿给父亲看。老军工出身的父亲,严谨、条理、认真,戴着老花镜,仔细看着这些单据,记在本子上,然后跟儿子一起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发出欣慰的笑声。

     隐瞒病情,更需要医护的配合,仿佛一起精心又小心地演一场戏。在病房楼道里碰到,医护人员都会说,老爷子气色比上次来好多了,这句话能让老人高兴一天。

     直到最后一次,看完“真”检查结果,我眼圈一下子红了,拍着冯博的肩膀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了,情况不好。

     老人生病两年多,直到最后一次住院,才知道真实情况。后来冯博说,老人临终前,一大家十几口围在身边,儿子、孙子唱着老人当年给小孙子自编的“摇篮曲”安然离世。

     100名晚期肝癌患者中,会有93人在一年内去世。这些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救命菩萨,绝大多数都与医生建立了很好的友情。我们来想一想:一个人,每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眼看着自己一个好朋友离世,自己又束手无策,这种挫败感,不是医生很难体会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是很难持久支撑下来的。

     我们一方面互相宽慰,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不能憋在心里。另一方面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不能延长一年,咱就延长半年、三个月。不时还能遇到一些惊喜,比如常常接到确诊肝癌晚期已经三四年的患者打来的电话,听着他们的声音,胜过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综合自《健康时报》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贾慧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