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吧,楼市!一个大利空,突袭上海!
2016/3/2 走进科学

    

    

     作者:刘晓博

     一、

     2月29日,上海公布了2015年的统计公报,一个重要的事实令人震惊:

     到2015年底,上海常住人口为2415.27万人,比如2014年底减少了10.4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增长了3万多人,非户籍常住人口减少了14.77万人。

     也许有读者会说:你在城市人口方面,一再告诉我们官方数据不可靠,需要看小学生在校生人数,那么上海的小学生减少了吗?

     的确减少了,下面这张图表来自上海2015年的统计公报:

    

     从上图可以看出,上海各类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都是减少的,这在上海最近10年是极为罕见的。上海小学生人数也从2014年的80.3万人减少到了79.87万人。

     下面两张图拼接起来,是1978年到2014年上海各类学校的在校生人数的统计(点击可以放大查看)。

    

    

     我们可以特别关注一下小学生人数,这期间上海首先跟全国一样,小学从5年制变成了6年制。到了2004年,大部分上海小学实施了5年制(初中相应变成了4年制)。但至少在2004年之后,数据是完全可比的。

     可以看出,上海小学生人数在1993年达到顶峰,总人数在116.7万人。随后因为计划生育的因素不断下滑。2003年到2004年的断崖式下跌,是小学6年改为5年的结果。53万人的数字维持了4年,消化了改制因素。

     随后,因为外来人口的涌入,上海小学生人数强劲增长,其中2008年、2009年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0.7%和13.6%。2010年到2013年,连续4年增幅超过4%,这也是相当惊人的。2014年增幅下滑为1.3%,2015年再次转为负增长。

     中国的人口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其他年份的人口都是抽样调查的结果,因此不准确,此外就是因为政绩考核因素带来数据失真。但小学生人数每年的统计都是“数人头”数出来的,而且没有受到政绩考核的污染,所以是真实的。

     因此,上海人口在2015年出现下降,是个可以确认的事实。

     二、

     根据北京统计局的数字,全市2015年年底常住人口为2170.5万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18.9万人,统计局还解释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速从2011年的5.4%降至0.5%。言下之意,这符合国家控制北京人口的方向。

     深圳的数据还没有公布,但当地媒体告诉我们:2015年,深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2.67万个公办学位、2万个幼儿园学位。为了解决学位紧缺问题,2016年深圳将再新增3.09万个公办学位、2万个幼儿园学位。

     也就是说,深圳的人口仍然在快速增长。北京虽然受命调整城市功能,控制人口总量,但2015年还是增长了将近20万人。而上海并没有像北京那样全力控制人口,但人口却出现了下降,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以下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第一、上海人生育意愿是全国最低的。2015年统计公报披露,上海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5‰,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其实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为负数由来已久,最迟在1995年就开始出现。

     1995年到2014年这20年里,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两年是正的。其中1998年和2003年都突破了-3%。也就是说,上海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完全是靠移民。

     第二,上海房价太高、生活费用太高,抑制了人口增长。

     也许有人会说,北京、深圳也存在房价高、物价高问题,为什么人口照样增长?深圳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城市拥有4.2亿平米违法建筑,成为天然的廉租房,所以高房价不影响普通人的生活。加上空气好、自然环境好,小微企业多,自然能持续吸引外来人口。

     北京是权力中心,并因此成为全国资金中心。此外,北京还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中心、创投中心,其创业活跃度甚至超过深圳,这让北京对人口的吸引力也非常巨大。

     上海是国企、外企的乐园,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远远少于北京、深圳,而且上海的房价高是刚性的(深圳有违法建筑为缓冲),所以人口吸引力下降。

     第三,上海产业转型和控制人口的政策产生了作用。

     有媒体注意到,上海不光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继续下降,近郊的嘉定、松江、青浦、闵行外来常住人口也首次出现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海的产业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撤离上海。此外,上海也从政策层面在控制外来人口,防止出现城市病。

     三、

     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目前实际生活人口都超过了2000万,都面临这个任务。

     如果你仔细研究最近几年的数据就会发现,上海和广州是最容易完成控制人口任务的,而北京和深圳最难。为什么?因为这北京和深圳太有活力,机会太多。

     但说句实话,人口竞争力下降对上海绝非好事。中心城市人口持续增长是自然规律,日本刚刚披露的人口普查报告就显示,过去5年日本总人口下降了94万人,但东京人口增长了36万人。而日本不同于中国,是一个完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也是公共资源比较平均的城市。

     上海也许更愿意解释为“增长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但数量和质量是很难区别的,因为高端产业带来的人口增量,同样需要低端产业配套。你总不能说搞金融的不要吃饭,不要保姆吧。

     上海的总面积是深圳的3倍,而深圳还有一半面积是不可用的山地。以上海之大,产业转移竟然能造成人口下降,在深圳却没有,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骇。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经根据北上广深的统计公报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一线城市天平倾斜:深圳旺丁、北京旺财,上海广州围观”。2015年的新数据还不完整,不过看起来将再次证明这个趋势。

     延伸阅读:楼市的大麻烦,随时会来!

