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与学戒
2013/10/11 龙泉寺龙泉之声

     出家受戒

     △ 出家要远离五欲六尘,受戒规范身心,出家与受戒分不开。素食、独身都不是出家的不共因,世俗上很多人也这样,受戒才是出家的不共之处,受戒本质也是离五欲六尘。

     △ 大家发大乘心受戒,成初发心菩萨,要修六度万行,难行能行,具体靠戒,南山律辅助菩萨道。道宣律师阐扬戒律,大小乘法相通,所以受戒要发大乘心。先要建立概念:出家为成佛,怎么做?依戒律!

     忏悔断恶

     △ 受戒就是要忏悔,忏悔无始以来种种的业,受戒地方都叫忏悔坛。忏悔就是要把我们身心当中的障碍清除干净。踢足球就是不能让球场里有障碍物,赛跑也是一样的,公路、铁路、飞机的航线都需要清掉障碍,才有办法通行。修道也是一样,必须先忏悔,不忏悔的话,内在当中这种力量一直在做怪,就没办法修。就犹如说你的手,你的脚被一根刺刺了,怎么办?当天晚上就要拿针把它挑出来,如果没挑出来,过两天里面化浓了,可能你的手指都保不住了,再不治可能连手掌都保不住了,乃至整个人命都没了,这就是说恶法是会扩散的。忏悔了,当天就清净,这种业的力量就不会一直在我们内心当中持续、等流。

     △ 如果你内心当中的这些影像去不掉,就说明没有忏悔干净。这个前愆,过去做错事的这些种子一直还在留在心里,对我们还是会有很大的障碍,也就是没有真心实意下功夫去忏悔。这些对我们的心和意识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 很多人修行学佛法,修行用功用不上去,他有业障,自己不知道,他认为说我没有做什么错事。业障是无始以来积累的,忽然哪一天,哪一个种子起现行了,就把你障碍住了,你就麻烦了,就过不去。所以一起烦恼,一有问题,身心一不舒服,就必须要忏悔、拜佛、祈求。

     不是说坐在那里想,我哪里错、哪里对,不是想就能解决问题的,你不去察觉这个障碍怎么办?我们往昔所造的诸多恶业,是非常深重的,障碍是非常非常大。只有借助三宝的力量——佛法僧的力量才是有办法的。这个忏悔好了,接受佛法就非常容易相信,非常容易入心,听一次就能记住,就能够相信了,就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身语意中得到体现,这是很有功夫的。而不是说天天在那里念,在那边讨论,最后跟自己的心没有关系,跟自己的业没有关系。

     得戒因缘

     △ 受戒的重点,对自己是忏悔和祈求,身心忏悔清净,祈求圆满戒法;对外是三师七证。

     △受戒不能不发心、不忏悔。身器不忏悔干净,则戒法染污;不发心,则戒法不入八识田。

     △ 众生的共业很杂染,更策励我们做好、做下去,要有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在汉地建立正法!要多去串习这些,忏悔才有力,业才易消。弘一大师讲“志要坚”。

     △ 戒前要多培福,对戒要有大希求心,重在发心,不能偷懒!

     △ 关键要耳听羯磨,眼看坛仪,见清净庄严相引发信心;和尚在上开示,古长今短,羯磨作完时印可有效。

     戒期行持

     △ 如果没有希求成圣成贤,老跟人去比,人就会出毛病,儒家都是讲要成圣。现在外面的境界比较杂,在外面看的一切东西,万法唯心造,你看到的是不好,说明你的心也是不好的。应该想:看到这些逆境、不好的境界应该要有更强的自省心。受戒是一种身份的转换,沙弥变成比丘,身份的一种转换,身份的一种提高,实际上要有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观功不观过;多忏悔,多祈求;遵守戒场的一切规矩。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事情、委屈,都要反求诸己。心生则种种法生,很多事情都与自心有关。

