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书单,是种媚俗的行为吗?!
2017/10/3 LinkedIn

    

     我最近晒上半年的书单,引发读者朋友圈转发狂潮,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为啥大伙这么关心我平时都读啥书呢?”

     私下里问过才知道,大家对读书这件事都挺困惑:

     因为我们平时都太忙了,所以能用来读书的时间非常少。可另一方面,市面上的读物又太多,是人就能出书。

     为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读那些‘没有价值、无用、不好看’的书上面,买书之前多看看大咖的推荐,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时间利用率,以及增强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大有裨益滴……

     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可仔细一想就不对了:“我喜欢的东西难道你们就一定会喜欢吗?我的口味就一定会适合你们吗?”

     请问,读文章的小伙伴们,你们平时有收藏(Collection)的癖好吗?

     比如说,别人用过的牙膏牙刷;隔壁老王刚甩的女朋友;办公室闺蜜新分手的BF;别人淘汰的锅碗瓢盆尿壶马桶啥的?

     那些说没有的,你们平时不都很喜欢看砖家的书评,大咖的推荐,畅销书排行榜,微信朋友圈读书会里的分享吗?你们平时不都很热衷于用“碎片化”的时间,浏览书籍简介,了解电影梗概,剧透音乐内涵吗?

     怎么我换个问法,就支支吾吾了呢?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成语,“拾人牙慧”。

     东晋时,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颇有学识。他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言谈。

    

     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高谈阔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甚至直接套用自己说过的话,完全没有其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

     于是殷浩很不高兴,骂道:“康伯这个臭小子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是给我丢人啊!!”

     我善意地相信,小朋友们之所以乐于“拾他人之牙慧(晒书单)”,并非完全是出于炫耀,其实更多是苦于“没有时间”,以及渴望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获取答案”。

    

     于是乎寻找“成功的捷径”,就成了这些每天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房贷/车贷/父母养老/孩子奶粉),和心理压力(出人头地/赚大钱/开豪车/出大名)的年轻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了。

     在此我不想给你们扯什么“情怀比金钱更重要”这类连鬼都不信的谎话,其实我更想和你们探讨的是:

     什么才是让自己成就梦想,人生幸福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记得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电影,描写的是一个business man因为一次意外,神奇地获得了某种特异功能:

     一位法师能为他预测未来,并且给他剧透成功的诀窍,同时还允许他随意拨快生命的时钟,这样就能跳过无聊乏味的生活片段(在办公室加班/陪儿子写作业/带父母看病等),直达辉煌的人生顶峰。

    

     只见他一次次的拨快时钟——1年,2年,5年,10年……

     眼前也似走马灯般上映了一幕幕令人陶醉的成功画面:幸运的拿下百万订单;利用心机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赢得娇妻美妾;斩获无数行业大奖、社会荣誉……

     某天清晨,当他从宿醉地狂欢中清醒,突然在卫生间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两鬓已然斑白,脸上也爬满了皱纹。他惊恐的跑进客厅,想要去寻找自己的家人。

    

     可眼前看到的一切,却令他倍感凄凉:

     曾经每日只知缠着他嬉戏玩耍,天真可爱的儿子,因为他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如今已混迹街头成了瘾君子;

     曾经健康快乐的父母,如今已经和他天人永隔阴阳分离;

     曾经海誓山盟举案齐眉的太太,如今也已步履蹒跚人近黄昏。

     这时候他才猛然间醒悟过来:其实人生中最最美好的,并不是结局,而是亲身参与的过程。而体验和经历,才是最有价值的存在。

     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爱恨,领略生死。因为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看过的每一本书,做过的每一件事,都独一无二无可复制!

     这就是作为一个书痴的我,从来不屑于看他人书评、推荐的原因:

     因为被别人的嘴巴咀嚼过的馍馍,没有嚼劲儿!书对于我,就像三寸金莲之于酷爱此道的文人墨客,那是必须要躲在书房拉上窗帘细细把玩慢慢品味的!

     这种极其注重个人感受的东西,岂可由他人越俎代庖!

    

     我平时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印在书腰上的广告词:“30年对中国人影响最大之读物;职场最受欢迎之秘笈!最可期待!最受关注!最********!”

     看到这,我相信所有的朋友们一定都蒙圈儿了:Peter哥,所以我们以后到底还要不要读书啊?!如果不看“排行榜/畅销书LIST/朋友圈推荐”,那我们该如何选书呢?

