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南发现“Langya”病毒!专家:尚无法确定是否会人际传播
2022/8/11 17:14:33 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Langya”病毒是什么?

     8月4日,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一项研究表示,在山东和河南新发现一种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Langya病毒(Langya henipavirus,LayV)。目前已知35例感染。①

    

     2018年4月到2021年8月,通过在山东、河南的三家医院进行积极监测,在急性发热和发病前一个月有动物接触史的患者中,共发现了35例Langya病毒感染者,其中26例感染者只检测到感染Langya病毒。

     根据补充附录,其中14例来自山东青岛、12例来自河南信阳,除3名工作者和1名学生之外,其余22人均为农民。健康时报记者致电相关医院,其中一家表示,具体情况不便透露。②

    

     文章显示,在对家畜血清学研究中发现,山羊(3/168[2%])和狗(4/79[5%])血清抗体呈阳性。在研究的25种野生小哺乳动物中,主要在鼩鼱体内检测到Langya病毒的RNA(71/262[27%]),这提示鼩鼱可能是Langya病毒的天然宿主。

     此次发现的新病毒Langya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亨尼帕病毒属。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包括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1994年,一名驯马师和他的马因病死亡,让人们首次发现了亨德拉病毒。1998年,尼帕病毒在马来西亚半岛首次出现,当时病毒感染了猪与人类,一部分猫、狗和马也被感染,在此之后,尼帕病毒也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出现。2012年,在我国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发现现了一种全新的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墨江病毒。根据Langya病毒和其他病毒的系统发育分析,Langya病毒与墨江病毒的亲缘关系最近。

    

     据世界卫生组织,尼帕病毒感染会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亚临床)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等。病例死亡率估计为40%至75%。

     此次观测的26例Langya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头痛、呕吐症状,并伴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等,研究中并未提到Langya病毒的致死率。

     专家:尚无法确定是否会人际传播

     文章研究作者表示,9例患者与15名密切接触家庭成员的追踪均未发现Langya病毒的密切接触传播,但由于样本量太小,无法确定Langya病毒的人际传播状况。①

     8月9日,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专家金冬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该病毒会不会流行,最主要的就是看能不能人传人、能不能有效人传人,这一点现在是存疑的。就目前来看,它的传播是有限的。”②

     “目前主要对患者进行支持性治疗,也就是对症治疗。”金冬雁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现在看来,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只是小范围的流行,如果是这样,危害性也不大,是否有必要研发特效抗病毒药,还要通过后续研究搞清楚。”

     金冬雁认为,不必过于恐慌:“有待发现的病毒还有很多,过去20年有许多新病毒被人类发现,有些病毒是致病的,比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就是从蜱虫中来的;但是还有一些病毒,在人体体内是不致病的。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动物传人,只要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接触动物,就不会有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Langya病毒存在人传人或者有效人传人,不需要过于担忧。”

     Langya病毒到底应该如何翻译?

     媒体在报道和网络传播过程中,将Langya病毒的中文翻译为“琅琊”,有的则翻译为“狼牙”,中文译名的不同引发了争议。且相关话题 #中国发现新人畜共患病毒琅琊# 登上热搜,网友对病毒被命名为“琅琊”感到不满,理由是用地名命名病毒不合适。

     健康时报通过查阅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并没有对这个病毒进行翻译。

     据新华网报道,2015年,世卫组织等机构提出了对新发现传染性疾病命名的指导原则,提倡使用中性、一般的术语代替人物、地点、动物、食物和职业的名称来命名。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命名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曾表示:“在世卫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共同指导原则下,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不涉及地理位置、动物、个人或人群,同时方便发音且与疾病有关的名称。”

     正如最近出现的“猴痘”病毒也在考虑重新命名,因为特指“猴”也不妥。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8月9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指出,猴痘病毒存在于几种动物身上,主要是啮齿动物。将此病毒命名为猴痘,是因为它首先在丹麦的一家动物园的一群猴子身上发现。玛格丽特·哈里斯强调,该病毒现在正在人际传播,切勿将其污名化,切勿污名任何动物和群体。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在病毒命名上一般参考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国内通用译名、国内通用名发布病毒分类名录,确定官方名称。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一方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命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台风命名规则,由专业人士提出建议(实证+想象),由一个权威机构认可;一种是根据病毒发生的时间,空间复合组配,但地理位置近年来涉及疫源地歧视,应慎之又慎。”

     更多健康信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王楠

     审稿:杨小明

     更多精彩文章:

     长寿还是短命?对照这20个特征,看看你是哪类人?

     夏至过后迎来最热40天,最忌做这10件事,否则留下一身病!

     别让器官提早衰老,一定拒绝这10个习惯!别等坏了才想起要保养!

     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治愈!协和医生提醒:老人要学会与病共存!

     本文综合自:

     ①Zhang X, Jiang F, Zhu F, et al.A Zoonotic Henipavirus in Febrile Patients in China.N Engl J Med 2022; 387:470-472②2022-08-11健康时报《山东、河南发现“Langya”病毒!专家:尚无法确定是否会人际传播》(健康时报记者 徐婷婷 实习记者 刘静怡)③2022-08-10健康时报《“琅琊”还是“狼牙”,病毒应该如何命名?》(健康时报 周欣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