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科技奖颁奖啦
2015/1/9 17:38:32 中国科普博览

     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其中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完成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共计四十多项,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的冰芯研究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本次大会还产生了一个研究时间最长、历经三代人、仍在继续的奖,即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获得。

     “氢弹之父”——于敏

    

     谈到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就不得不谈谈他研制氢弹过程中的趣事:1965年9月,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这一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于敏在攻克氢弹难题后给邓稼先打过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我们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顿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做进一步解剖研究,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

     “缺油少气富煤”——“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弥补短板

     我国的能源结构有着“缺油少气富煤”的特点,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团队“甲醇制取低碳烯烃”项目通过攻克与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相关的一系列科学难题,取得技术突破,掌握了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甲醇制烯烃,为连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实施石油替代攻略、保障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技术途径。

     无字的环境密码——青藏高原冰芯

    

     冰芯是地球历史最重要、最客观的书写者之一,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它们就将地球环境变迁的信息,封存于剔透的内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是冰芯研究最早的地区,在气候变化研究中起领先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南北极冰芯来解释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是不够的,只有对不同纬度、不同区域过去气候环境变化进行详细研究,才能揭示过去全球变化的总貌。

     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中期,但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极大反响。到目前为止,已从祁连山敦德冰帽、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希夏邦马峰抗物热冰川和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慕士塔格冰川、普若岗日冰原等钻取了多支深孔和浅孔冰芯,通过对冰芯的分析与研究获得了一些重要成果。鉴于在“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气候环境记录研究”中的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一项奖,三代人,历经39年——“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

    

     从上至下,刘承钊、胡淑琴夫妇,费梁、叶昌媛夫妇,江建平、谢锋研究员

     今年获奖的项目中,从立项到结题的平均时间为10.7年,其中自然奖12.2年,发明奖为10.2年,进步奖为10.4年。而研究时间最长的是自然奖二等奖项目“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从1961年开始到2010年结束,历时39年,由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费梁、叶昌媛、江建平、胡淑琴(已去世)、谢锋三代科学家接力完成。

     让我们对获奖的科学家们表示祝贺,并对他们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

     欢迎关注中国科普博览微信号,搜索“中国科普博览”即可找到我们。科普,我们一直在路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