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优秀的人,都懂得逼自己一把
2019/2/14 22:00:00 心理学

    

     心理学

     让你更加了解自己,读懂他人。

    

     文 |实用心理学

     01

     今年的春晚,如果说谁留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话,那非闫妮莫属。

     看小品《办公室的故事》时,我还在想,这个演女总监的人有点像闫妮啊,但是又本能地觉得不应该是,因为和她之前的形象反差太大。

    

     直到家人很坚定地说那就是闫妮,我还不敢相信地又盯着看好一会儿,才不得不承认:

     闫妮现在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02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人的外在和内在是有着很微妙的联系的。

     十几年前,闫妮凭借《武林外传》刚火的时候,接受过很多采访,那时候我们看到生活中的闫妮并不像佟掌柜那样风情万种,相反她是那种比较普通和接地气的人。

     当时的身上有这样一个标签:迷糊

     通俗意义上说,一提到迷糊,我们会理解为这个人不够聪明,但从心理的意义上说,迷糊代表的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某种程度上自我的迷失

     迷糊的人一般很好相处,他们很好说话,面对别人的需求和请求会不假思索地答应,因为他们很容易相信别人。这种相信不是大脑思考后的认定,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他们的好,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一种健康或者说成熟的好,而是一种讨好。

     讨好型的人没有自我,只有他我,他人就是我。他们关注的重心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别人身上。假如和自己在一起的人很开心很快乐,他们才敢感到快乐;而假如对方情绪不好,他们会本能的以为是自己的问题,于是感到不安,甚至恐慌。

     03

     讨好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别人的喜欢,被周围的接纳或认可,但代价是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迷失自我的时候,表现出的症状就是迷糊,一切都是稀里糊涂的,缺少明确的方向感。

     这对一个人的个人成长来说,其实是一种很大的阻碍。

     这从《武林外传》火了之后,各个主演的发展轨迹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对比:

     比如郭芙蓉的扮演者姚晨显然更有自己的想法,在经过一番历练迅速崛起为演艺圈里的时尚女王。但依然迷糊的闫妮依然奉行着随意和舒适的原则,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着装上,都太过普通,缺少个人鲜明的特色,事业发展也相对缓慢一些。

    

     04

     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就包括机遇。

     机遇可以让你获得一次、两次的成功,但要想把这种成功持续下去,一定离不开最关键的一点:自我的觉醒

     一个人只有看到自我的价值,重视它,欣赏它,并把它充分地挖掘出来的时候,才有机会真正地实现自我,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走出舒适圈,和自我当中束缚自我的那一部分说再见。

     当然,这并不容易,甚至刚开始改变的时候会很痛苦。

     经历的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一个很舒适的状态中呆久了,一旦离开就会有一种焦虑感,担心自己一旦无力应对新的变化。

     例如,一个从来没有自己拿主意,从来没有独自做决定的人,真正面对选择的时候内心有多慌乱和忐忑。担心自己犯错,担心自己伤害到别人等等。

     05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做自己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一个长期迷失自我的人,当决心改变的时候,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自我效能感低的问题。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低的人在压力面前往往束手无策、易受惧怕、恐慌。而自我效能感高的人遇事理智处理、乐于迎接应急情况的挑战、并能够从这种挑战中体验到价值感和优越感。

     也就是说,我们对问题和压力的感受是消极还是积极,并不仅仅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本身,还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的胜任力。

     而这种胜任力的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来源于两点:

     1. 直面问题;

     2. 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试错中不断提升自己。

     所以,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直接面对或许是最难的一件事情,但是也是最好的应对方式。最难走的路往往也意味着是最近的路。

     在这种情境下,那些成熟的、优秀的人都懂得,这时要对自己狠一点,不回避,不退缩。

     闫妮在春晚舞台上的惊艳改变也告诉我们,只要肯去改变,年龄不是问题,一旦咬牙坚持过去,困难就不再是折磨我们的问题,而是充满了竞争力的宝贵经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