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挺绝望的,今天99%的教育都试图把我们变成「打工仔」
2017/5/24 LinkedIn

    

    真相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眼前,但总有人选择视而不见,这次我们来谈一谈「职场与创业场」里的真相。

     先提个问题,如果社会上不再有这么多工作岗位的时候,你学到的打工本领能卖给谁?

     就像网上前段时间的热门话题——

     如果你上完清华北大,都无法买到北京的学区房,那你为何还要费劲地去考北大清华?

     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开始改革,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元技能开始的培养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当然没有人会承认之前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但改变总是好的。就看你是否能读懂改变后面的含义。

    

     一、你接受的教育只是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打工仔

     真相:99%的人在学校和社会里学到的只是怎样打工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你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和因此形成的学习习惯,都是在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打工仔」,就算是各种商学院、各种 MBA 课程,也不过是教你如何成为一名更高级的打工仔。

     对于大部分人,当你毕业后开始在社会历练,你所处的环境也在无时无刻地将你按在从一个合格的打工者走向优秀的打工者这样的成长路径上,似乎成为打工皇帝是为你所预设的事业顶峰。

     成因:其实这是时代打下的烙印

    

     分析一下工业时代里面最重要的经济组织单元——企业。它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运作,可以用四则运算,也就是用做加减乘除法来类比。

     1. 加法——用能承受的成本穷举并尝试你的各种可能性

     2. 减法——发现成本效益最优的那一个可能性

     3. 乘法——复制,快速复制

     4. 除法——缩减你的成本

     通常我们所说的「从 0 到 1 」阶段,是在用加减法进行创新创造,1-1000 或者 1- N 的阶段则是用乘除法进行业务规模化和效益追大化。

     回到整个工业时代社会形成的初期,资源与市场都被假设成无限大。既然资源是无限的,市场是无限的,如何更快速把东西生产出来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生产的效率是最优先的。

     而到了工业社会的中后期,成本控制与也提升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自动化机器出现代替人工操作,不能代替的人工部分也变成流水线作业,一切按部就班,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每个人变成机器,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工序。这个逻辑也逐步影响着各种组织的运行,逐渐整个社会也不断演变,就像一台机器一般运行着。

    

     追求效率最重要的是保障机器运转正常,于是就需要保障机器运行顺畅的管理人员,纯粹的管理人员是什么?保证指令从规划层落实到执行层,以及帮助机器提速、增效、纠错的处理单元——细化执行指令并形成标准化操作的人。

     「不能老做技术啊,要学习进入管理层」曾经像警世恒言般深入人心。

     机器运行顺畅之后,做乘除法便是让利润上升的方法。由于此时它们的重要性高,于是做乘除法的人的比例当然就远远大于做加减法(研究部门、研发部门)。

     市场的需求也决定了从教育开端到职场的成长路径,被设计成能够产出大批量能帮助做好乘除法的人以及各种各样的「管理人员」的体系。

     当整个时代飞速发展到信息科技时代,能被计算机、人工智能代替的工作越来越多,再遇到「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虽然至今还有不少人不认同它出现的意义就像「蒸汽机」那样属于划时代的标志),信息快速传递,有效资源用更快的速度和更智能的方式进行着有效整合,这多重由信息科技演进升级所产生的效应对整个社会中的各行各业进行着冲击

    

     在可见的未来, 对于绝大多数人,除了自己创业或加入创业团队外,没有太多其他的选择;而是否具备「创新」的能力将成为个体核心的竞争力。

     很少人能意识到他们过去引以为傲的代表专业的标签与定式,甚至包括整个社会所预设的成长路径、职场规范(所谓的「升职加薪,成为 CEO,迎娶白富美」)正在失去其以往的价值。

     在继续往下看之前,也许你可以先思考一下,被认为「最安全的十大职业」都有些什么特点。

    

     打工仔和创业创新者的区别具体有哪些?列举一些:

