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啥要求定期测糖化血红蛋白,看完你就明白了
2017/7/27 家庭医生报

    

    

     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结合,生成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呈正相关,血糖浓度越高,被糖化的血红蛋白也就越多。临床用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蛋白的百分比来反映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其正常值为4%~6%。

     如果说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则是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独特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是检测血糖所无法完全替代的:

     客观反映血糖控制总体状况

     血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是经常波动的,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都只能反映采血当时的血糖水平。

     而糖化血红蛋白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可以客观反映被检测者过去一段时期内(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发现临床存在的问题

     如果患者经常监测血糖都显示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需考虑是否平时监测血糖不够全面(如只测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者可能血糖仪测出的数值不够准确(如机器故障,试纸受潮、过期等)。

     指导降糖治疗策略

     有研究表明,当糖化血红蛋白<7.3%时,餐后血糖在总体血糖中所占份额较高,治疗时应着重控制餐后高血糖;

     当糖化血红蛋白>8.4%时,则空腹血糖在总体血糖中所占份额较高,治疗时应着重控制空腹高血糖;

     当糖化血红蛋白在7.3%~8.4%时,在控制血糖时,应两方面并重。

     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在临床治疗中,如能同时测定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更加全面地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当空腹血糖超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表明近期血糖控制不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相反,如果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达到正常标准,则显示近期血糖控制良好,治疗方案合适。

     鉴别是否为应激性高血糖

     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急性心脑血管卒中、严重创伤、剧烈疼痛等情况)下,可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增高,很像糖尿病(其实是假糖尿病),此时,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很容易将两者区分开来。

     如果患者血糖虽高,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则说明高血糖是由于应激反应所致;如果患者不仅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也高,则说明患者原来就有糖尿病。

     预测慢性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风险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个百分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就增加15%~18%,病死率就增加20%~30%,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还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不受进食与否、情绪好坏、是否刚刚运动等的限制和影响,什么时候抽血都可以。只需从静脉抽血0.5~1毫升做标本,加入抗凝剂送检即可。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尚未达标或治疗方案调整后,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后也应每年至少检查2次糖化血红蛋白。

     文/山东 主任医师 王建华

     图/源自网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家庭医生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