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园虐童事件:焦虑的中产阶级,暴戾的底层,与失格的信任
2017/11/11 LinkedIn

    

    

    最近网上传出一起虐童案,十级触目惊心。

    

     E姐今天来严肃说说这件事。

     本文作者E姐狼小蓓,资深媒体人。主打娱乐圈深度报道、行业观察和影视评论,贵圈今古传奇,“豪门风云”及“日落TVB”等专题深受欢迎。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高能E蓓子(id:ilovemisse),原“超高能E姐”。

    

    

     给两岁小儿灌芥末

     触目惊心

     推搡,拽耳,灌芥末,喷消毒水。这不是战争时期针对敌对分子的酷刑,而是某亲子园“阿姨”对一群出生仅十多个月的小孩下的狠手。

     11月8日上午,网上流出几段视频,触目惊心。

     一位黄衣阿姨把一个小女孩的书包狠摔到一边,狠狠推了孩子一把,孩子的头撞到桌角。

    

     约二十个小朋友排排坐,很多孩子被阿姨无端塞入一嘴芥末,大哭。

    

     为了让孩子坐在凳子上,这名黑衣阿姨的做法是直接拽耳朵。

    

     有个被灌芥末的小孩一小时之内拉了六次,大小便失禁,而老师始终没给他换尿布。

    

     伤心的妈妈愤怒到站都站不稳。

     这已经不是近来第一起托儿所/幼儿园虐童案,在此之前,早已有许多无良幼师“发明”了各种酷刑。

     比如,用注射器扎伤幼儿。

    

     用紫外线灯照射来惩罚孩子。

    

     紫外线灯强辐射,严重情形会导致癌症和白内障。

     最令人发指的是这则新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底有多变态才能做出这种事!

     这些“老师”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小孩的哭闹、行动笨拙和大小便让她们心烦,她们希望小孩“不要制造麻烦”。

     于是,当简单的训斥、罚站,一步步发展到摄像头死角里的殴打,和各种成年人也难以忍受的酷刑,“老师”的心态又会发生微妙的改变:

     “惩罚”幼儿是没有成本的,就像虐打一只不会说话的小动物,好像自己成了世界的主宰。

    

     是的,无法言说的孩子默默忍受着非人的痛楚,于是一见到大人便越来越“乖”。

     但这种“乖巧”之下,却埋藏着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坏种。

    

     上海这名两岁男童被幼师灌芥末以后,已被确诊为PTSD。

     如果这枚“坏种”没有被家长及时剔除,任它生根开花,孩子的一生可能会在分裂、癫狂与极致的抑郁中度过。

    

     林肯公园主唱幼时曾遭性侵,他曾在采访中坦言,此事毁了自己的一生。

     两岁的孩子无法言说,但那种芥末灼烧口腔和肠胃的痛苦,他可能将终生记得。

    

     除了愤怒

     还能做些什么呢?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似乎无解。让虐待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愤怒的家长们……

     惩罚了这一个,遇上另一个该怎么办?选择更贵、更“靠谱”的示范性幼儿园/托儿所?

     要知道,灌芥末事件发生在上海一个每月要交近3000元的示范托儿所,主办机构来头不小。

    

     就是这样一个有“专业证书”和“职业道德”的团队,将国外“灌芥末”这种令人发指的酷刑用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

    

     做游戏引导孩子重演幼儿园日常,定期查园内监控,或者,加薪和提高幼师和保洁员准入门槛?

    

     幼师报酬低学历要求也低

     这些方法短期或许有用,但宏观来看,依旧无济于事。

     摄像头总有盲区,幼师的虐儿手段可能更隐秘和无明显外伤,或者,他们直接从体罚转向谩骂、嘲讽等不见伤痕的精神暴力。

    

     作家三毛童年时被数学老师多次公开羞辱,患上自闭和抑郁。

     而且,真正出事之后,只要一个流量小生花旦公布恋情,社关注热点就会迅速转移。

     阳光下的罪恶被遗忘了,也就被原谅了。

     所以,这个问题无解。

     就像“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一样,“不能虐待幼童”也属于是人都懂的基本常识。

     但有常识并不代表有底线。

     归根到底,“孩子能不能不受虐待”,这个问题只能取决于幼师的良知,但可惜,这种东西真不是每个人都有。

    

     施暴者一再说着对不起,她在道歉吗?她只是在求饶。

    

     幼时被虐的经历

     真的只是“成长的小插曲”

     我想起了去年的一部丹麦电影,是一个关于虐待与创伤的黑暗故事。

    

     小哥俩的父亲几年前自杀了,母亲独自带他们生活。

    

     弟弟腿部有些畸形,没办法像正常人那样走路,所以他的梦想是做宇航员,飞到月亮上去。

    

     母亲夜以继日地工作赚钱,因为太拼命而病倒。

    

     就这样,无人照看的兄弟俩,被迫送进了一间寄宿学校。

     这里,也是他们噩梦的开始。

     寄宿学校的校长是个暴力分子。兄弟俩进学校的第一天,弟弟就因为“理想傲慢”被校长打了耳光。

    

     在校长的“教育理念”里,体罚是可以提倡的,就算用拳头,也要让“没有人能管教好”的男孩子们听话。

    

     这与幼师“惩罚能使幼儿变乖”理念一致。

     校长认为“不锻炼不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所以在校的孩子们必须去农田里干活。

    

     午饭只有一盒三明治,抢不到就要饿肚子。

    

     如果逃跑被抓回来,作为惩罚会被全部学生轮流打耳光。

    

     弟弟不小心尿了床,要在凛凛寒风里当“人肉衣架”。

    

     收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忍不住痛哭出声都会换得一顿暴打。

    

