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 | 2017龙泉寺春节晚会举办 学诚法师做开示
2017/1/29 龙泉寺龙泉之声

     21 / 01 星期六

     21日,翻译中心举行新年规划会,各团队各级负责人80余人参加,主管法师悟光法师、助理法师贤清法师出席会议。上午共同研讨师父(学诚大和尚)1月15日开示,根据师父“清楚规划、规范落实”等教授,下午宣导翻译中心整体全年规划,各团队分别汇报新一年的工作重点。贤清法师为大家开示承担心得,最后悟光法师依师父教授要点开示发心用心之道。

    

    

    

    

     ﹀

     ﹀

     ﹀

     21 / 01 星期六

     1月21日,北京凤凰岭自然公园领导班子在何总带领下同北京龙泉寺贤然法师、贤睦法师、贤殿师及义工代表,就2016年度的工作进行了回顾,贤然法师代表龙泉寺对凤凰岭景区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就信众进入景区及节日期间文化、安防等相关事项进行友好的协商。

    

    

     ﹀

     ﹀

     ﹀

     22 / 01 星期六

     1月22日上午,中共中央统战部张裔炯常务副部长一行节前走访慰问中国佛教协会,学诚会长等热情接待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张裔炯常务副部长在座谈中说:过去一年,佛教界发生了许多可喜变化,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对外指导,大力推进佛教领域商业化治理,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和寺庙保护,着力落实佛学院等有关项目建设,积极进行人才培养和信众引导,各方面工作成效卓著。

    

    

     ﹀

     ﹀

     ﹀

     23 / 01 星期一

     1月23日下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宗和”顾问张秋俭一行4人来到中国佛教协会走访慰问,学诚会长等热情接待。张秋俭副秘书长特别感谢学诚会长,作为“中宗和”主要领导之一,对“中宗和”各方面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学诚会长介绍了中国佛教协会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

    

    

    

     ﹀

     ﹀

     ﹀

     23 / 01 星期一

     近日,根据学诚大和尚的安排,贤清法师、贤今法师分别开始带动龙泉寺新戒一班和二班学习系列开示《僧事百讲》,旨在了解传统佛教丛林的管理制度、礼仪常识、修持弘法、文化掌故等基础知识和理念,为进一步养成僧格,完善现代比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打好基础。

    

    

    

    

    

     ﹀

     ﹀

     ﹀

     24/ 01 星期二

     1月24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蒋坚永副局长、陈宗荣副局长、张彦通副局长一行到中国佛教协会进行新春慰问,受到学诚会长的热情欢迎。王作安局长认真听取了学诚会长的“2016年中国佛教协会工作回顾”及“2017年主要的工作计划”,并详细询问了中国佛学院新校舍的建设、工程工期、进度、人力、进展等。

    

    

    

    

     ﹀

     ﹀

     ﹀

     24 / 01 星期二

     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邀请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在北京座谈,共庆新春佳节,并代表中共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致以新春的祝福。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副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等出席了座谈会,学诚会长在座谈会上进行了发言。

    

    

    

    

     ﹀

     ﹀

     ﹀

     27 / 01 星期五

     1月27日,除夕中午,龙泉寺“千人团年饭”在五观堂、外斋堂、内斋堂、新斋堂圆满成办。晚上,“2017龙泉寺春节晚会”在三慧堂举行。首先,师父(学诚大和尚)做了学修佛法开示。随后,龙泉寺各个部组常住义工进行了节目演出。

     师父开示摘要:

     1)自己想一想,一年当中,自己的道业、学业、事业有多大的成绩,寺里哪些事是你主导在做,哪些是你参与在做、随喜在做。参与了多少,做的怎么样?还有哪些不足?

     2)人就需要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我跟昨天的我比,明天的我跟今天的我比;今年的我跟明年的我比,明年的我跟今年的我比;今世的我跟前世的我比,后生的我跟今生的我比。这就是增上生。

     3)一生比一生好,落实到一年比一年好,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一天比一天好。不断增上。

     4)皈依三宝之后,佛法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对我们生命的帮助有多大?学佛学久了,也有可能烦恼没有调伏,嗔心大、贪心重、怀疑心大、无明多,佛法就学的不对路……

     5)听经闻法,增长了自己的所知障、自己的法执、我执,都是不对的。

     6)生活中,问题是常常有的,是因为缺乏内心的自我超越的力量。

     7)不学佛的人苦,学佛的人可能比不学佛的人还苦。因为不学佛他不知道佛法的标准,学佛法的人可能知道佛法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他很难落实佛法的标准,对他自己来讲就是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昏昧不觉,就是内心当中迷暗、无明,不知道怎么办,对自己内心的问题、对众人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是无明。

     8)楞严经里讲,若能转悟,即是如来。

     9)因为迷,所以我们在轮回。因为迷惑,所以我们痛苦。

     10)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转迷、破迷。迷和觉是相对的。佛者,觉也。佛,是对治迷,要破迷开悟。要转心,转烦恼的心。转烦恼的心智慧不够、福德不够、善巧方便不够、因缘不够,要转也转不了。走不出自己的迷途。

     11)学佛法就是走成佛之道,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大家成佛。这就是我们佛教、我们道场的价值观。

     12)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怎做人、怎么升天、怎么做罗汉、怎么做缘觉、怎么做菩萨乘,最后都汇归一佛乘。在佛教最重要的、基本的理论、思想认识下,再去学其他的经论、世间的五明,我们才不会迷惑。

     13)对佛法最重要的知见要建立起来,你是要成佛,还是要成罗汉?

