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鸟语”吗?鸟类肢体语言说了些什么
2017/9/7 17:00:00 中国科普博览

     点击上方关注“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ID:RCEES-CN)

     作者: 高畅

     其实动物压根也没想过要跟人类做朋友,它们大多数巴不得我们消失。只有个别喜欢接近人类的比如燕子,无非是利用人类在巢边活动,吓走蛇(吃燕蛋)和喜鹊(吃雏燕),给它们充当保安…就像蜂鸟会在猛禽的巢边做窝一样。在现实中,若要使鸟儿主动接近白雪公主,她大概得天天给它们撒面包虫。

     我和野鸟的关系并没有依靠食物来建立,所以并不是我引诱鸟儿来接近我,而是我厚着脸皮不断打扰它们,乞求它们的宽容,是我在因为使它们陷入紧张而产生的内疚压力下,坚持自己欲求的结果。

     人类:野鸟=顶级捕食者:被捕食者,不招鸟儿待见是我们的原罪,毕竟双方的基因里都镌刻着从弓箭到气枪,从毛鸡酒到斗画眉的历史。但是,我能安然接近乌鸫到一米,它们能放心地让一窝小宝贝儿和我独处,我还喜欢在3-5米的距离拍鸟,甚至让鸟带我找到它们的巢…至少说明,我可以掩盖“我有吃鸟的潜力”心这个事实,骗它们对我掉以轻心。

     后天的学习与基因一起,共同决定了鸟儿的行为,如果演技足够好,没什么办不到的。观鸟不是看电视,而是你观鸟,鸟也在观你。在一场场认真的槲鸫中,我渐渐学会了读懂它们的语言,包括叫声和肢体语言。

    

     在讲技术之前,我需要做出一点警告:

    

     读懂鸟儿的语言的能力一旦获得,就意味着鸟儿表达出的信息对观察者不再是隐形的,这些信息可能包含任何不可预测的内容,它对各位观众(读者)产生的影响由大家自行承担。

     如何掩盖捕食者的身份

     在此我主要讲解连续观察野生个体的技巧,跑样线的同学可作为参考。

     1.捕食者的特点

     尽管绝大多数观众(读者)都没有亲身捕鸟的经验,但当我们设想类似的情境时,会发现我们的捕猎本能是多么充沛,正如我们在真人CS中的享乐。

    

     首先我们搜寻猎物,睁大双眼侦测移动物体,头部随之转动,凝视可疑目标。

     我们试着隐藏自己,躲在屏障后面,随着猎物的一举一动调整姿势。

     我们沿着最有效的路线,通常是直线,靠近猎物。

     我们举起手、枪或是弓箭,瞄准猎物。

     当一个动物看到有人朝着自己作出以上这些动作时,认为这将给它带来危险,并马上作出躲避反应,那它死于非命的概率将更小,繁殖后代的机会更多。遗传和学习的共同结果,让今天的鸟儿对人类的“坏心眼儿”格外敏感,但凡出现上述行为之一,就很可能被当成“坏分子”了。所以,尝试接近野鸟,以上这些行为就是我们不能做的。这看起来矛盾,明明去观鸟,却不能盯着鸟看?其实若你舍得花一点点时间安抚它初次见面的紧张,它才会敢于尝试展现自己的美,这比一个惊飞的背影强多了吧。

     2.私人空间

     就连刚刚确定配偶关系的两只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彼此的相互靠近,何况是人呢。一般在初次闯入鸟儿的领域前,我会全神贯注地侦听所有鸟的空间位置(所以我总是独自观鸟),以免突然闯到它身边,吓它一跳。对一不留神已经走得太近的鸟,不急于用目光去追寻,假装你只是借道路过。如果不慎与一只鸟对视,它觉得自己“被盯上了”,可能就会发出警报,让所有鸟都提防你,甚至一哄而散。如果警报已经拉响,鸟儿们接二连三地起飞了,那只好抓紧看一下没飞的个体了,0.1秒也能加新。一些道具比如头巾、墨镜可以帮助你遮掩目光。

     3.礼貌互动

     即便你低着头什么也不做,鸟儿还是会对你这坨异物保持警惕,它们可能会讨论一番,甚至凑到你背后查看你。我曾经被好奇的红嘴蓝鹊、大山雀、黄腹山雀等近身查看过,我一动不动蹲在地上,能听到它们在我背后一边咕哝着,一边走动时,羽毛摩擦、踩踏植物的声音。

     如果表演成功,鸟儿以为你对它们不感兴趣,便会恢复各自的忙碌。通常当你看到它们继续进食、唱歌或者埋头梳理,就意味着它们容忍了你的存在。这时,就可以尝试提出进一步的要求:用望远镜指着它们。通常,小型鸟(柳莺、太阳鸟、长尾山雀)、过境鸟(蓝尾林鸲、鹟类)、正在雪地里挖种子吃的鸟(黄雀、燕雀)等对抬望远镜的动作不敏感,而鸦科、猛禽、体大肉多经常被吃的鸟,对任何指向它们的动作容忍度都比较低。甚至鸭舌帽的帽檐都不能朝着它们。通常我会侧身向偏离目标鸟45°的方向抬起望远镜,假装观察别处,再慢慢水平转身直到瞄中它们。这样便可以骗过喜鹊,看到它的鼻孔并不是简单的两个洞洞。

     4.如何靠近

     如果朝着偏离目标的方向行走,目标个体就不容易看透你的意图。一般我会根据避开遮挡、占据顺光方位和避免弄出噪音综合选择靠近的路线,从容坚定地走完你设计好的路线,停下,再重新观察。

     5.君子坦荡荡

     不要试图隐藏自己,除非你能把自己藏得一点不露。正如你不会提防大摇大摆走过面前的人,而会警惕躲在墙角观察你的人。适当地暴露自己,比如咳嗽,轻轻甩头,表达你随意而放松状态。

     一般观鸟的新人会被建议不要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其实在鸟儿看来,大红大绿并不可怕,只是过于夺目,看着闹心。显眼的外表反而让鸟儿更轻松地监视你,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我常见鸟儿靠近五光十色的游客,因为游客根本看不见它们。但如果你已经与一只鸟熟识,换了不同的衣服再去见它,它可能一下子认不出来。

     以上这些方法是一些掩盖自己捕食者身份的例子,混淆你的意图,假装对它们不感兴趣,以换取更多的容忍。相信在实践中,有心的观察者会针对不同物种,渐渐积累起自己的经验。

     此文为高畅老师应邀在北京城市生态监测联盟论坛第15期作的报告“观鸟分享之读懂鸟类的肢体语言”。

     特邀讲师简介

     高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专业,科学、狂热的鸟类爱好者,年龄不大,鸟龄不小,在长期的鸟类观察中遵循着“像朋友一样尊重鸟类”的理念,坚持科学观鸟。此外,在鸟类模型制作以及鸟类绘画也极富天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公众号:

    

    

    

     近期热门

     开脑洞!假如人类的正常体温上升1度……

     抑郁症可以治愈吗?科学家:无法完全根治

     高分二号数据“泄露”!金砖峰会的厦门

     【科妞有答案】台风究竟是怎么命名的?

     中国航天科工研发高速飞行列车

     科学家破解提高记忆的本质

     有了科学,没有信仰或许是最好的信仰

     组织帮你找对象啦!科学方法脱单指南

     探索者·2017年度创新大会

     歼-15空中撞鸟群 飞机怕鸟怎么办?

     更

     多

     精

     彩

     走过18年

     我们为科学代言

     欢迎关注

     中国科普博览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