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龙泉寺五一禅修体验营”之后
2014/5/10 龙泉寺龙泉之声

     天已经黑了,坐在电脑前敲字。下午就已经到了家,可总是有牵挂的感觉在。三天来记的笔记、请的海青、寺里送的明信片.......翻来覆去的翻看着这些东西,其实很清楚,是自己的心还没有回来。

     虽已皈依快两年时间,可还从未在山上做过义工,也未在山上住过。第一次短短三天的体验,让我对寺里生活、对法师、对佛法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龙泉寺是心灵的港湾,以后要常来停靠补给加油。

     想了15分钟,也没有想出来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三天来的感受。还是老老实实的把点滴的心得罗列出来吧。

     一、被慈悲心深深地融化

     三天的法会,从住宿、行堂、禅修、慈善体验等安排,随处都能感受到龙泉寺的慈悲心。寺里对禅修营非常重视,往日里见都很难见到的“见行堂”竟然在这三天时间里成了我们的课堂,为了不打扰到我们,“五观堂”也几乎成了我们的专用食堂,这些都是不曾想过的事情。

     从日程安排及后期的调整,可以深深的体会到此次禅修体验营发起人、总负责人——贤信法师的良苦用心。因为这次的禅修营是面向大众招募,学员主体并不是在家居士。法师担心大家对早晚课、拜忏这些佛教仪轨短时间接受不了,所以在最初的安排里就没有这些内容。可另一方面,法师又特别希望大家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体验一下寺院生活及佛教。在两难中法师替大家祈求师父为学员们开示,虽然因公务繁忙实在没有安排成功,但师父却很慈悲的过问了学员们的状况,并调整了第二天晚上及最后一天的日程,让大家参加了第二天晚上的蒙山以及第三天的早课。师父和法师的慈悲,使得整个活动给大家带来既全面又深入的体验。

     辅导员、义工的慈悲心也是无处不在。你可能想不到,在最后一天下午结行的时候,大屏幕上已经播放出了三天来义工们精心拍摄、剪辑的短片,为了让大家能及时看到这个视频,负责剪辑的师兄一夜未睡,更是两顿饭都没顾上吃。辅导员们起的比我们早,还要负责收碗,每顿饭也都吃的比我们快。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师兄们,静静的聆听着我们的体验分享,“随喜”写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而不是口头。

     二、体验到心的按摩

     第一天早上,音乐老师教唱《修心八偈》。当看到第二段中的一句“从心深处视众生,恒常尊他为最胜”时,莫名有一种想哭的感觉。领唱的音乐老师也是禅修体验营中的一位居士,声音很慈悲。后来才知道,原来《修心八偈》很有名,也叫《修心八颂》,是朗日塘巴尊者所做,朗日塘巴是阿底峡尊者六大弟子中博朵瓦格西的两大弟子之一,真是名师出高徒!

     晚上的传灯法会上,贤双法师领唱“唵嘛呢叭咪吽”,当100余名学员在见行堂齐声诵起六字真言时,眼泪瞬间就盈满了眼眶。很想忍住,可是法师的声音实在太慈悲了,百人共颂的能量更是不可思议,实在抑制不住,最后索性就让眼泪流吧。一颗原本坚硬的心就这样融化其中了。

     5月3日早上拜忏之前,贤双法师为大家开示,指导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去拜忏,应当怎样观想。当讲到观想父母的养育之恩时,法师一度哽咽,几度停顿才说完。法师的一番慈悲开示,让大家马上沉浸在忏悔之中。

     听一位师兄说,寺里的法师们观想力特别强,很多种心念就好像各种款式、五颜六色的衬衣,整齐的罗列在衣柜中,随时可以打开抽屉快速而准确的取出想要的那一款来。据说禅兴法师有好几次在授皈依法会上,讲到要念父母恩时都会哽咽。出家人并不是一群六亲不认的人,他们也会有起心动念,只是他们不会被这些念头牵着鼻子走。清楚明白的看着念头生起,然后清楚明白的看着念头退灭,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

     多生多劫以来,未闻佛法,沉沦六道,满脑子的贪嗔痴,心也变得极其坚硬粗重。在寺里的三天,感觉总有一只柔软的手,在抚摸着我这颗既坚硬又粗重的心。三天来自己流了很多眼泪,这10年来恐怕都没有流过这么多的眼泪,说不清楚是为什么,对身边以前看似正常的事情不再无动于衷了。

     三、重新学习走路、吃饭、睡觉

     5月2日的禅修体验上:

     贤书法师问:刚才你们是怎么进到见行堂的?

     众答:走进来的。

     问:我问你们这个问题之前,你是否知道?

     答:不知道。

     问:你是否知道你的手放在腿上?

     答:知道。

     问:我问你这个问题之前,是否知道?

