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童失联事件:这就是家人为什么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的原因
2019/7/12 22:00:00实用菌大大 心理学

    

     心理学

     让你更加了解自己,读懂他人。

    

     文 |实用心理学

     ID:watchgold

     01

     近日,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

     杭州一名9岁女童被两租客带走,两租客已自杀,女童至今失联。

     事发时,女童和家里的老人在一起,租客哄骗老人说要去上海参加婚礼,想带小女孩去做花童。

     据老人回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了租客的请求。

     虽然其中的具体细节无从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当其家人最后做出将女童交给租客的时候,心理上是有这样一种认同的:

     我相信这两个人。

     而相信的原因用女童奶奶的话讲是“看出来人是很好的”。

     这就是老人决定是否相信一个人的判断依据:

     凭感觉,我感觉对方人很好,于是就选择信任。

     02

     那么,这些感觉来自哪里呢?

     主要来源于日常的接触。

     在本次事件中,租客看到女童爷爷奶奶在卖水果,就经常去买,照顾生意,还天天找他们聊天。一来二去,就在老人的感觉中形成了“好人”的印象。

     这看起来很荒唐,但却是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人认识一个人,乃至认定一个人的方式。

     但这种日常接触形成的感觉有多不靠谱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真实的案例。

     轰动全国的北大学子弑母案中,吴谢宇不仅杀害了自己的母亲,还诈骗亲友数百万的钱财。但是这样的人,在同学的眼中却是一个很开朗、热情的人,对朋友很有爱心。

     6月份刷爆网络的大连男子暴打女孩事件,每一个人看过视频的人都感到头皮发麻。但是这样的人,在其父亲的眼中却是“挺老实一孩子”。

     我们不能说这些人眼中所看到的都是假象,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些日常接触所形成的感觉和印象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以此来断定一个人的品性很可能会犯大错。

    

     03

     老人之所以会轻信租客,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

     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

     这样的问题看起来很虚,很抽象,有的人甚至可能会说我才不会去想这样无聊的问题。

     但实际上,这不仅是一个和每个人都有关,也是每一个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去考量的一个问题。

     相信人本善的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就更愿意关注人身上好的,积极的一面,从而更愿意与人相处,也更愿意相信别人。

     而相信人本恶的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更多会关注人身上不好的,消极的一面,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会更有防备心,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

     这两种观点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但它们各有利弊。

     前者更容易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有更多的朋友,但缺点是过于天真,一旦遇到恶人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后者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更独立和警醒,因此不容易被骗,但缺点是过于保守,不容易与人建立好的,有深度的关系。

     04

     我们现在倡导的社会风气更偏向于前者,觉得人性本善,要多看到别人身上好的一面。

     用当下很流行的一个词就是,传播正能量。

     认同正能量,认同人性本善的人,在看待与自己接触的人时,内心就多了一些“天使般的神性”。

     也即,不管对方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先去积极的一面去看待。

     在女童的失踪案件中,女童在外地的父亲曾很明确地不同意老人将孩子交给租客,但最后老人不知何故没有听,最后还是这样做了。

     其实这就是对他人人性的一种盲目乐观。

     在笃信人性本善的人的意识中,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坏人呢?

     因为这样一种心理逻辑的存在,他们就会忽略其中存在的风险,从而做出一些事后看来后悔莫及的决定。

     05

     我相信正能量的存在,也相信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善良的,但是正能量的事情再多,也不能证明负能量的事情就不存在了。

     同理,善良的人再多,也不能说这个世界就没有坏人了。

     不管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在心理学看来都是一种非黑即白的分裂式看法。

     这是一个半岁大的婴儿看世界的方式,作为一个成年人还要坚持这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只能说太不成熟了。

     所以,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太多善良的人死于自己的天真。

     人从来就是一个善与恶共存的复杂体,一个人会因为情境的不同,面对的人不同,或者所遭遇的事情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情来。

     重要的,不是相信站在你面前的那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准备,不给对方作恶的机会。

     06

     所以,我们要信任别人吗?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美好、最可贵的一种品质,我们自然要信任。

     但是,信任不应该是无条件的,而应该是有门槛的

     人际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互惠原则。

     信任也是如此,我们想要让别人信任自己,需要去做一些信任别人的行为和举动,来证明值得别人信任自己。

     同样,当我们看待与自己交往的人时,对方值不值得信任,也需要对方去做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

     也就是说,赢得你的信任也是需要门槛的,是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可以的,并不是无底线的。

     07

     信任的门槛还体现在,在一些对你最重要的事情上,除了至亲,其他任何人都是不可以去相信的。

     比如在照顾自己的孩子上面,除了自己的家人,交给外面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愚蠢的。

     最近发生的一个震惊全国的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江苏的一位母亲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交给了朋友周某,轻信周某带她们是去上海的迪斯尼玩。

     谁知道这个所谓的朋友转手因为1万元的好处费,就将女孩送到了某上司公司的董事长那里。

     之后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就是没有门槛,无条件相信别人的后果。

     “ 当你毫无保留的信任一个人时,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 不是生命中的那个人,就是生命中的一堂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心理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