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无糖月饼真不能瞎吃!
2022/9/7 18:03:00 网易健康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有没有无糖的月饼,能不能别让团圆的喜悦变成甜蜜的负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届年轻人开始对“糖”如临大敌。

     肥胖、蛀牙、高血糖、皮肤老化……这些嗜甜带来的严重后果,让越来越多甜食爱好者,开始为了健康抛弃“小甜水”。

     眼下中秋节即将来临,无糖带来的健康风尚,自然也把压力给到了月饼这边。

     对于月饼这种高热量的食物来说,无糖概念的出现,似乎减轻了对人体的负担,更是给不少老人和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月饼自由”。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去年中秋节,某品牌方研发的无糖月饼,让不少收到礼盒的人们,瞬间化身“喷射战士”。

    

     “减肥利器”

     无糖月饼为什么会让人窜稀?它真的比普通月饼更加健康吗?

    

     狭义上,糖主要指精制糖,如蔗糖;广义上,糖指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我们所说的“无糖”食品,有一部分是直接不添加蔗糖,不会产生甜味,但很可能会影响口感。

    

     点无糖奶茶,我愿称之为勇士

     所以市面上大部分主打无糖的食物,为了兼顾口感,会使用麦芽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等代糖来产生甜味。

     代糖虽然不是真糖,但可以帮助食物产生甜味,也被称作甜味剂。

     当舌头遇到甜味时,味蕾上被称为味觉受体的特殊细胞,会向大脑发送专门的信号,大脑随即产生甜蜜和愉悦感。

     事实上,代糖与味蕾的结合能力比蔗糖更强,甜度能够达到蔗糖的几十上百,甚至数千倍。

    

     天然代糖是公认最安全的代糖/图源:艾瑞咨询

     食物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就能达到和蔗糖相同的甜度,这种代糖还几乎没有热量。

     按照类别分,代糖主要分为人工代糖和天然代糖。

     人工代糖,主要包括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和糖精;

     天然代糖,主要包括为甜叶菊、罗汉果甜苷、菊粉和糖醇类。

     名字拗口但已经是熟面孔的“赤藓糖醇”,就是糖醇的一种。因为口感更好、安全性更高,成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代糖。

     但几乎所有的糖醇类,都有这样一个缺陷——

     吃得太多,就可能会窜稀。

     糖醇被你吃进肚子里后,很难在胃内被消化分解,而是直接进入肠道。

     一般情况下,肠道中,食物残渣等内容物的渗透压,和我们的体液接近,保持相对平衡。

     渗透压,其实就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量糖醇积压进入肠道,会导致肠腔渗透压增高,大量的水分就从体液进入到肠道……“窜稀”也就发生了。

     在“窜稀月饼”品牌方的道歉公告中,就提到了他们为追求低糖健康,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 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赤藓糖醇和麦芽糖醇。

     根据发表在《欧洲心血管护理杂志》上的人体实验,对于一位120斤的女性,麦芽糖醇引起腹泻的阈值只需要20克;

     如果达到50克,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可能会腹泻。

     按照月饼的分量,吃下一两个就可以开启“喷射”的开关。

     那么问题来了,无糖饮料也添加的代糖,为什么没有引发大范围的腹泻?

    

     事实上,无糖饮料和其他无糖食物引发腹泻的情况虽然少见,但并不是没有。

    

     有些人喝无糖饮料也会腹泻

     主要原因出在代糖的类别,和添加的剂量。

     不同的甜味剂,可能导致的腹泻的剂量是不同的。

     以最常见的糖醇类为例,数据显示,赤藓糖醇较不容易导致腹泻,而山梨糖醇较容易导致腹泻。

     目前,市面上的无糖饮料大多会选择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或是天然代糖赤藓糖醇。

     前者作为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价格比较低廉,目前没有研究证实阿斯巴甜会导致腹泻。

     后者赤藓糖醇,则要遵循一定的添加剂量安全标准。

     以某品牌的无糖饮料为例,一瓶白桃味无糖汽水,含有约19克赤藓糖醇,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某品牌的白桃味汽水,一瓶的赤藓糖醇含量大约为19g

     但这个参考标准也因人而异,对于肠胃脆弱或体质敏感的人来说,可能根本不适合食用代糖。

    

     木糖醇不耐受,嚼口香糖也会窜稀

     如果说口香糖、无糖饮料引发腹泻只是个例,那么无糖类糕点由于添加的代糖剂量较多,就成了“窜稀”的重灾区。

    

     如此看来,代糖并不是能完美替代蔗糖的“天使”。

     即使你的身体能够抵抗糖醇引发的“窜稀”,代糖是否真的有利于身体健康,也仍要保留一个问号。

    

