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污染事件
2015/7/10 生命时报

    

     【导读】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每个人心中的痛楚,我们一边痛斥雾霾、沙尘暴、“牛奶河”,一边羡慕国外优美的风光和自然环境。其实,以环保而著称的日本、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曾经也深陷环境污染的泥沼。

     上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八大公害”环境污染事件。《生命时报》记者实地走访这些国家,从污染环境到保护环境的艰辛之路,其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之处?建议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看看。

     生命时报驻日本、比利时、英国、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李珍 任彦 伍铎克 张东秀

     1952年,水俣病;1965年,新潟县第二水俣病

     一种怪病让人猫都疯了

    

     美国新闻摄影的大师尤金·史密斯拍摄的日本“水俣病”患者

     1952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出现了很多发疯狂奔、抽搐最后自杀的猫,之后不久,当地居民也出现了同样症状。这种怪病引起了人们的极度恐慌。谁也没想到,事件背后的“黑手”竟是当地一家氮肥公司。

     上世纪50年代,氮肥公司在日本各处开设,源源不断地将生产废水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由于直接排放在水俣湾的废水含汞量很高,水中的鱼虾体内含有大量汞,最后转变为剧毒的甲基汞。而当地人一直以捕捞鱼虾为食,摄入了大量甲基汞,大脑和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导致言行失调,最后发疯自杀。

     1956年,日本学者检测水俣湾水质,发现里面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证明了沿岸氮肥公司是“真凶”。无独有偶,1965年日本新潟县的阿贺野川流域居民,也出现了类似病症,被称作“第二水俣病”,也是因为化工厂将有毒物质排入河中造成的。

     新潟县民众率先发起了对氮肥厂的诉讼,很快熊本县的受害者及家属也加入其中,展开了日本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公害诉讼历程。1997年,日本政府认定水俣病事件中受害者多达12615人,其中死亡1246人。肇事的氮肥公司早已经因无法支付巨额赔偿而倒闭,当地政府为了抚慰受害者也支付了巨额费用。

     经过水俣病事件,日本政府开始重树生产观,熊本县等地方的氮肥厂被关闭,当地政府设定水质监测制度,对河水采取清理保护措施。1968年日本政府通过了《公害基本法》,把大气、水、噪音、震动、地震、恶臭等确定为公害。1970年日本政府又将土壤污染增补为公害,并制定了《农耕地污染防治法》。

    

     如今的水俣湾又成了垂钓之地。驻日本记者田泓摄

     现在水俣湾水质已经非常好了,当地人们可以放心地食用里面的鱼虾。2015年5月31日,是水俣病被正式确认50周年纪念日。日本环境大臣望月义夫出席并致辞称“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不要让水俣病再次出现。”

     1967年富山县痛痛病

     镉水浇田,导致全身关节痛

     日本四大公害中,侵害人们健康时间最长的是痛痛病,也称骨痛病。从1910年起,在日本稻米之乡的富山平原,日本三井金属矿业旗下的矿产企业在富山县开设炼锌厂,每日大量排放含镉的废水污染饮用水源神通川。富山当地人用神通川的水浇灌稻田,吃下这些稻米后,人们出现肾脏障碍,手、脚、腰等全身关节疼痛不已,患者发病时经常叫喊“痛啊,痛啊”,“痛痛病”因此而得名。

     其实早在1920年,富山当地村民就要求当地政府调查矿产企业,但是因为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没有人去顾及这些事情,直到1946年,这种病还被认为是不知名的细菌造成的。

     1961年,富山县成立了“富山县地方特殊病对策委员会”,开始了国家级的调查研究。1967年研究小组发表联合报告,表明“痛痛病”主要是由于重金属尤其是镉中毒引起。经过漫长的诉讼,受害者及家属与矿产企业在2013年年底终于达成协议。

     自那以后,每年当地居民都会派出代表到矿产企业进行检查。矿产企业还和当地居民达成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协定,包括更新排水系统、杜绝污染源、执行土地复原工作等,让神通川水域铅、镉的含量恢复到自然界正常水平。现在富山县的神通川水质良好,沿岸农田肥沃,富山县依然是日本有名的稻米产地,当地居民和矿企和睦相处。

     1972年,四日市哮喘病

     石化废气令人呼吸困难

     1960年至1972年,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周边10多家石油化工企业,终日排放有害废气和粉尘,其中四日市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排放的硫氧化物,是导致当地居民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元凶。1972年该市确认的患者就多达817人,死亡10多人。

