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心病日益年轻化
2016/9/28 健康咨询报

    

    

    

    

     出场专家:

     北京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钱杰

     心脏健康取决于自己

     钱主任指出,导致心脏病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年龄和家族史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但是,心脏健康也取决于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是否吸烟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而这些都是个人自己可以加以控制的。

     目前公认的可调、可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吸烟、腹型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危险因素加速动脉硬化

     钱主任说,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通常来讲,动脉粥样硬化从最早期的脂质条纹发展到有临床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过程要经过30年以上,而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的存在则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的发展。

     目前普遍认为,血压升高与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发现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率呈连续正相关,并已经证实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胆固醇血症最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发现,血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升高2%。血胆固醇水平从130mg/dl起与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呈线性相关。中国多省市心血管队列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通过降压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减少20%~25%、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而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后冠心病事件与脑卒中分别可减少33%与29%。这些研究提供的证据,证明了通过干预危险因素来减少心血管病发生,已成为控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策略与有效途径。

    

     多管齐下保护心脏健康

     钱主任指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是具体、全面地“标本兼治”。近些年国内外发表的一系列指南均提出了危险分层的概念,即对不同危险程度的人群有不同的控制目标,而只有达到相应的目标水平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还要强调联合协同地控制共存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常常聚集在同一个体上,其致病作用互相协同,显著加速了心血管病的进程。而且这种协同效果并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倍增的作用。研究发现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吸烟三种危险因素中,并存两个因素者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是只有一个因素者的4倍以上,而并存三个因素者其发病危险升至8倍以上。研究还发现,相比较无高血压者,单纯地降压治疗并不能给高血压患者带来预期的心血管获益。仅仅单一因素干预是不够的,目前更强调进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协同控制。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降压联合降胆固醇治疗与单纯降压治疗相比较,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减少了36%与27%。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降糖联合他汀治疗与单纯降糖治疗相比较,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减少了37%与48%。这些协同干预增加治疗益处的证据将进一步推动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的理论和实践。

     我国有1.6亿高血压病患者,1.6亿的血脂异常患者,4000万糖尿病患者,6000万肥胖人群,以及超过3亿的吸烟人群。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对这些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关注,在人群中普及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地干预与控制。这些无疑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健康咨询报 2016.9.26 第二版)

    

    

     微信号:jkzxbs

     如果您关注健康,请关注《健康咨询报》,您可以:

     1.到当地邮局订购,邮发代号为1-61。

     2.搜索微信公众号:jkzxbs

     3.扫描微信二维码(见上方)

     如果您想投稿请发稿件至jkzxbs@126.com

     咨询电话:010-63292604

     祝您健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咨询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