     代糖食品“更健康”、“无负担”、“不怕胖”的宣传,常给人代糖可以随便吃的错觉。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先来说无糖饮料,虽然不太容易引起腹泻,但“无糖”饮料不代表完全健康。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规定,每100克固体食物或100毫升液体食物中,糖含量小于或等于0.5克,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或“0糖食品”。

    

     标注“0蔗糖”,不代表不含糖

     也就是说,一些无糖饮料不是完全不含糖,而是糖分极少。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无糖食品当中虽然没有蔗糖,但其中常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

     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此外,很多无糖饮料和普通饮料一样,含有其他影响健康的成分。

     部分快乐水爱好者为了更健康,把可乐换成零糖版,但这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零糖可乐和普通可乐一样,含有能让人上瘾的咖啡因。

     口渴时只想喝可乐,如果没喝到,就会觉得烦躁、疲劳,甚至产生睡眠障碍。

    

    喝可乐的频率,最好是不多于一周一次

     长期喝含有甜味的无糖饮料,它和含糖饮料在导致糖尿病发生方面,也并没有本质区别。

     人体难以辨别真糖和假糖,在食用代糖后,依然会分泌胰岛素。

     但此时身体里没有真糖,久而久之,会出现胰岛素分泌障碍和敏感性下降的情况,引发糖尿病。

     2013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关于代糖影响的研究,证实了以上观点。

     实验中,科学家对6.6万名参与者进行了持续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长期饮用代糖饮料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

     不止这些,代糖可能还与癌症发病率相关。

     法国一项大规模研究表明,食用大量人工甜味剂会使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研究人员并不建议把代糖作为糖的安全替代品。

     此外,如果你想用“无糖”、“代糖”食物来控制体重,也很可能会失望。

     澳大利亚科学家拿果蝇做过实验,喂食了代糖的果蝇,食量比喂食前猛增了30%;

     另有一项研究发现,与喂食含糖食物的大鼠相比,食用代糖的老鼠的新陈代谢反而减慢。

     新陈代谢减慢,意味着相同运动消耗的热量变少,就可能导致“越减越肥”。

     目前,虽然没有相关的人体实验表明代糖会增加人的食欲,但也没有研究表明代糖食物有助于减肥。

     更重要的是,除了是否含糖,食物也有其他的属性。

     以无糖月饼为例,添加代糖的同时,可能也会通过增加油脂和果脯的用量,让糕点变得更好吃。

     因此,无糖月饼的热量不一定更低,也有可能会导致体内血糖水平升高。

    

    无糖月饼的口感也可能更腻

     同时,代糖虽然可以欺骗你的舌头,但欺骗不了你的脑子。

     哥伦比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的Zuker博士,曾用糖和甜味剂做了一项测试。

     科学家们在给老鼠准备的“饮料”里分别加入了糖和人工代糖,起初,小鼠们两种饮料都喝。

     可到了第二天,它们就几乎完全放弃了甜味剂。

     即使是被去除了甜味受体的小鼠,舌头上尝不出甜味,也会偏爱选择真正的糖。

     而人体对甜蜜的向往,可能也是刻在DNA里的执着。

     所以与其纠结月饼里是代糖还是蔗糖,不如直接控制分量,浅尝辄止。

    

     [1]王安逸.代糖也不能放开吃[J].大自然探索,2022(05):46-49.

     [2]孙明源. 糖醇食品或致腹泻 胃肠道疾病患者尽量少吃[N]. 科技日报,2021-09-16(008).DOI:10.28502/n.cnki.nkjrb.2021.005204.

     [3]白杨,张函. “代糖”概念玩砸了 知乎月饼成“泻药”[N]. 北京商报,2021-09-10(003).DOI:10.28036/n.cnki.nbjxd.2021.003524.

     [4]魏陈楠,金惠玉,陈凤,等.饮料中咖啡 因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 志,2019,29(21):2686-2688.

     [5]张佳欣. 食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N]. 科技日报,2022-03-30(004).DOI:10.28502/n.cnki.nkjrb.2022.001690.

     [6] 中国零糖健康饮食市场研究报告[C]//.艾瑞咨询系列研究报告(2022年第5期).[出版者不详],2022:673-697.

     [7]Lohner S, Toews I, Meerpohl JJ. Health outcome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landscape. Nutr J. 2017 Sep 8;16(1):55. doi: 10.1186/s12937-017-0278-x. PMID: 28886707; PMCID: PMC5591507.

     [8]Swithers SE, Davidson TL. A role for sweet taste: calorie predictive relations in energy regulation by rats. Behav Neurosci. 2008 Feb;122(1):161-73. doi: 10.1037/0735-7044.122.1.161. PMID: 18298259.

    

     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扫码关注我们

     网易健康的ID:jkyoutaidu

     网易新闻 | 健康频道出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网易健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