     △ 不要犯规约,否则不能做戒子。

     策励发心

     △ 实际上,戒体就是菩提心,大乘戒的戒体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具体就是三个目标:“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没有受戒的人是流转六道,昨天日子怎么过,今天又怎么过,明天又怎么过,就是一直这样子的重复过日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也改变不了。出家受戒以后,内心里面就会有这种力量——我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我这一生要怎么做?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佛。今生今世要怎样做?要立志成高僧大德,要做大法师。

     △ 发菩提心的前提是要舍世间心。反过来说,世间心不能舍,菩提心就发不起来。世间心多了,菩提心就少;世间心少了,菩提心就多;世间心没有了,才有办法有菩提心。

     △ 一出家就应趣向菩提心,时时处处不退失,在轮回中也不迷失,不断地造善业,就算在轮回中,我们的异熟、等流和增上都好,将自己的苦解决才能帮人。出家不如此,在三宝门中耗福、造恶业,后世就很可怕,对此道理要深信不疑。对这些深细命题要常思惟抉择,认识才深刻。

     △ 呆在庙里要大福报,(否则)要么生病,要么感受苦,不会长期住,世间再有钱,没庙里住得好,庙里不仅一张床,环境是钱买不来的,象别墅,要大福报,否则消受不了。这些都与人的发心有关,不仅外在形式发发心。“聚沙成塔”,佛世有人没东西供养,用沙供养,后世成转轮王。供水也可用心供。不发心,再多东西供也没用,矿泉水一大桶没用,排再多功课没用,有发心就不同。

     △ 很多人学久了,变得机械、枯燥,不易有灵觉、发心。要策励发心,永不止息地策励发心。

     △对自己有信心,才对佛有信心,否则发不起来。愿心让信心坚固,让行心有目标。信心、愿心、悲心、行心都是菩提心的内涵,最重要是行心。若无信心、愿心,则行心无目标。有行心,六度才可行。

     △ 发心大,依强的心愿力走,就成为最重的业,其他的业自然就没有力量了,现不起来。

     △ 发心很重要,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能够坚固增长,下面定的境界才能慢慢提升,它是一层一层下来。如果不依此学,策励发心为利有情,很容易认为够了,不会去做那么多麻烦的事。

     △做成事,第一个靠智慧,第二靠福报,根本是发心。看更广大的缘起,广大的心胸格局,才能做成广大的事业。

     △ 有人成为高僧,精神昭示后人。一般出家人死了就死了。近代:太虚大师、印光大师等大德,而出家人八十万,不是普通出家人没有功德,是生命的价值没有发挥到这么大。一般人能力强,忙自利,很容易满足,发挥不出去,只有利他无止境。

     △ 知识可以积累,能力可以培养,学问可以提高,文化也可以不断来成长,能力、技能也都能够锻炼出来,但是最关键的是人的思想境界,也就是人的发心。这个是培养不出来的,就要靠发心。如果我们不去发心,那我们再多的学问,再大的能力,也用不出来。发心问题是我们会退,到了明天后天的话,我们会退,一遇到难题,我们会退,很容易退心。

     △ 要经常考虑带动整个佛教,要发心以整个教法为己任,以自己所做、所学带动佛教整提得发展。

     △ 要发心承担教法,就是从眼前开始做,关顾团体,对同行帮助、劝勉。你们在一起比兄弟还亲,兄弟还不一定如此密切在一起。要承担大法,担大任,做法门龙象。

     戒后学修

     △ 先要学好戒律,就如出家先背功课。

     △ 在我们这个时期,学戒律的时候,多用心思在这上面下功夫。刚出家受戒,对戒好乐,时间过得久了则没有兴趣、怕麻烦。现在的好乐心很重要,可培养好的等流。

     △ 做事情、修行、学经论、学戒,第一要学懂,第二要学完,第三要学好。

     △ 重要的是要保持好乐心,发愿去学,促进大家的和合。戒律不能学得很枯燥,否则很难学下去,要感觉每条戒谈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事,就不枯燥。

