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点】 记者亲历,医生亲述—— 部分民营医院看病有“猫腻”
2014/9/4 江南保健报

    

     近些年,民营医院的异军突起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然而,近期,本报编辑部相继接到多起市民对锡城一些民营医院的投诉。为了核实投诉的真伪,9月1日-2日,记者兵分多路,暗访了锡城两家民营医院,并采访了两家民营医院的退休返聘医生,从记者的亲历和当事医生的亲述中,发现有的民营医院的确存在“欺客”现象,有的把没病诊为“有病”,有的给医生设定开药“指标”,有的“包装”假专家忽悠患者。凡此种种,都需要主管部门擦亮眼睛,适时“亮剑”,还百姓清明的就医环境。

     【记者“求医”经历之一】

     女记者没病被诊成“有病”

     9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无锡学前东路上的一家民营医院“看病”。一进门,两名前台护士就问记者:“身体哪里不舒服?”“排尿时有些不惬意。”记者“编”了一个症状。护士便让记者去找内科医生,让他们开尿常规化验单。内科一位姓陈的医生给记者开了化验单,记者交了10元化验费来到二楼尿检。

     几分钟后,化验报告单递了出来。记者注意到,化验单上葡萄糖、亚硝酸盐、维C、蛋白质、胆红素、酮体一栏都为“-”,白细胞显示“+2”,隐血显示“+”。陈医生看了一眼化验单后说:“尿路感染了。”记者几天前刚刚拿到一家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尿常规化验显示正常。听闻陈医生的诊断,记者忙询问怎么回事。陈医生说,尿样中发现有炎症,要马上消炎治疗。

     陈医生提出要么输液要么吃药,记者以“没时间”为由拒绝输液,陈医生又提出“那就开点消炎药吧”,随即给记者开处方。但字迹龙飞凤舞,根本看不清药的名称。记者让他写清楚点,他随即变得敏感起来:这个处方是不外泄的,如果你到外面买药,处方是不给你的。记者无奈,只能到付费处核价,收费员报价49元。记者说还是到外面买药,收费员随即拉下脸来把处方收走了。

     白细胞显示“+2”就是尿路感染?记者咨询了无锡市三院肾内科杜姓副主任医师。他介绍,白细胞显示“+2”就输液,肯定是不合适的,至于消炎药,也没有必要吃。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但是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是尿培养,要进一步做细菌培养才能确诊,只有尿液细菌培养显示阳性才能诊断为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成立。

     为什么确诊尿路感染必须做尿液细菌培养呢?杜医生表示,因为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很容易“变化”,留尿过程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或者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影响结果。常见的原因有:采集标本方法不当:采尿应以无菌容器取清洁中段尿,尤其女性要清洗外阴,勿混进白带,防止分泌物污染标本,如尿沉渣中有大量多角形上皮细胞,则可能已混进白带,宜留取清洁尿标本重检;饮水量影响:膀胱内尿液停留时间过短,或饮水太多,稀释了尿液中的细菌,可能影响结果。总之,尿常规化验结果与取尿的时间、取尿的细节等种种因素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同一天内同一个人的两次尿常规化验,结果也可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尿标本,如果放置时间过久,比如放置时间超过l小时,大量细菌就会繁殖,易出现假阳性。也就是说,尿常规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不准确,或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因此很难说某个医院做的尿常规化验结果是假的。也就是说,万一有些医院在尿常规化验结果上造假,都查无可查,很难让人抓到把柄。

     【记者“求医”经历之二】

     男记者看中医未发现明显违规

     9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无锡市中心某民营医院。在花了30元挂号费后,进入一诊室。接诊的是一位何姓医生。记者告知他不久前由于甲状腺疾病做了手术,询问是否可以中药调理。该医生当即点头表示可以。号了脉,仔细查看舌苔后,他告知记者术后脾虚湿热,一边说一边开始在处方笺上开处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记者细细一数,单子上足足写了26味中药,每种药从10克到15克不等。据该医生介绍,此方名为健脾和胃汤,每日服用一剂,分七日服用,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当记者表示自己是自费,不打算在此拿药,能否据此药方自行购药时,该医生表示,我们的药价钱不贵且质量有保证,建议记者放心购买。最后记者拿着药方询问了抓药的工作人员,得知七帖药需要支付250元。