     寄宿学校的孩子们都不满15周岁。他们唯一熬下去的动力,就是赶紧长大到15岁好永远离开寄宿学校。

     而校长制定的规矩,已经把孩子们训练得冰冷而残忍。不愿意惹事的孩子们在这里的生存法则,就是“放弃思想,变成鬼魂”。

    

     哥哥为了生存,努力让他和弟弟变得透明。但单纯的弟弟却不想。

    

     他在人间地狱一样的学校像个小天使。他会把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别人。

    

     他会在为同学们读信件的时候编造一些暖心的内容。

    

     可就是小天使一样的弟弟,却遭遇了最不幸的事情:学校里有个男老师,每次值夜班都会趁孩子们熟睡时,挑选一个男孩,把他带进自己的值班室性侵。有一天,弟弟被选中了……

    

     从此之后,哥哥更努力地表现,企图想让校长满意换得兄弟俩平。所以当教育局来学校检查时,哥哥不得不说违心的话。

    

     兄弟俩只为熬到15岁的那一天:这也是电影名字的由来。

     当兄弟俩还寄望于校长提前放自己走的幻想时,哥哥被告知要留在学校,成为校长利用的工具,目的是让更多孩子留在这里。

    

     幻想破灭那一刻,哥哥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恨。他当着校长的面,刮花了他的爱车。

    

     于是,他被打得险些丧命。

    

     学校为了掩盖真相不肯将重伤的哥哥送到医院。一直被哥哥保护的弟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哥哥。

     他穿上自己做的宇航服,砸烂了校长的车。

    

     而片中最感人、最揪心的一幕,就是弟弟从学校最高的地方跃起,“飞”上了月亮。

    

     弟弟以自己的生命为讯息,传递给外面的检察官,让他们看到寄宿学校的真相。

    

     电影的结局是光明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因为这部电影改编自丹麦Godhavn寄宿学校的真实故事。

     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豫章书院”。

     对于我们而言,虐童视频和《总有一天》一样,看完后虽会心痛和悲愤,终将归于平静。

     但那些遭遇了暴力的孩子们,他们能走出阴影吗?

     《愚行录》里,光子因为年幼时常年受父亲强暴而性格扭曲,跟哥哥发生不伦感情,最后残忍杀害了一家人。

    

     《白昼之雨》中,森田变成连环杀人犯,也是因为幼年在校时遭遇霸凌。

    

     这让我想起,《总有一天》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是,一切都会好的。

     可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专业心理辅导和医疗机构介入,很多事势必会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

    

     焦虑的中产阶级

     暴戾的底层

     说回上海虐童事件。

     此事之所以引爆全社会关注,是因为它触动了中产阶级那根最敏感的神经:下一代。

     中产阶级总是焦虑而不信任的,这种焦虑和不信任的来源也总是与孩子有关。

    

     还记得我写过的《小别离》吗?

     买1000万的学区房,源自对下一代能否实现阶级迁跃的焦虑,也源于对“非名校”的不信任。

     抢空澳洲货架上的奶粉,令超市贴出中文“限购令”,也是出于对孩子发育的焦虑和国产奶粉质量的不信任。

     这次被视频曝光的“芥末虐童”事件,则进一步割裂了家长和幼教机构、幼师之间的信任。

    

     恐吓、殴打、关进监控盲区、被塞芥末、喷清洁剂。

     在这些惨剧背后,通常也站着一个暴戾的底层劳动者。

     上海虐童视频中的黄衣女子,其眉眼和神态都令我想起了杭州蓝色钱江大火中的嫌疑人——保姆莫焕晶。

    

     在温岭虐童案中,幼儿园女教师颜某也是92年生,普通家境,无教师资格证和上岗证。

    

     这和大兴摔婴、外卖小哥朝客人的食物里吐口水一样,部分劳动者对生存状态不满,于是,他们中有的人把手伸向更弱者,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劳动者这个整体更不受信任,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亲子园虐童案”发生后,很多网友评论幼师门槛和薪资太低,幼师本应该像《爱的教育》中的莎莉文,是一个“灵魂工程师”的伟大职业,却被准入机制、薪资和社会地位打上了“底层”标签。

    

     于是,有能力有爱心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很多都远离了这个行业,幼师实质上变成了白天圈养孩子的保姆,毫无技术和门槛可言。

    

     还有保姆,“杭州保姆纵火案”之后,很多人辞退了家里的保姆,或者在家装监控。

    

     这样的做法,除了进一步毁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更多劳动者在刺痛与愤怒中变成“暴戾的底层”以外,无所裨益。

     写在最后

     虐童事件的持续爆发,最终伤害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因为失信,所以焦虑。

     他们只能通过去拼命赚钱,去相信那些更贵的东西,才能得到安慰。

     然而,更贵就一定更好吗?

    

     单价7W一平的杭州豪宅蓝色钱江,也因为恶保姆和消防问题出了林爸爸一家的惨案。

     就如蓝色钱江火灾一事,即使你花了豪宅的钱,依然会有一颗信任炸弹,在黑暗的角落等着你。

     其实,面对着这场由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引发的信任危机,中产阶级和劳动者需要互相拯救。

     具体到幼师而言,全社会对“幼师”的职业认知与实际待遇之间的分裂也必须得到改善。

     否则,我们的下一代将永远只有“学前”,没有“教育”。

    

    

     你怎么看职业道德这件事?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LinkedIn招聘实习生啦~

     社交媒体达人、文字狂热爱好者、脑洞如黑洞的蛇精病……通通到我们碗里来!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获取职位信息。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作者E姐狼小蓓,资深媒体人。主打娱乐圈深度报道、行业观察和影视评论,贵圈今古传奇,“豪门风云”及“日落TVB”等专题深受欢迎。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高能E蓓子(id:ilovemisse),原“超高能E姐”。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LinkedIn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