     虽然受水俣病公害事件的影响,日本政府已制定了《公害基本法》和《农耕地污染防治法》两部法律,很好地遏制了重金属污染。但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不同。

     水被污染后,让沿岸的化工厂搬迁,然后再花时间清理河水有毒物质即可。而空气污染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排放也是一大元凶。而石油化工、钢铁、汽车等企业是日本经济支柱性产业,不让这类企业运作,也会让日本经济不振。

     为此,日本政府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最后决定让企业配备公害防治设备,并且每年要以50%的增长率添置和完善专治污染和公害的设备。日本政府花大价钱让科研机构研制出可以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污染物的设备,然后强制企业购买。政府还重点督查电力、矿业、造纸和炼油这些工厂,让他们逐渐增加环保资金投入比例,

     到1973年,日本电力、矿业和造纸企业投入环保的资金占到总收入的20%。对于不遵守规定的企业,日本政府的处罚很严厉,基本上是勒令停产整顿。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设立环境厅(2001年环境厅又被提升为环境省),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物处理及清扫法》、《水质污染法》等14项法律,涉及到水资源、大气、噪音、土壤污染防治等很多方面。

     如今的四日市,拥有非常美丽的四季,空气洁净,天空湛蓝,当地居民出门不再担心空气问题,呼吸系统疾病也仅是春天花粉弥漫时候的花粉症。

     1930年,比利时昂日市

     工业污染+气候反常酿惨案

     坐拥群山,怀抱绿水,比利时东部城市昂日看上去安宁祥和。如果不是市政厅大楼前少女雕像的赫然存在,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污染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图为昂日市纪念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的少女雕像。记者任彦摄

     “这座雕像是用以纪念1930年12月在一场罕见的雾霾中死去的人们,也让我们永远铭记空气污染造成大量伤亡的惨痛教训。”昂日市市长瑟兹?曼扎托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昂日市位于马斯河谷,河谷狭长,两侧山高约百米,对峙而立。“1930年12月1日,马斯河谷连续刮了几天的大风终于止住了,但这时河谷里突然冒出一条烟龙,很快笼罩整个河谷。”曼扎托向记者描述了当年那可怕的一幕,“第三天,烟雾更大,当地有数千人感到身体不适,流泪、喉咙痛、声嘶、咳嗽、呼吸短促、胸口窒闷、恶心呕吐。一周之内,60人死亡,为同期正常死亡人数的10.5倍。大批动物也死去。”

     灾难引起比利时政府和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调查结果显示,工业空气污染与反常的气候条件相互作用,“导演”了这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当年的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建有3个炼油厂、3个金属冶炼厂、4个玻璃厂和3个炼锌厂,还有电力、硫酸、化肥厂和石灰窑炉。当时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马斯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即低层空气温度比高层空气温度还低),这使得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厚。尸体解剖结果证实,刺激性化学物质损害呼吸道内壁是致死原因,而其他组织与器官没有发现毒物效应。

     “这次灾难让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空气污染能导致疾病和死亡。”比利时跨区环境合作署菲利普?梅茨博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那以后,欧洲各工业化国家纷纷开始对工业排放进行节制,以减少空气污染。

     记者在马斯河谷看到很多工厂,高高的烟囱里冒着白烟。“那次公害后,比利时政府加强了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管控,如果有企业违规排放,将面临关门的危险。”曼扎托说。据悉,为了彻底告别可怕的雾霾,比利时政府出台了《反对大气污染法》等法律法规,并且优化发展方式,提高环保标准,淘汰落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等服务业。

     最近几年,面对日益突出的机动车污染,比利时政府还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要求机动车加装颗粒物过滤装置。通过跨区域合作治理雾霾、及时调整政策漏洞,比利时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自1990年逐年减少,空气质量大大改善。

     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

     光化学烟雾波及100公里外

     洛杉矶依山傍海,20世纪40年代初,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优势,工业迅速崛起,但同时也被冠上了“美国烟雾城”的帽子。

    

     图为20世界40年代的洛杉矶

     当时数据表明,洛杉矶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排出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300多吨氮氧化合物,700多吨一氧化氮。当地还有大量炼油厂、供油站等排放废气。

