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难免喝酒,这个你一定用得到
2015/2/10 生命时报

    

     【导读】

     春节来临,人们在走亲访友的同时,少不了喝几杯助兴。关于喝酒,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些说法:“吃点肉垫底不容易醉”“酒量可以练出来”“混着喝醉得快”……这些说法都靠谱吗?既然喝酒难以避免,那么有没有不伤身的方法?戳文吧,贴心的生命君早就为你准备了应对妙招↓

    

     误区1吃肉打底,能保护胃壁,不易醉。先吃点肥腻食物,可以减缓酒精进入身体的速度,但不会减少酒精的吸收量,所以只会迟些醉,并非不易醉。相反,由于醉酒过程推迟,会令人容易多喝几杯,反而醉得更厉害,增加酒精中毒风险。

     误区2几种酒掺着喝容易醉。无论喝一种或几种酒,均不会影响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只要摄入酒精达到一定分量,便会令人产生醉酒感,与酒的种类无关。不过,几种酒掺着喝,对肠胃、肝脏等器官刺激较大,更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误区3酒量和身材、性别有关。一般来说,女性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天生就比男性少,因此酒量差一些。体重、身材也是决定酒量的重要因素。摄入同等数量酒精时,胖人和高个儿的人由于体内水分和血量更多,血液中酒精浓度较低,相对不易醉,所以看上去酒量好。但是,由于对酒精的吸收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包括个人基因、新陈代谢率、正服用的药物等,所以,酒量不能单靠身材、性别来判断。

     误区4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长期喝酒,不断刺激分解酒精的酶,可能会增加其分泌量,提高分解酒精的能力,令人自觉酒量变好,但不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酒精依赖肝脏代谢,长期摄入大量酒精,会令肝脏负荷过重,产生病理变化,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也会损害神经系统,降低生育能力,诱发中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更增加致癌风险。

     误区5喝酒御寒暖身。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变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假象:短暂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令人感觉更冷。

     误区6酒精是兴奋剂,一醉解千愁。酒精其实是压抑剂,会麻痹大脑中枢神经,降低自控能力,令醉酒者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如大吵大闹,所以给人的错觉是兴奋、情绪高涨。不过,随血液酒精浓度升高,身体会逐渐产生各种不适,反而令人更加抑郁沮丧。

     误区7平躺睡一觉就能醒酒。醉酒的人常会呕吐,如果平躺,呕吐物会倒流入气道,阻塞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致死,所以必须让醉酒者侧睡,以便使呕吐物流出口腔。另外,也不要让醉酒者单独在陌生环境中休息,如KTV、酒吧等,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8冷水澡、浓茶有助醒酒。冷水澡及热咖啡,或许会令人短暂恢复清醒,却不能降低血液酒精浓度。而咖啡及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均有利尿的功效,会刺激身体排出大量水分,更不利于稀释酒精。▲

    

     美国自然之宝 酒前酒后营养胶囊

    

     产品介绍: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北美优质奶蓟草提取物和卵磷脂提取物;多重复合功效,酒前服用构筑机体抵抗力,减轻酒精对身体的伤害;酒后服用解酒解毒、均衡代谢、温和调理,降低酒精对肝脏的副作用,护肝又养肝,拒绝酒精肝,减少脂肪肝。

     对以上产品感兴趣的读者请注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转到跨境电商平台-舶来汇购买。生命时报特惠价119元(原价239元)。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