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一个内心无我、慈悲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2016/4/18 龙泉寺龙泉之声

     很多人都害怕失去自我,有没有仔细想过:“自我”是什么呢?佛法说无我,人牢牢执著的这个“我”,不过是无数细胞与流变不息的心识组成的一个暂时存在体。每个人的心识中都有善有恶、有染有净,修行就是要净除这些恶、杂染与执著,要“失去”这个部分,才能“得到”解脱与光明。

     一条河流,每时每刻所流的河水都在变化,那么这一秒和上一秒的河流是“同一条河流”吗?若说是,却每一秒都不同;若说不是,却又一直在相续。人的生命也是如此,非“常”非“断”,相似相续,究竟而言是找不到一个“我”的,这就是佛法所说的“无我”。

     无我,是指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独立个体。譬如现在的你和幼时的你,是同样的,还是不同的呢?从外相来说,已经完全不同了,现代科学的理论说,人的细胞七年内会全部换一遍;从内心来说,自己的许多想法、认识也变化了。所以,“我”是内心创造的一个概念,其实只是一个五蕴的集合体。

     “生命为他人而活”有几种状态,一种是被他人的评价与眼光左右,为赞美、肯定而活,整天患得患失,自我的价值依附于外在给予的虚荣;一种是不能自主自己的行为,受到更强势人的影响,内心挣扎叛逆,身心分裂;还有一种是佛菩萨无我的利益他人,内心不牵挂自己的苦乐,却成就了最圆满的自我。

     为自己活,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或冷漠封闭,不顾他人;二是正念分明,事事反观自心,把握自己的行为业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质。为他人活,也有两种状态:一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把苦乐依附于他人,活在别人的眼光中;二是舍己为人、无我利他的菩萨行。

     众生正是因为有“我”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概念,所以才把自己困在轮回的迷梦之中。无我,不是说“没有我”,而是去除了内心对“我”的执著。受到批评后感到埋怨与委屈,下意识地把问题推给外境,是我们无始以来自我保护习气的表现。普通人都是“闻过怒,闻誉乐”,因为我们执著、爱惜自己;要能够“闻誉恐,闻过欣”,我们才能在挫折中进步,在问题中成长。心力交瘁,都是因为太爱自己。无私无畏,无我无忧。

     无常、无我是世间的真相,从我们的色身上非常容易感受到这一点。一个人从婴儿变成老人,生命没有一刻不在流动,身心时时都在变化,想要寻求一个不变的“我”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应贪爱、执著这个身体,但应借助这个人身去修行、觉悟,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意义。

     我们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许多人的人生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幸福要秀给别人看才是幸福,接受不了别人的误解与批评,看别人的脸色而喜怒哀乐……这都是没有体会到无我,没有体会到生命的真意。看好自己的心,努力把握自己的心。

     别人怎么说,我们是控制不了的,只有调伏自己的妄念。想要去帮助别人,就要勇敢承担其中的一切艰辛,要学着把“我”放下。内心这个“我”越大,我们能去利益别人的力量就越小;佛菩萨之所以能有无尽的力量和永恒的慈悲面对众生,就是因为他们领悟到了“无我”。

     我们只能在自己身心上努力,而无法要求别人的想法、做法都符合自己的心意,因为一切法都是“无我”的。要去体会无我、无常,才能够减轻自己内心种种烦恼分别。

     向佛菩萨求子求福、祈求保佑等,是最低层次的祈求,若不懂得业果之理,就成为迷信;进一步的祈求是以佛菩萨为榜样,祈求自己能像佛菩萨一样慈悲智慧、坚强勇敢;最高层次的祈求是无我无求。对我们当下来说,第二个层次的祈求非常重要,应学会时时祈求,心常缘念三宝。

     仁者无敌,一个内心无我、慈悲的人是没有敌人的,因为真正的敌人就是“我”。如何去体会无我、打开心门呢?要从体会无常、学会感恩开始。认识无常、接受无常,我们就容易原谅他人、原谅自己,懂得把握自己当下的心念;学会感恩,忘记怨仇,我们的心就会越来越柔软、快乐。【学诚法师开示】

     文:摘自学诚法师新浪微博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直接登录“学诚法师微博”提问

     各位读者: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longquanzhishen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