     作者:余飞

     近日,手机被楼市的各种新闻消息刷屏了!其中最火爆的一条,就是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地,上海香港路劲旗下一嘉定楼盘在开盘前的半夜,吸引了上百位购房者连夜排队,而队伍之中居然还有朋友裹着被子来,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意外!另外就是南京晨报报道地,零下9度,老太太凌晨3点排队买房。杭州,北京也有类似的情况,房价变态高的深圳更不必说 。

     这是何等的疯狂,弄得跟春运期间排队买火车票一样。正月还没过完,受楼市发布的几道利好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的楼市已经“发烧”成这般。下面先来看两组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数据。

     2016年1月份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016年1月份新房与2月份二手房价格

    

    


     数据来源于房天下

     看完这些疯狂的数据,再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这些城市的房子这么贵,买的人还这么多?很简单,因为买得起房的人比房子多。而且从供需结构分析,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的房子是供不应求,才会出现排队买房的现象。你见过四五线城市,凌晨排队买房的现象吗?

     一线城市房价这种变态涨法与强二线城市房价的飞速上涨,政府会听之任之?政府的本意是希望房价上涨的,希望利用一线城市房价的缓慢增长带动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增长,使得中国楼市健康向上发展。但不是现在的这种涨法,这种涨法不加以约束,会出问题的。

     一个城市与地区的房价不可能无休止的上涨,若不加以控制,崩盘是迟早的事。针对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猛现象,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控制政策。

     2月24日下午,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在参加一个网络互动节目时表示,市政府正在研究采取措施调控房地产价格。市长许勤在出席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时也回应,深圳房价涨得太快,与其他城市不在一个步调上。目前深圳正在研究调控政策,确保房价在合理区间。

     针对楼市过于火热的情况,28日上海住建委也表示,上海将继续按照“三个为主”的原则,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支持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确保上海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交易涉及面广,房产交易部门将高度关注购房居民们的需求,及时发布房地产市场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

     上海市规土局等四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实施意见》,固定中心城区中小套住房供应比例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此外,轨道交通站周边区域(中心城区、郊区的覆盖范围分别为600米、1500米)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提高到80%以上。此外,保障性住房的中小套型住房的供应比例,中心城区为100%,郊区不低于80%。

     北京,其实早在去年就已出手,去年8月14日北京市与通州区政府联合发布限购政策,内容如下:

     北京市户籍居民无房户,以及近三年在通州区连续缴纳社保或者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能够在通州购买1套商品房,北京市户籍居民已有1套住房的,如要在通州再买房,应该在通州落户三年以上,或者在通州区连续三年缴纳社保或者个税。

     南京市政府,针对如此火热市场,2月25日也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祭出三大狠招抑制房价,澎湃新闻总结内容如下:

     1、一次性供应量少于3万平方米或领不到销许,坚决遏制“捂盘惜售”行为。

     2、加大土地供应向高地价“说不”,溢价率超45%调竞价方式。

     3、维护买房人的知情权,多种举措抑制开发企业透支房价预期。

     尽管,受楼市去库存利好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出现如今这般火热的情形,但是其潜伏的凶险液不可不知,所谓山雨欲来是满楼风啊。

     现在楼市与去年四五月间的股市很相像。4000点去配资杠杆,6000点以后去杠杆,然后就是6月份以后的千股跌停局面。楼市是否会重演?

     楼市,其潜在的凶险是什么?

     一、价格或将失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G20峰会上,个人住房的杠杆的确会有所提高,但央行还有更多考虑。他说,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总贷款的比重偏低,很多国家可能占到40%-50%,中国只占百分之十几。我想说的是,去年的股灾就是从加杠杆开始的。

     二、投资者眼光犀利,他们舍弃自己三四线城市的资产,都跑到一线与强二线城市来投资,因此政府的去库存政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不需要去库存的一二线城市库存越来越少,需要去库存的三四线城市库存越来越多,一线城市去一套库存,三四线城市就增加了三四套库存。资金大量流向一二线城市,房价失衡带来城市资金的失衡,这不利于中国楼市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老百姓的住房诉求。

     三、场外资金配置加杠杆。楼市新政之后,未限购城市首付比例降为20%,限购城市首付比例为30%。前者是4倍的杠杆,后者是将近3倍的杠杆,事实上,很多人连那20%与30%用的都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借高利贷,其本身的资金或许还不到10%,这是9到10倍的杠杆,而央行还说要加杠杆。这将会导致楼市过热,过热之后管理层将会出手降温,但由于杠杆比例太大,一旦,房价增速放慢,或者滞涨,这批人入不敷出,只能跑路。这就有可能重演去年股灾时的情形。到时候谁来接盘?

     小编为你准备了一个精彩的视频集:《完整收藏版:1895年至今,全球电影票房总排行Top50在线观看》,感兴趣的朋友请加小编私人微信:zoujinkexue668(长按可复制)进相册查看此视频。

    

     长按以上二维码可关注,十几位中科院院士都关注了公众号“走进科学”(k95028),让我们一起,看破迷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走进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