     答:不知道。

     法师说,这就是大多数人每时每刻的状态——不知不觉。很多人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度过一秒钟、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一年、十年、乃至一生。

     法师的话如同当头一棒,让我猛醒!细细想来真是如此。很长时间以来,吃饭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吃饭,嘴里嚼着饭菜,心里想着工作、家人;睡觉的时候,躺在床上,脑子却一刻都不闲着,想着白天的事情,规划着第二天的工作,翻来覆去睡不着,到了早上起来,还浑身乏累;开车的时候,手里握着方向盘,可经常思绪就跑到了九霄云外;走在路上,也完全感觉不到脚接触地面,因为心完全不在走路这件事上。

     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很少吃包子。记得有一次父母让我去买包子,买到手后闻着包子的香味简直不能自已,边往回走就边吃了起来,等到了家,已经把一半的包子吃到肚里了,至今都没有再吃到过那么好吃的包子。如今想来,其实不是没有这么好的包子,而是孩童般那颗简单至诚的心不在了。小时候的我吃包子,全神贯注,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这个包子上,而现在的我,嘴里吃着包子,可专注力却大不如前,又怎么能品出其中的香味?

     法师说,宁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境界现前时,不论好坏,先让自己静一下,再做决定,会更有力。当今社会太强调速度了,似乎效率就是一切,我们被训练得做什么事情都越来越快,“慢”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我们被要求快速响应、24小时响应、全天候响应,却忽视了三思而后行的力量。看看我们的周围,世界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快速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家人也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快速而得到更多的安乐。

     此次体验营的主题是:清空心灵,重归一体。禅的境界大概就是如此,让我们安住于当下,回归简单,和当下融为一体。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除了法师们的慈悲开示,在每个活动结束之前,都有分享环节。摘录几个精彩的同学们的分享如下。

     1.仁爱基金会安排了大家体验“蒙眼前行”,双眼被蒙,只能拉着前后人的手前行。总结时,有一个同修说,为什么100多人蒙眼前行,还都可以顺利到达目标,而综艺节目里的传递游戏却很难把信息准确传达到最后一个人。他认为根本原因是:蒙眼前行中的信号传递,是前面一个人体验到的实在经验传导给你,而你接收到以后,也要实际去验证,然后再传导给后面的人。所以传递的是经过验证后的经验,而不是综艺节目中的文字。佛法的传承就是如此啊!善知识们从历代祖师那里经过闻思修,一代一代人经过验证,然后传承,才能保证我们学到正法。

     2.还有一位同修分享时说,被蒙上双眼之后,感觉一下子听到了鸟叫,闻到了花香,感觉到了阳光晒在身上的温暖,听到了远处游人的声音,自己的感官一下子被打开了,体验到了很多平时被忽略的东西。我的体验也是如此,当双眼被蒙住后,专注力一下提了起来,全神贯注在耳朵和脚下,这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都特别的敏感。虽然两天中往往返返了好几次五观堂,但并没有对它有如此细致的“体会”。

     3.一位师兄用弘一大师的临终名句“悲欣交集”来概括此次禅修营的体验。悲于自己和同学们多生多劫来形成的难改的习气,欣于自己在共修中收获了安乐的体验。真经典!

     五、求同存异需要大智慧

     这次体验营里大概90%的学员都不是居士,每次法师开示后的提问环节都很有意思。大家问了很多在居士们看来是不需要问,甚至是不可以问的问题,但法师们都很慈悲的一一回答。有的居士护法心切,在分享会上说了一些严厉的话,引起了部分非居士学员的不满,场面一度尴尬。法师见此,依旧是微笑着提醒大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自己因为比别人早学了两年佛法,也一度觉得很多同学问的问题真是不如法,但又一想,自己未闻佛法之前,妄想愚痴不知要比人家严重多少!如能够像这些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具备一定“批判”精神的问题,就已经很好了!我慢心真是严重!勤于思考,并且勇于在众人前提出疑问,这本就是难得的思辨力。法师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我要反省。

     六、生活、工作处处是禅

     之前觉得修禅就是盘腿打坐,经过3天在山上的生活,才意识到,吃饭、睡觉、走路、静坐、排班。。。都是禅,用功之处无处不在。我粗浅的理解:修禅就是修心,无论在做什么,如果清楚自己的状态,了知当下的心境,这就是禅。当然,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静坐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更加有利于收摄自己的心,是修禅的一个方便。尤其对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周边环境肯定没法和山上比,生活工作的节奏也更快。但这也正是我们修禅的道场,如果我们等地铁的时候可以不看手机,试着观一下呼吸,将心收摄在呼吸上;或是看一本佛法的书,让心专注在书上;这些碎片时间都是我们可以用功的地方,手机、微信、微博这些东西正在抢占我们的碎片时间,应当警惕!

     因为亲身参与了一些简单的劳作,所以更加体会到一滴水、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在山上的三天,每天尽量用最少的水刷牙洗脸,躺在大学时代的架子床上,才意识到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吃那么多东西,住那么大的房子,开那么好的车,穿那么多那么好的衣服,都是自己的贪欲所致。真正的安乐不在于你拥有多少物质,拥有多少人脉,拥有多少朋友,而来自一颗简单而朴素的心。

     晚上回到宿舍,山里的风吹得人格外精神,周围已是一片漆黑。仰望着满天繁星,看着远处山下的繁灯点点,想象着如果自己没有上山,这个时候应该在做什么?这个城市里的人此刻正在做什么?他们是否有着和我一样的烦恼、忧愁、焦虑和不安?几天之后重回灯火阑珊处时,我能否仍享山上的寂静安乐?外境变了,心呢?一个声音从心里升起:此生的意义何在?我想,大概知道答案在哪里了。

     摘自《学诚法师博客》俗众弟子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 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