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五年民间星座田野调查,发现星座都跟吃有关? | 张超
2020/12/4 17:00:00 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来自中国科普博览大家族

     格致论道讲坛(ID:SELFtalks)

     “我突然发现,星空有可能就是我们心中的记忆,或者说它是一种存在我们内心的、反映星空的乡愁。”

     张超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我来自于国家天文台,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一个天文学家,我只是一个做天文科学传播的普通工作者。

     做天文科学传播一般干什么事情呢?无非就几件事情:拍照片、写文章,然后用微博、微信开始传播。有人会问,这跟天文有关系吗?

     这张照片拍自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当时我把一个相机放在那儿,累计曝光了一个多小时拍摄的。

    

     这是早春开放的一种花,叫点地梅。在晚上,点地梅依然开放,这时候“春夜银河升起”,特别的美。

    

     这是我们用望远镜拍摄的,曝光时间也有好几分钟,拍摄的是一个叫作星云的天体,顾名思义就是星空之间的一种电锂氢的气体,像一朵玫瑰花一样。

     接下来才是我真正要讲的。这是天空中的星团,我们称之为疏散星团。如果在晚上的话,在旷野之上抬头就能看见,这个星团在狮子座和双子座之间,叫巨蟹座。 巨蟹座中间有一个能肉眼看见的星团,这个星团在西方称之为蜂巢星团,就像一堆蜜蜂一样;在中国这个名字比较诡异,叫“鬼星团”;还有一个名字叫“积尸气”,就是人的灵魂积在那里。

     有一个动画片叫《圣斗士星矢》,里面巨蟹宫的镇守者迪斯马斯克有一个绝招——积尸气冥界波,就是用这个天体命名的。 有一个问题,当我们在野外寻找巨蟹座是很难的,我们看不出形状是一个螃蟹,所以在全世界各地的巨蟹座文化的变化很多。接下来我要“黑”一下巨蟹座。

     这是我收集的一个应该是比较古老的、很小的唐卡,有年头了。注意上面画的东西,一圈画了12种形象,有宝瓶座、白羊座等,咱们找找巨蟹座在哪儿。

     现在我放在正上方的就是巨蟹座,有人说巨蟹不应该是螃蟹吗?而我这张图上好像是穿山甲或者乌龟。

     其实巨蟹座的形象在全世界各地,它的变化还是挺大的。比如古埃及管巨蟹座叫圣甲虫,在中国叫屎壳郎,所以咱们看看巨蟹座在全世界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这是全世界各地画的巨蟹座形态。有的像麻辣小龙虾,有的像蜘蛛、蜱虫。因为巨蟹座的形象不是很明确,再加上螃蟹的形状变化比较多,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样子。

     思想晚餐

     已完成:20% //////////

     民间星座记载

     有人说既然星座变化这么多,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把星座划成了88个星座呢?

     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事件,在上世纪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星座固定了88个。

     但实际上有大量的民间星座、各个民族对于星空的认识,它是隐含在各个民族之中的,没有被人记住,没有被挖掘。 举一个例子,在江浙或者山东一带,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个儿歌,叫“七簇扁担稻桶星,一口气念七遍,到老不腰疼”,我念三遍就快躺下了。

     这是一首歌谣,说到了三个星座,叫七簇星、扁担星和稻桶星

     有很多周边的星空说法没有记录在典籍中,是不是我们应该把它收集下来,作为一种星空文化的遗产留下来呢?

     这件事情其实有人做过了,这个人叫野尻抱影,是一个日本人。他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曾经到日本的各地区搜集星空的文化,最后写了一本书叫作《日本的星》。

     这本书不得了,有了它之后,日本的星空文化变得非常丰富,甚至在日本黄道12星座里面,他们把天蝎座拿下去,换上了日本民族所独有的钓鱼钩星。

     这就是日本的星空,有镰刀星、猫星、五角星等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个东西同样也发生在中国,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资料,是一个关于在中国大概四五十年前收集中国东北地区萨满文化的星座。

     萨满文化一般来自中国的满族、蒙古族、鄂伦春等民族,他们的语言我们是不太懂的。 好在我们有一个搞古天文的主任,号称是中国最精通满蒙语的天文学者,我就问他书里这个星是什么意思?这个星很难发音,他判断是昴星团。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其实就是《西游记》里的“大公鸡”昴日星官。

     我们翻阅资料发现,其实早有人在中国北方把萨满地区的星空摸透了,大概就是照片中这个样子的。

     有一些怪兽、蛇、鲤鱼,还有老鼠,其实这个老鼠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狮子座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之上,还有很多很多的民间星座没有被挖掘

     比如天文台的一些老师曾经做过西南沿海的调查,为了与郑和下西洋的星空进行比对,但是不够,还有大量没有挖掘的。

     思想

     已完成:60% //////////

     中国民间星座田野调查所以我们就组织了一些力量去做了一个项目,叫中国民间星座的田野调查。目的就是把大家口口相传的童谣、故事、神话中的星座文化收集起来,作为一个星空的遗产。

    

     我们坚持了五年的时间,还真有了一些成果。图片是我们中国民间星座调查的页面,调查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发现有很多中国民间星座跟吃有关系。

    

     这个星座大家都知道吧?这是猎户座,中间三星、周围四星组成一个猎户之星,这是西方说的。

     有一个星座调查员说,在东北这组星叫作“灶台星”,大家看上面就是锅的形状,下面有两个脚站住了,在下面有一个火苗,火苗就是一片大星云,这是跟吃有关系吧?