     △戒要认真学,像法律,一是一,须学精准。以后讲错一点,别人挑毛病。而经论是化教,任意谈没关系。如国家政策是化教,法律是制教,二者相辅。

     △ 学戒可根据戒本和讲义听磁带、找资料,方式方法很多。问题记录下来,有问题不一定穷究答案,因为戒中的问题多,各部戒律不一样,时间久了就会会通,首先重要的至少文字明白大概意思,如果文字过不去则不行。

     △ 要有目的性地去学。死抠文字的话最后就变成训诂学。文字的意思要搞懂,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整个戒律的精神把握住。弄不好成天天学古文,那古文也是深不见底。外在文字少数不懂没关系,有疑问也没关系。最重要是知道戒律与成佛有关,与积福慧资粮有关,则与菩提道次第有关。

     △ 学比丘戒不仅想与菩提道次第会通,那不是主要目的,自己学会了,自然会通。如果知道学戒与成佛关联,则所有功德、止作二持都回归一佛乘。一佛乘即是菩提道次第。戒律是更形像的开展,定慧更多是内心功夫,戒律更多是外行相,是实践部分,更容易看清。不会会通是自己会通不了。

     △ 戒律要正面来学,不能反面学,不能消极学。正面学,比如我们得到个人的解脱、正法的住世、普度众生。每一条戒都是跟这三个有关系。而不能说学这一条杀戒、盗戒,犯了要堕落多少劫地狱。出发点有问题,这样搞,天天要下地狱,类似于天天担心自己可能会死,人就不积极。过去很多人受戒、学戒律,出问题一般都是出在这里。他弄弄弄弄,刚开始觉得很好,慢慢把自己吓唬住了。最后干脆说:哎呀!我也做不到,那就算了!干脆什么也不管了,什么也不想了。那就麻烦了,那就学偏了,真正学偏了。

     △ 如何完整认识戒律?必须学习。戒体力强,则戒相易持。若不在戒体上加强,从戒相则不易持。要把握根本。刚开始要知戒相持犯,知护体。让戒法与修行对治烦恼相结合。对治烦恼成定的功夫,对外抵挡各种外境。除法、体、行、相把握外,要注意前面根本戒。根本戒把握好了,枝末不会犯。若很注意细小,忘记根本,则不可以。

     戒是行为规范,即造作的标准。我们要造作清净的业,造作清净的等流,净念相续,累积资粮,是菩提因。若造染污是轮回因,即凡夫、六道。持戒与一切法结合:皈依、业果、出离心、菩提心。勿将戒理解为捆绑自己。有的人专持戒相,但条条做不到,持到没信心,失去信心。他不知戒是干什么的。把握根本,一切都好办。如果未持,则无造作。

     △ 淫欲戒对出家人最重要,对比丘戒放在首条,而菩萨戒将杀生放首条,是为了度众生。比丘戒解脱为主,解系缚,故将淫戒放首条。

     △ 在僧团中,戒律是僧清净、佛法久住的指标。反过来,是造成僧团混乱的重要因素。人住僧团,不依常住也可生活,网络、电话可与信众联系,但容易出问题。对世间贪染心去不掉,出离解脱则无从谈。僧团衰败在此,第一关是金钱,第二关是饮食,然后是淫欲。处理不好,影响佛法住世。

     △ 受戒后做出家生涯规划。你们是同学,有共同教法、目标、团体,是师兄弟。要做各别规划,又要总的团体规划、现在与未来的规划。这关系到发心。认清后,每个课程、每件事都认真学、认真做。这是佛法与心续、当下、社会现实、众生慧命相结合,让佛法在社会扎根、普及、遍地开花,成为广大事业。

     △学戒律不是五大部学完就完了,还看是否内化于心。学戒同学行为上共做、共学、共修,止持、作持共同去行,慢慢风气就起来。通过自己业力,慢慢影响周围的人,慢慢增加,经过十年、二十年,风气养成,就有很强法的力量。佛教就这样传承发展下去。

     (文字摘录自2012年福建莆田广化寺三坛大戒受戒纪实·戒前教育——《受戒与学戒——学诚法师的受戒相关开示辑录》)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 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