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一号:一艘科学大船的故事
2016/5/21 科学大院

    

    点击上方“科学大院” 可以订阅哦!

     科学一号

     提起我国的海洋科考大船,“科学”号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不过,它可并不是第一艘以“科学”命名的海洋科考船,真正的第一艘名叫“科学一号”,已经服役36年,并且于刚刚过去的5月20日这个全民表白日光荣退役。

     什么?“科学”号和“科学一号”傻傻分不清楚?表担心,下面大院就来为大家念叨念叨。

    

     科学一号全景

     “科学一号”,1980年由我国上海沪东造船厂建造,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专业海洋科学考察船,比“科学”号整整早了30年。

     “科学一号”诞生的那个年代,正值我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过渡的阶段,海洋科考船很少,大多都是改装而成,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科学考察和海洋探测的需求。所以在当时,“科学一号”的地位就像今天的“科学”号一样,绝对是我国最先进的海洋科考船。

     “科学一号”考察船配备了先进的海洋调查仪器以及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可进行地质、地球物理、气象、化学、生物和环境保护等综合调查。自建造以来,“科学一号”一直是我国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航行轨迹遍及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平洋等海域,曾两次穿越赤道,最远到达巴布亚新几内亚,总航程60余万海里。

     在远航太平洋的考察中,科学家发现了“棉兰老潜流”,改变了有关太平洋西边界流动力学结构的传统认识,对海洋经向热量输送、平衡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陆架考察中,发现了中尺度涡“东海冷涡”,推进了中国陆架环流的研究……在国家“八五”至“十二五”期间,它多次承担国家“863”、“973”、国家攻关、国家攀登、国家重点、国际合作、国防科技以及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众多的考察项目,采集了数以万计的科研数据,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1984年10月,“科学一号”海洋考察船从青岛港起锚抵日本国首都东京访问,促进了两国海洋科学交流与合作。

     1986年9月22日至10月27日,“科学一号”海洋考察船首次参加西太平洋考察,历时40天,航行6000余海里。共完成67个综合观测站,50多个项目的观测。

     1986年至1990年期间,“科学一号”连续五次开展“太平洋西部过界流”,“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及年际气候变化”,“中国陆架环流和大样环流的关系及其在海气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和“西太平洋低纬度西部边界流”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992年10月,“科学一号”参加国际前沿研究多国合作项目“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海洋大气耦合响应实验(TOGA——COARE)——这项当年世界规模最大的立体式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海洋大气耦合响应实践,完成9个专业数十个观测项目,共取得460余万组数据,探空气球观测332次,化学样品3408个,还首次在大洋用重力柱状采样器取得长柱状地质取样4.70米。得到国际同行高度称赞,显著提升了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如今,随着我国最先进的新一代海洋科学考察船“科学”号服役,“科学一号”正式退出海洋科学考察的历史舞台,改造成为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和海洋科技人才实训基地,继续为我国海洋科教事业发挥余热。

     从驰骋大洋与科学家并肩作战的海洋科考“先锋”,到即将对外开放、成为海洋教育“传播者”,“科学一号”的航行轨迹折射出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历程。如今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海洋调查领域的一道“分水岭”,“科学一号”的退役在为其近百个航次的征程画上句号的同时,也预示了新时代已然悄然来临。

     (本文根据中科院海洋所资料整理所得,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下方二维码)

    

     科学大院

     ID:kexuedayuan

     从此,爱上科学~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请联系cas@cnic.cn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请让更多人看到。

     如果有建议和意见,请后台留言给我们。

     大院的繁荣需要你的力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科学大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