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绝不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interbeing”——一个相即相入的整体,痛苦与幸福都是共同的。
2013/11/15 龙泉寺龙泉之声

     对婚姻而言,遇见合适的人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婚后两人如何以恰当的方式相处——即便是信仰相同的夫妻,也需要在佛教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培养相处的艺术。我和先生迈进婚姻殿堂已经五年多了,两人之间还是相互爱敬,非常融洽。这不仅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信仰与志趣,还在于我们注意将修行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相互感恩,培养理性,以佛教的原则来处理烦恼与摩擦,共同完成生命的成长。

     很多人婚姻不幸福,是因为把对方过于理想化,或者说把一种自设的幻想投射在对方身上,就像著名美国小说《飘》里的女主角郝思嘉在反省对卫希礼的感情时所说的:“我在幻想中织了一件七彩的衣裳,想也不想,就套到你的身上”,结果一旦发现对方不像自己想象或想要的那样,就痛苦得不得了。所以,夫妻相处之道首先是要真实地接受完整的、当下的他(她),接纳差异,体谅缺点。

     我先生从小就信佛,佛学修养很深,注重理性——但一个人的缺点往往又是优点的延续,他凡事唯原则至上,有时就显得不够圆融。而我是学文学的,比较感性,所以我们爱好不太一样,看待事情的观点也经常不一致,偶尔就会起烦恼。比如,去年我们买了房子,我妈妈过来住了一段时间,结果他觉得不太自在,和我闹了一些别扭。矛盾发生的时候,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在想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分析缘起,才发现这与他的经历有关:先生童年的时候母亲早逝,姐姐支边,家中只有信佛的父亲和两个哥哥。他成长在不完整的家庭,没有异性。父亲也没有给他足够的情感教育,灌输给他的大多是佛教的理论,太过理性。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说,这叫做情感发育不完整、不均衡。看到这一点后,我消除了烦恼,对他升起了极深的同情,逐步帮助他改善与人相处的方法;他也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有意识地转变,关注他人的感受,寻求善巧的方法待人处事。

     另外,还要多发掘对方的优点,培养感恩之心。先生佛学修养深厚,在佛教界的知交很多,为我的闻思和参学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他性格温厚宽容,内心清净,在生活中也给了我一片安宁广阔的天空。他和我是亦师亦友,对我包容而不放任,关心而不强制,经常帮助我纠正女性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引导我成长。对我的求学深造,他也非常支持,不但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生活上也承担了很多家务。在我刚学习针灸的时候,他大胆地把自己交给我做实验,忍痛以身试针……我感觉自己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修行上的进步,都有先生的功劳。

     出于彼此的体谅理解以及共同的信仰信念,我和先生的关系一直处于良性互动之中。从中我也感悟到,婚姻绝不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interbeing”——一个相即相入的整体,痛苦与幸福都是共同的。身边的伴侣,其实是我们修“四摄”、“六度”的最好对象,而你得到的回报,将比你的付出要多得多。大而言之,整个社会也是这样的吧,认可他人、欣赏他人,不仅能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关系,也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和悦宁静,在浊世中创造一片净土。

     ——摘录自学诚法师博客

     (原题目:《相处之道》)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 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