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城墙和德国的防水系统打了谁的脸?
2016/7/6 走进科学

    

    

     曾有人问:“如果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分辨它是否发达?”

     龙应台说:“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3个小时。”

     01.

     年年夏天看海,城市排水就这么难?

    

    

    

    

    

     02.

     650年前修建的明城墙,呈水龙奇观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

    

     古代城墙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可古代的设计师们,在建造城墙时,考虑的项目非常齐全,并且非常久远,远非现代人所能及。当然,防水系统也做为了重中之重。

    

     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实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工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还设置了毛竹做的排水管,同时在墙体上预留了排水缝隙;墙体顶面设置了排水槽,这样一来,不管雨多大,雨水都能及时排出。

    

    

     水龙奇观越漂亮,说明城墙就越稳固。

     03.

     德国人在青岛17年,只干一件事:修下水道

    

     最不惧暴雨的城市,不是首都北京,也不是国际大都市上海,也不会是南京,而是青岛。不管下多大的雨,积水从不会没过脚脖子, 这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

    

     100多年前,德国人就为这个沿海小渔村,设计了足够使用百年的现代排水系统,其中雨污分流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

    

     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条约,德占青岛99年。所以,德国殖民者登陆之初,它的城市规划建设几乎按照100年的高标准设计、施工。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

    

     在德国人看来,这不单是市政建设,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关系的层面。没人看得见德国人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

    

     德国人修的地下排水设施主要有两种形式:地下是管道和暗渠,地上是明渠。德国人总共修了12个排水系统,相互独立又彼此连接,暗渠总长度为5464米。明渠和暗渠,每隔50米就修道挖隧道,用雨篦子分流,挡住随雨水冲刷而来的泥沙。这套系统基本覆盖了青岛老城区,100多年前修建的暗渠至今还管用。

    

    

     经过7年的建设,雨水、污水排水管道铺基本铺设完毕。1904年到1905年的备忘录显示,青岛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发展。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居然“遗传”给了德国人!

     这是我们熟悉的抗洪场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欧洲有一年大雨,奥地利小镇Grein的多瑙河洪水爆发。但最NB的是那道防洪墙,这是在水位上涨前人工临时搭建的,它牢牢地阻挡了洪水,这个防洪挡板在德国叫做【Spundwand】,一般由15cm厚的铝合金压制成长2m的口字型铝梁,质量杠杠的啊!

    

    

     唉,啥也不说了!转朋友圈,让抗洪的领导们看看吧!

     走进科学文章,只为探寻真理,您的一次传播可能会照亮无数人的生命!

     ☆最有价值的阅读,从体验 走进科学开始,严谨并理性的她,值得您关注并置顶。

    

     长按以上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十几位中科院院士都关注了公众号“走进科学”(k95028),让我们一起,看破迷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走进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