     1943年,由于长时间的污染气体排放,洛杉矶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即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氧化氮、乙醛等有害物质),致使远离城市100公里外、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枯死。

     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短短两天内,65岁以上的老人就死亡400余人。

     该事件引起了市民的重视,1947年,洛杉矶民众划定了空气污染控制区,专门研究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此外,洛杉矶还设立空气质量管理区,加大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自主权;设立排放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排放源;为交通污染源设立了严格环境标准;投入很强的科研及管理力量,研发环评软件及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

    

     图为如今的洛杉矶

     美国政府也加入了整治的队伍,不仅制定了著名的《清洁空气法》,还发布了“空气质量检测参考表”,帮助民众鉴定空气污染。政府还会不定期对工厂进行抽查,如果排放气体超标,轻则罚款,重则关闭。这些举措使得洛杉矶环境迅速恢复,如今的洛杉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成为了全世界游客想去的地方。

     1948年,美国多诺拉镇

     “死风”加重污染浩劫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坐落在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两边百米高的山丘把小镇夹在山谷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硫酸厂、钢铁厂的废气很难排出,常年烟雾缭绕。

    

     图为多诺拉小镇上的炼锌厂在不断排有毒气体

     1948年10月26日开始,多诺拉受逆温现象影响,出现了“死风”状态,然而工厂的烟囱却没有停止排放,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二氧化硫气味。接下来的几天,小镇的居民开始不断咳嗽、呼吸困难。直到31日,一场雨水才将这场浩劫带走。

     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全镇5911人患病,20人死亡,事后的一个月内,又有50人相继死亡。六年后,美国《纽约时报》将多诺拉烟雾事件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空气污染灾害之一”。甚至到1958年,多诺拉镇死亡率仍高于临近小镇。

     多诺拉镇消防局负责人约翰?沃尔克及其助手从事发当天起,就将消防局仅有的23立方米氧气发放给居民,并不断从临近的麦基斯波特、莫内森、沙勒罗伊市政府借资源将伤亡减到最小。多诺拉镇政府还以最快的速度将居民疏散,并要求镇上全部工厂停工。

    

     图为如今多诺拉,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几年后,很多工厂都搬出了小镇,留下来的工厂需要进行整顿才得以“安家”。如今的多诺拉镇,绿水蓝天,空气清新,完全不见当年烟雾笼罩的样子。

     1952年,英国伦敦市

     “毒雾”让人出门迷路

     说到世界严重的空气污染,人们常会联想到1952年发生在伦敦的那场大烟雾事件。据当时媒体报道,在灾情最严重的伦敦东区,人们低头看不到自己的双脚;很多人甚至会在平时熟门熟路的街区迷路;交通瘫痪多日,数百万人受影响;至少4000人死亡,10万人出现健康问题。

     其实早在1863年,伦敦首度开通地铁时,乘客们就闻到了烧煤产生的硫磺气味。但对于这样显而易见的环保弊端,英国的决策者却“佯装不见”,最终让几代政府背上了环境治理不力的恶名。

     1952年这场“毒雾事件”是伦敦改变城市环境的历史转折点。面对1.2万死去的同胞,英国政府意识到“要把火电站从城内搬走,要用电而不是便宜的煤炭作燃料”。

     伦敦政府和议会采取立法行动,先后出台了包括《清洁空气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黑烟,城镇居民和工厂必须改用无烟燃料。伦敦居民也开始为空气而战,出行会选择地铁或公交车,家中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此外,二手店还出售人们捐出的衣服、玩具等。人们从不会因为逛二手店而感到“没面子”,因为大家知道,充分利用它们就是保护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几次规模较小的反复后,伦敦人不知不觉中已经告别烟雾,享受着清新的空气。

     编后日本、比利时、美国、英国是工业化的“探路者”,是粗犷式发展的“先行者”,也曾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虽然没有出现“世界八大公害”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但这绝对不能让我们心存侥幸,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公害的警钟必须长鸣。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世界环境》杂社社长贾峰曾公开表示,只有形成让污染者无地自容的社会氛围,让违法者担责甚至倾家荡产、锒铛入狱的环境法制新常态,那些以一己之利而置公众环境安全于不顾者方会罢手。

     没有污染就没有伤害,让我们把环境保护融入到点滴生活中,对大自然抱着感恩的心态,与身边的一草一木,与空气、水源、阳光和平共处,共同保护我们生存的美好家园。▲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