     14)在日常生活中,要思考我们的责任是什么?要成比丘,比丘的责任是什么?要成菩萨、成佛,菩萨的责任是什么?做菩萨、比丘,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不是说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15)寺院里面是一个信仰的团体。僧团又名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修。)

     16)佛陀制定戒律,就是为了让僧团六和敬的精神和标准流传下去。

     17)和敬:外同他善名为和,内自谦卑名为敬。就是要与大家和睦相处、关心他人,恭敬他人、恭敬集体。

     18)一个比丘、一个僧团、一个住持,有这个能力抉择哪个事情能做,哪个事情不能做。那么,这就是一个团体、一个集体的力量。

     19)内心当中,时时刻刻要有一种皈依心。内心当中,如果没有僧团的概念,人会非常孤单、孤立的,内心当中有僧团的概念,内心当中就容易非常有力量。

     20)佛法从恭敬中求,六和敬就是恭敬,对三宝的恭敬、对僧团的恭敬。

     21)在一个部门里,当清众,就要想办法促进这个班级、这个部组的和合;当班长、组长,就要想办法,怎么让班级有一种和敬的氛围,今后就有可能住持一方。

     22)任何一个僧团都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

     23)苦,都是与烦恼相对的。对佛法真正有体会、有感受之后,我们的信仰才能够坚固。

     24)我们在一个团体里边,恭敬,不是说别人需要。我们恭敬不恭敬,对他来说都一样。你有一种恭敬心、殷重心,内心就有力量、内心就有专注、内心就有善法,在修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所有的出家人,都是自己修道的助缘,我们的修道就会越修越有兴趣。都是我们究竟佛法的增上缘。

     25)在僧团当中,人很多,大家都不注意,你也不注意大家,你就会越来越封闭。

     26)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佛教,我们以心为镜,以内心为镜。以善知识的心为镜。禅宗讲以心印心,就是你做的怎么样,在禅宗的祖师面前,就可以照出来。您的心与过去禅宗的心、境界一样,那就吻合。

     27)学佛法,能不能真正学到我们善知识内心中的心要,才是活的佛法。是佛的经验的传承和指导,能够观察出来、印证出来你内心有没有问题。

     28)在寺院里学佛法,学道次第,都是以心印心的一个过程。

     29)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有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禅宗,是超越善恶的。

     30)佛法,通过我们自身的体悟,然后通过行为来表现。所有这一切,都关系的我们人,我们人的心。修心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行,是我们身语行为。心,是我们内心的事情。

     31)修心,先要有转境的力量,转变我们内心的观念、转变我们内心的心态、转变我们内心的迷惑、转变我们内心的知见,迷茫……

     32)会认为六尘就是我们的心相。六根以对六尘产生的分别,在内心落下的影子,就是你内心的心相。根对尘,世间万物都成立你内心的尘埃,都会影响内心的空间。

     33)过年讲无常,人不爱听,就将暇满,暇满用不好就无暇,无暇就没时间,没有时间学佛法。

     34)内在如何培养转迷开悟的能力,来获得这种力量,转境的力量。转境的力量:一个是深入思考、持戒;一个是对三宝的祈求;一个是师友的帮助。

     35)内心一些观念、知见没有及时转变,就会障碍一个人对整个佛法的完整的理解、思考,对佛法一个整体的闻思的能力丧失掉了。佛法就没有这种内在的能力来接收。

     36)佛法四悉檀、六度、五停心观,都是不同的法门。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内在里头有没有佛法的力量、有没有精神的力量,我们有精神的力量和佛法的力量,才有可能去客服一切困难,去解决一切问题,去面对一切的人和事,去处理纷繁复杂的各种的人事间的关系。

     37)如果我们失去了佛法的力量,那么我们就成为了一个没有原则的肉体,让干嘛就干嘛,不让干嘛就不干嘛,不知道怎么办,人就会变得机械,人可能会变成跟很多的物品一样,甚至有可能比物品还差。

     38)在寺庙里学习佛法,需要要互相交流,需要互相借鉴。思想的境界、文化的背景,知识的结构都不一样,时间短,可能大家都比较客气,时间长了,认识就不一样了,可能很多认识跟你刚刚来的认识就不同了。

     39)对事务要有一种分辨、判断的能力。有分辨、判断的能力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们才有力量,一层又一层去引导和带动更多的人,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做。不会造成,我们的发心、动机很好,但最后做出来的事情一塌糊涂。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能力、知识不够,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处理,不具备这种专业方面的能力。

     40)在寺庙里边,就要去学习来获得能力的提升、知识的优化。菩萨道就是要普度众生,既不要迷于外在的相,内心也不能有五欲六尘之相。

     41)戒定慧,让我僧团建立起如理如法的修学生活。如理,也就是符合佛法的道理、符合佛教的精神。如法,经律论都是佛法。通过佛法才能建立起良善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的好,说明就是佛法运用的好,没有处理好,说明佛法就没有处理好。

     42)真正内心清明以后,内心专注以后、内心有力量以后,你才能够开悟。

     43)禅机,就是一种交涉的方式和方法。禅宗讲开悟,开悟就有机锋,机锋就是你能够明白上面人的意思。既要明白大家的意思,你又能够体会的到善知识内心的需求。否则就是蛮干,内心里就没有这种力量,没有机锋了。就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

     44)学佛法学到最后,就不需要语言文字了,遇到什么事,都习惯了,都知道怎么处理,怎么办,都能够做的很好。处理不好的话,首先氛围都会很紧张,你的感觉就很紧张,关系也会发生很紧张,你内心的观念就会紧张,那么这个就不对的,所以,学佛法,既要能够认识到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就要去坚持,别人哪些是正确的,自己没有的,然后来补充自己,就把别人身上的优点,变成我们的优点,弥补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完善自我的人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龙泉寺龙泉之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