    

     这组星估计大家认识的比较少,这个星座在西方称作“海豚座”,像海豚一样。

     这组星在中国叫什么呢?在广东的汕尾管四边形这块叫重糕粿,是一种吃的点心。

     调查员告诉我,这是用米粉类的东西做成的,先铺上一层撒上果干,再铺上一层撒上鱼片,一层一层摞起来之后,斜斜地切开就变成一种点心。 这是汕尾地区发现的星座,这个村落很有意思,它的星空有很多星是跟航海有关的,还有好多好多特别乡土化的星座。

     这是夏季银河大三角的部分,刚刚说的海豚座也在这里面。在江西也出现了一种能吃的星座,就是粽子星,还有豆糕星。

     这是江西人告诉我的,而且他们那儿还有一个童谣,就是说五月节吃粽子、吃豆糕等等很有意思的事。刚才说的几个都是能吃的,咱们再来看一个辣眼睛的。

    

     这是刚才我们说的昴星团,中国古代称之为“昴”,西方叫“七姐妹星”。在中国民间叫什么呢?

     有好多种说法,不同的地方不一样。比如在山东地区,管这种星叫作“草鞋底”,难道是因为像个鞋底吗?

    

     调查员说不是这个意思,在他们那个地方,“草鞋底”在方言里是一种虫子

     什么虫子呢?他给我画了这个图,我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东西在北京称之为“钱串子”,标准中文名叫蚰蜒,把一个虫子搁到天上当作星座的名字,这是不是挺辣眼睛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调查到名字之后却听不懂。比如广州有一个名字只能听出声音来,但是写不出来,不知道什么意思。

     在武汉也发现了一种星,也是用方言会说,但是用汉语也不知道怎么写,后来通过调查之后,发现原来他说的这个是青蛙。 我们调查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真的是之前想象不到的。

     在这五年里面,我们调查出了300多条,从古至今梳理了很多脉络出来,我相信以后会有大量相关的材料,都会进一步记录下来。

     思想

     已完成:90% //////////

     神话故事里的星座

     这里说一个好玩的,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七月七是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但是我们调查之后,发现有的地方不是这么说的。

     比如在河北的戏文里,牛郎织女并不是特别恩爱,是他们两个结婚之后,织女说我得回娘家,牛郎说别回了,俩人就开始磨叽,织女就烦了。

     那个亮星是织女星,旁边的四颗组成一个“梭子”,织女就拿“梭子”打过去,牛郎说我也打你,他又拿“牛锁头”又打回来了。

     两人一来二去就打起来了,这个时候王母看不下去了,拔下金钗画一个银河,就把两个人隔开了。

     但是在这个版本里,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以前的版本中,牛郎织女相会要喜鹊搭桥,但是这里面不是这么说的,是七月七柳毛飘来,把河填满了

     这个想象太开脑洞了吧?如果在看后半夜银河升起来是什么样子?像一块一块的柳絮飘在里边,有些是星团,有些是银河中的尘埃云,这说明什么?

     民间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把星星之外的一些天体,而且编到了他们的故事神话里。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也有这么一个星座,这个星座把银河中间的尘埃云编成了一个星座叫鸸鹋座,“鸸鹋”就是澳洲鸵鸟,所以这在世界上不是一个特例。

     有人问我们整天收集这个到底有什么意思?我后来反思了一下,也许我是做科学文化传播多了,所以老觉得科学相关的文化值得保留。

     这是著名画师徐刚老师画的一些中国民间星座,我发现如果我们把它画出来之后,我们再对它加以传播,很多人就会产生共鸣。

     我突然发现,星空有可能就是我们心中的记忆,或者说它是一种存在我们内心的、反映星空的乡愁

     或许有朝一日,有可能我们的乡音已经没有了,我们对家乡的记忆也有可能不在了,但是这些乡愁依然还在。

     所以为了这片星空,请加入我们,我们这个项目叫中国民间星座的田野调查,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格致论道讲坛作者:张超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国科普博览是中科院科普云平台,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依托中科院高端科学资源,致力于传播前沿科学知识,提供趣味科教服务。

    点这里告诉我你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普博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