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老年人的第四大健康杀手!
2020/9/18 16:07:22 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指导专家:

     范 利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

     徐 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王华丽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

     彭丹涛 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 阿尔茨海默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9月17日,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牵头,以“积极防治,从容面对”为主题的阿尔茨海默病科学管理研讨会现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表示。

     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年龄越大,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高,相关统计显示年龄每增长5岁,患病风险就将增加一倍。

    

     会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起倡议:全社会应建立从预防、筛查、治疗到照护的阿尔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体系,我国应持续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视与投入。国家为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老年复杂疾病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阿尔茨海默病攻坚,提高科研能力,推进治疗临床研究,不断为患者研发更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

     建议坚持贯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针对百姓急需的阿尔茨海默病领域创新药,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鼓励公立医院扩大采购、加大医保支持力度,保障患者用药与治疗需求。

     预防

     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有“三个低”

     9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老年痴呆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老年痴呆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社区(村)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率达80%。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说,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有三个低——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的比例更低。据《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85%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而延迟就诊。

     预防和干预,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延缓病程进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当下,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时期。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已逐渐转向前期阶段――轻度认知障碍。

     治疗

     如不治疗,几年后会丧失自理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是个慢性疾病,给一段时间药,就完全逆转或者康复,是不可能的。”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彭丹涛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等,被认为是老龄化社会下一种较为高发的疾病。

     有的公众误认为该疾病“不可逆”,缺乏有效的预防、治疗等手段,就“任疾病自然发展”。但事实上,该病是可以及时被发现、干预,以及在医生指导下,获得科学地治疗、照护等,从而帮助老人享受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疾病的发展,如果不治疗,病人会发展的很快,甚至在几年当中病人就会出现生活自理完全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照护

     照护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是一项重大责任

     “照护本身不是一个技术,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的去修正,去提高患病老人的质量。只要你需要和认知障碍的老人接触,就应该学习认知照护的技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主任王华丽说,“比如,最简单的沟通,如果见到一个阿尔茨海默病老人,你害不害怕,敢不敢和他说话,是否担心老人发脾气……如果有这种心态,就必须学习认知照护的技术,哪怕学习一些很小的技巧。照护培训的话题是特别大的话题,社会需求很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认知照护的能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俊提到,技术的进步能够降低照护负担,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发展的相当快,60%、70%的制造在中国。天眼、天网的计划,让更多的走失老人能够提前被识别,未来让更多的认知失能得到很好的预警,这是技术带来的照护负担的减轻。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范利指出,照护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是一项重大责任,家庭成员个人无法承担,因此,我们倡议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期照护服务模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