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耳聋与基因有关,一次用错药就可能致聋,当心药物夺走你的听力 | 推广
2018/3/3 健康时报

     你携带有“耳聋基因”吗?它不仅会影响你,更可能影响你的后代。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60%的耳聋与遗传相关。远离耳聋,听见清晰世界,预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3月3日第19次全国“爱耳日”提出了这的主题。

     耳聋基因像“炸弹”,一次用药恐点燃

     小雨(化名)在1岁多的时候已经开始会喊爸爸妈妈了,然而在经历过一次感冒治疗后,她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对父母的呼唤也变得越来越没有反应。经过医院诊断,小雨被确诊为重度听力损失,已经无法恢复。

    

     正在上听力语言康复课的孩子

     药物性耳聋,是因为服用或注射了耳毒性药物导致听觉神经病理改变而形成的耳聋。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比例高达30%至40%。其中,绝大多数的聋儿都是因为在小时候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一针致聋”。

     目前被发现有耳毒性的药物有近百种,在我国,误用或滥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的人数位于国内药物致聋人数的首位,这也是最常见的药物致聋原因。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生往往不可逆,不仅会导致耳聋、言语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会造成耳聋,原因可能是他们携带了“耳聋基因”。研究证明,药物性耳聋是由细胞线粒体的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家族的突变基因可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她的子孙。

    

     你有耳聋基因吗?一个小芯片就能测

     你携带“耳聋基因”吗?一般临床上传统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无法甄别药物聋高危人群。耳聋基因筛查是单纯物理听力筛查的有效补充,也是预防药物性耳聋发生的一道重要防线。

     “耳聋基因检测芯片技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基因,避免了数万药物性耳聋敏感人群因药致聋。

    

     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

     博奥生物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博奥晶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庆师范大学等单位,通过耳聋遗传高危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研究,确定了中国耳聋人群最常见高发的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国际首款耳聋基因诊断芯片,该芯片覆盖了能够检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的耳聋基因位点,是至今获CFDA批准进入临床最早、覆盖位点最多、筛查人群最大,且唯一实现干血斑等痕量样品检测大高灵敏度产品。

     除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外,这一项目还可应用于婚育指导、产前筛查和高危人群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等领域。

    

     北京市率先于2012年对新生儿免费进行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随后成都、长治、郑州、太原、南通、济南、太原、新疆等近二十个省市地区也相继开展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截至目前,全国使用耳聋基因筛查芯片筛查的人数近300万人,这是全球最大规模使用分子检测技术对遗传性疾病所做的筛查。

     有耳聋基因,别用这些药

     如果已知患者携带药物性耳聋基因,并在用药前及早告知医生,就可以避免“一针致聋”的悲剧发生。对于携带耳聋基因的孩子,一定要避免接触某些药物,如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

    

     愿耳聋基因筛查的项目可以在全国更多的地方开展,同时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于药物性耳聋基因检测的关注,真正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预防,不要让一次不经意的抗生素治疗毁掉家人、孩子的美好未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