     为了进一步验证药方的合理性,记者咨询了无锡市三院中医科主任苏强。苏强一番“望闻问切”后诊断,记者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证系脾胃不健、湿热内阻,与民营医院何姓医生诊断一致。针对何医生名为健脾和胃汤的方子,苏强认为,该方以柴胡、当归、党参、法半夏等入药,确能起到健脾除湿、调节免疫的功效。当记者问及该方有26味药,是否味数过多时,苏强表示,看一张处方的大小,要从药的味数和用药量两个方面考量。由于中医流派众多,各个医生用药理念不尽相同,目前国家仅对药方的格式及药物的单价作具体规定,并未严格限制其药味数量,其中尺度全凭医师自行掌控。从这张方子看,味数略偏多,但只有那些药味数过多过杂,与常规用药相去甚远,且由此引起高额费用的,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处方”。此外,对于药量,目前国家规定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普通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据此看来,这张方子也没有违规。

     【民营医院医生亲述之一】

     凭良心开药使老中医面临“自动离职”

     年过七旬的阿根(化名)是锡城一名老中医,在公立医院当医生的时候,很多病人冲着他的名气而来。就在他退休的头几年,一些民营医院争相伸出橄榄枝聘用他,他觉得既然人家这么诚恳,就选择了其中一家民营医院坐堂。

     “我这个人行医一辈子有个原则,那就是凭良心吃饭。”阿根医生说。到了民营医院后,他依然是秉承自己一贯的作风,能用廉价药的坚决不用贵的,可用可不用的药坚决不用。因此,他从不开“大处方”,自认为这样会受到民营医院老板的认可。但是干了一个月,老板就找他谈话,说医院上个月营收不多,还列举了其他医生开药多的实例。阿根据理力争,说看病开药个性化,要看实际需要。老板接着又“提示”,有些人是来开补药的,现在谁没有亚健康,多开几味药,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促使他萌生了离开这家民营医院的想法。有一天,领导当着他和其他医生的面,说是大家辛苦了,晚上请几位一起吃饭,但其中惟独没有他。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还有一位医生也没请,原因不言自明,都是开药少的。

     在民营医院,老板如果不需要你,不喜欢你,他根本不用自动赶你走,自尊心会让你主动离开。就这样,阿根医生在民营医院做了几个月,就表示再也没有兴趣了。他透露,在一些民营医院,医生基本收入很低,但是通过业绩提成,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好一点的能弄到一个月上万元。为了提高医生的收入,其实更主要的是提高医院的营收,医院会暗示医生,要有一套让患者从被动付钱到主动付钱的方法,如给病人开处方时,试探病人的反应,由此判断病人的支付能力,然后逐渐增加检查和药品。要有“吓唬”病人的技巧,当某些病人拿不准治还是不治的时候,医生要用案例对比法来“吓唬”病人。不管有病没病先做检查,光检查就可以产生很多费用。

     【民营医院医生亲述之二】

     “名医”和“专家”竟是“包装”出来的

     医生老智(化名)是一名主任医师,退休后在锡城一家民营医院干了多年,由于资历深,老板对他也敬三分。他告诉记者,民营医院有很多事情让他感觉不爽,由于在那里干,大多数时候只能沉默,有时实在看不惯的也要说上几句。

     最让老智不爽的是“专家”造假。老智拥有主任医师职称,在医院的专家介绍宣传栏里却和刚来的年轻医生“平起平坐”。一开始听说年轻医生是博士,他猜想也许是学历高,所以工作不久就拿到副主任医师职称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年轻医生不过是小医院出来的住院医师,博士的头衔是假的,只是擅长忽悠患者,有“经营理念”,被老板看中后“包装”成副主任医师。更有一些医生,被“包装”成全国、省、市名医,或被封为“院士”。他说,作为一名资深医生,哪些人曾经被评到名医,有多少水平,心里都是有数的,医院用假专家忽悠病人让他看不过去。

     老智因为资历深,有的时候也要跟老板顶上几句,老板也不敢较真。就拿去年冬天的一件事来说,一名男子开着宝马车来医院开冬令进补膏方,老板特地关照,对于这样的客户,冬虫夏草尽管入膏方。但是,老智却反对,通过辨别体质,男子属阴虚火旺体质,此类人膏方里放入冬虫夏草,花了大钱浪费不说,对其身体反而没好处。老板听闻,也无话可说。

     【业内人语】

     民营医院应杜绝只批少管现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8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降低准入门槛,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这意味着民营医院申请许可证难的问题将会改观。锡城卫生系统一位不愿透明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民营医院准入门槛降低,但并不意味着管理力度减弱。许多认为医疗行业存在巨大利润的企业家将医院作为牟利工具,这不利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杜绝只批少管的现象,否则受害的还是广大患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江南保健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