     简单!爱看啥看啥,喜欢啥就读啥!千万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也别强迫自己把每一本书都要读“懂”,读“会”,读“深”,读“精”。

     这就好比你每天都要吃饭,那我问“你每天吃的饭都是自己中意的吗?你吃的每种食物都是富含营养无比健康的吗?”。

     当然不是。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不是,那你为啥还要一顿不落的吃饭呢?”

     “因为不吃饭会饿啊!因为不吃饭会没力气啊!因为不吃饭会死人啊!”。

     对头!!如果有一天,读书对于你就仿佛每天都需要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那读书的作用和价值就真正的体现出来了。

    

     前戏搞完,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个铿锵有力的结尾(高潮)吧!言简意赅的回答一下标题上的那个问题:“晒书单,是种媚俗的行为吗?”

     答:当然是!

     原因有二:

     1、因为这会暴露你无脑的事实(缺乏独立之思考)

     郭德纲老师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意思是说任何一种需要想象力的艺术作品,都不可能像“排排坐,分果果”那样分出好坏优劣,关键的是看个人的感悟和认知。

     这就是为何同样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原因。

     你的微信好友既不知道你的性取向,又不了解你的个人喜好,请问:TA给你介绍的书单,岂能对你的胃口?!

     2、请勿用刷朋友圈的勤奋,来代替自己不想读书的懒惰

    

     去年因为杨绛的离世,搅得微信朋友圈也跟着热闹了一回:仿佛大伙儿一夜之间都成了杨先生的知音,争相转发纪念她的文章和“杨氏语录”(事后被证实纯系伪造),好一派尊师重道、程门立雪的高雅风范。

     出于好奇,我对这样一位“名家有余,大师不足”的文人,在死后能博得如此惊人的哀荣,感到颇为不解。

     于是忍不住和太太在吃饭时闲聊:

     我:“老婆,你是怎么看朋友圈刷屏这件事的(关于杨绛的逝世)?”

     太太:“装B呗!其实大部分人在转发前可能都不知道杨绛是干嘛的?以及写过什么书?做过什么事?”

     我:“不会吧?!这也太夸张了吧!!”

     太太:“不信你就找几个人问问,保证TA们的答案会让你吓一跳的,哈哈哈。”

     抱着一肚子的疑惑,我随机在朋友圈里找了8位转发纪念杨绛POST的好友(20岁―35岁之间),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我太太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最最睿智的人!没有之一!!

    

     8个人当中,略知杨绛生平梗概的人只有3位:37%

     8个人当中,看过杨先生至少一部作品的人有2位:25%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居然还有2个人连杨绛和钱钟书原本是一家人都不知道!!哎,看别人趴在坟头哭你也跟着凑热闹,可连土里埋得是谁都搞不清楚!你说这不叫媚俗叫什么?!

     这些年涌现出来了一个新玩意儿,叫做作“碎片化学习”。据说是专门为“互联网时代的小盆友没时间学习”而发明的。

     只要你交些个小钱,花个5分钟10分钟的时间,就能让一堆先知先觉、学富五车的“知识奶妈”们,帮你解决能力短缺,知识不足,脑容量捉急的问题。

    

     可我就不明白了:

     学习时间和形式可以碎片化,可你的人生能碎片化吗?你所谓的“没时间”是真的“没时间”,还是因为做了太多无价值的“碎片化学习”而最终搞得自己没了时间呢?

     我曾经看过一个统计材料:“中国用户每天刷手机超过三小时,平均刷朋友圈超过40次,据全球第二”。

     好好的问问你自己,你刷的那些朋友圈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能有多少:

     30%?20%?10%?还是连5%都不到!!!

     朋友们,这下你们都懂了吧:该不该晒书单?该怎么读书?这可真的是门高深的学问啊!

     当然,咱们话又说回来:“凡事无绝对!”

    

     别人的书单不能晒,但是像Peter哥这种:

     “银河系最佳图书排行榜”、“世上最强麻辣书评”、“ 当今中国最具思想内涵的作者”、“全球最值得珍藏的一本读物”、“征服亿万文艺女青年之最震撼疗伤系巨制”、“最最现象级宇宙畅销书”、“豆瓣10.00000001分爆棚高分推荐之最最最爱”的文章。

     我看分享一下还是不打紧滴,你说对吗?哈哈哈……

    

     你对“晒书单媚俗”这件事儿怎么看?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LinkedIn招聘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张思宏。前亚马逊中国区副总裁,人称“Peter哥”,一个读书人两个孩子的爹,三所大学MBA客座教授。公众号没空读书(id:mkdspeter)。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giphy.com、pixabay.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