     1.追求的目的不同

     这个是最根源的区别。

     在职场就像是在固定的航道上比赛,给你划好了道道,定好了动作。

     创业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新大陆。像是进入无人涉足过的海域,机会与风险并存。

     2.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职场中打工时你学习与锻炼的其实是如何获取更多资源打败对手(对手也包括你的同学、同事与同行)的一套逻辑,这个从你念书时就开始养成的逻辑。

     就像这个段子里说的:当你碰到老虎的时候,你不需要跑的比老虎快,只需要跑的比你的同伴更快。

    

     创新解决的是如何创造价值(以及过程中如何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你的对手,不是竞争者,也不是你自己,是和市场进行的博弈。

     一进一退是通过市场给予的反馈让你做出应对;而这过程中考验的是对未知的预判与选择。

     3.衡量的标准不同

     做事的价值 VS 做有价值的事

     在职场中,为证明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做的的工作甚至会多过实际产生价值的工作。

     个人品牌、履历、成功案例、项目经验都是需要用来背书证明自己在某个领域技能、产品等等的能力与价值。为凸显所做事情的价值也包括需要学会各种装逼来证明自己牛逼。

    

     而创业者永远只是做着同一件事情:找出阻碍你创造价值的问题有哪些?——排出来顺序——逐个逐个解决——重复前面三步。

     这个和你家楼下随便哪一家小店的老板聊聊,他都会告诉你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只有这样才可以求生存求发展。

     4.目的不同决定思维逻辑不同

     打工思维是通常是单线程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个人成长。

    

     创业思维需要多线程思考,你至少需要明白你或同伴在做的事情对全局的影响。

     5.两者的气场不同

     职场上练就的气场,讲究的是舍我其谁的气势,要不谁会服你;当然小白的时候起码在态度上需要谦逊与服从。

     创业场更需要敬畏之心——敬畏市场、敬畏未来。同时学会和市场相伴,从未来中获取灵感,创新的本质是在不确定中发现可能性的过程。

     6.锻炼的能力不同

     在确定性中追求效率的能力 VS 面对不确定性的能力

     职场基本上是在确定性中去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纵观传统商业环境,反正对所产生结果是能够清晰预判的,雇主、客户也愿意用高额的代价希望换取这一种确定性。

     而创业首先需要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在从可能性里面找寻最优路径。

    

     你对结果无法预判,所以更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激活团队创造力并管控过程让创新在过程发生。其中的关键是合适人员的选择,成本时间的控制与过程的管控。

     二、行动逻辑才是本质

     然而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行动逻辑上。

     行动哲学之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小孩子才讲对错,大人根据对情况的判断,利弊的分析,对下一步的行动的选择。

     学院派才讲对错,行动派根据对情况的判断,利弊的分析,对下一步的行动的选择。

     学校考试、职场斗争时候才讲对错,创新实践中根据对情况的判断,利弊的分析,对下一步的行动的选择。

     在讨论具体实践的时候,最需要做到的是让理解先到达而不是评价,理解你所处的环境,理解别人说的话和描述的情况,理解你正在面临的问题。而不是急着输出你所学习到的知识与经验

     离开场景所进行对或错的评价是最廉价的。

     什么是场景?场景就是连小学生写作文都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也就是大家都懂的5W1H思考方法里面Why, How 以外的4W(Who, When, What, Where) 。

     行动哲学之二

     打工思维下所习得的大多是在确定的事情上如何做得更好,创业思维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通向确定性的最优路径。兵无常法,水无常形是这个阶段的特点,这个书本上没有,就算有你没有实践去演练也根本无法了解其内涵。

     所以说创业是一种行动哲学,每个人需要从自身出发,从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并不像书本里的ABCD教条和考试里的标准答案照本宣科。

     这就像游泳,你不再水力面扑腾,即便你把教程里的东西背的滚瓜烂熟都没有用,因为在现实条件里根本容不得你去反应回忆。这种行动哲学还需要不断重复演练成为自己的本能。

    

     如果你是被定式与标签或者所谓的历史经验指导着行为的人,你还谈啥创新?赶紧找工去吧。

    

     本文作者大卫叔,天使投资人,营收过亿的连续创业者,一起开工社区联名创始人,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起开工社区(id:yi-gather)。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