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节长编组“复兴号”将首发!中国高铁:杠精尽管喷,发展慢了算我输
2018/6/8 17:46:30 中国科普博览

     出品:“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ID:SELFtalks)

     “复兴号”自2017年6月26日投入运营以来,以其良好的乘车体验广受欢迎,但每列编组为8辆,运力仅576人,手速一慢网速一卡,电光火石一瞬间12306就要给我并不温馨的提示:

    

     除了哭着点击确定,我还有别的选项么!

     现在可不一样了!近期报道称:根据旅客需求,铁路部门研制生产了每列16辆的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每列定员达到1193人,是8辆编组“复兴号”的2倍!2018年7月1日0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投入运营。

    

     为什么复兴号一票难求?

     当然是因为我们“复兴号”宝宝争气啊!相当争气的!

     1909年,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设计到建造,没有任何外国人插手,一点一滴都是由中国人的汗水浇筑而成的“中国创造”。

    

     2018年,近110年后,中国高铁总里程已超过2.5万公里,3千多辆高速列车跨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贯穿全中国50万人口以上的大型城市。

     不惧东北严寒,踏遍西北黄沙;横跨神州上下,助力世界繁华。

     中国高铁虽已立于世界舞台中央,但台下的质疑之声却依旧时时回响:

     技术原创?Copy国外?安全质量?缺乏创新?

    

     中国高铁接受缺陷——但,拒绝诬陷!

     高铁设计师杨国伟亲自下场辟谣来了!

    

     杨国伟 SELF讲者

     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他是“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平时淡然自若,冷静沉着,面无表情,却又是一个满身“孩子气”的老男孩,讲起中国高铁便激情澎湃,如数家珍,频频伸出大拇指点赞。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毫无疑问,杨国伟就是中国高铁数一数二的“火车头”!

    

     质疑1:中国的高铁技术都是从欧洲和日本“借来”的?

     杨国伟:中国的高铁研发实际上从1990年就开始了。2002年左右,我们生产出了“先锋号”、“中华之星号”等一批高速列车,最高测试时速可达315公里。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比较弱,这些高铁经常“趴被窝”。2004年我们本来打算引进德国西门子列车,可对方说中国的高速铁路那么弱,才不要卖给我们。所以我们只是引进了生产线,核心技术依旧掌握在别人手上。

    

     (中华之星号,转载自网络)

     质疑2:中国高铁的车型纯粹模仿国外?

     杨国伟:2009-2011年,我们基于德国的西门子列车和日本的二型车,研制出了中国原创的CRH380系列车,也就是家喻户晓的“和谐号”。由于我们国家的高速列车平台引进自不同国家、不同车系,对此我们必须要把世界各国的标准统一为中国的标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围绕着“互联互通”,重新设计出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也就是“复兴号”。

    

     质疑3:中国高铁还要为专利费买单?

     杨国伟:我们已经在世界上申请了大量专利,并且经过了世界评审机构的全面评审。至少目前认为从380A到后面的“复兴号”,中国是具有绝对知识产权的。

    

     质疑4:中国高铁无法应对极端天气?

     杨国伟:西北一年大概有280天平均风速达到6级,我们就研制了防风沙列车;为了应对东北哈大线的极端低温,我们就研制了能忍耐零下40-50摄氏度的高寒列车。中国现在从列车上面已经往谱系化发展,满足了不同环境适应性的需求。

    

     质疑5:中国高铁缺乏创新能力?

     杨国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比方说,我们从日本引进的车最高时速是250公里,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把它变成一个最高时速380公里的车。我们还在研制双层高速列车,打算将载客量从一千人提高到两千人。同时,我们也正在研制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并且打算像高铁一样把它做成一个系列;可能在未来五年,我们就能坐上中国创造的600公里磁浮列车了!”

    

     日本新干线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通,中国的高铁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营,期间相差了44年,可现在我国却能每年向日本大量出口国产列车,让世界为我们鼓掌!

     在新的列车运行图实施后,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计划在京沪间每日投入运行3列,开行“复兴号”动车组列车6趟,车次分别为上海虹桥至北京南G2/3次、G10/11次、G118/149次。后续,铁路部门将安排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等线路上开行。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SELFtalks),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梁奕宸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