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好的“营养品”,请别再抱怨你没时间
2016/4/23 生命时报

    

    


     你有多久没有安下心来,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了?你是否总在把抱怨,工作太忙、事情太多、人太容易浮躁等当借口?

     其实,读一本书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难,美国女生优丽创办了“纽约地铁书评”项目,用图片记录下了那些在地铁里认真阅读的纽约人。

    

     女孩靠着妈妈的胳膊,在看一本《地下墓室的木乃伊咒语》(《The Mummy, The Will And The Crypt》),妈妈带着旁边的弟弟在看《Ribsy》(一只叫“Ribsy”的小狗在迷路后的新生活)


    

     这位黄衣男子看得如此津津有味的是卡夫卡的《城堡》(《 THE CASTLE 》)


    

     这位黄发男子看得如此认真的一本书竟是一本漫画书《一个傻瓜的联盟》,(《 A Confederacy of Dunces》)这是一本很优质的漫画书,被芝加哥太阳报称其是“漫画中的杰作”。


    

    这位姑娘在看得如此入神的是《消逝的世界》(《THE GONE-AWAY WORLD》),一本科幻小说。


    

     这位戴着厚眼睛的爷爷在看的一本书是《轻松掌握德语》(《 MADE SIMPLE: LEARN TO SPEAK AND UNDERSTAND GERMAN QUICKLY EASILY 》),一本德语初学者的入门书。


     ……

     读书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当阅读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你其实早已不知不觉收获了健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全方位解读阅读带给你的健康好处,并教你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夏学銮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复旦大学心理系教授 张学新

     读书给身体带来7大好处

     阅读习惯世代传承,读书乐趣滋养身心。英国利物浦大学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对生活满意度更高。研究人员考察英国人经常读书与情绪稳定性、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

     结果发现,4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能带给自己最大的安慰,暂时摆脱日常烦恼;38%的人会将读书作为最佳的减压方式;36%的人会在书籍的影响下去旅行,开阔视野;还有27%的人因为读书而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如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处理好原本棘手的人际关系;20%的受访者会因读书更重视健康。

    

     研究负责人乔西?比灵顿博士指出,此次研究证实了读书带给人们的巨大好处,它能让人们拥有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更乐于与别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保持心情愉快;常读书能增强自信,促使人们坚持不懈追求人生目标,并帮助做出重大人生决策。

     此前美国《读者文摘》曾总结读书对身体的7大好处:

     读书让大脑保持活跃,预防大脑衰老;

     阅读能减压,比听音乐和散步的效果还好;

     书中信息丰富,能提高记忆力;

     热爱读书让生活方式更健康,饮食和生活作息更合理;

     读书增强注意力,让人变得更专注;

     读书可缓解疼痛,可作为辅助治疗疼痛方法;

     阅读可缓解轻中度抑郁症症状,改善精神状态。

     读书带给人身心灵的巨大益处,是值得每个人一生拥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全民阅读遭遇危机

     日前,一张地铁乘客照片引发网友热议,照片一侧,外国妈妈和孩子坐在一起,妈妈指着孩子腿上的书籍,嘴里似在讲解什么,孩子在认真地听;照片另一侧,一位中国妈妈坐在孩子身边,同样低着头,却是在看手机,不仅妈妈一部,孩子也有一部,她们各看各的,没有交流。

     这一现象绝非个例,一位来自印度的“老外”也发现了这一端倪,他曾写出一篇网文,对比国际航班和候机大厅里,中外乘客截然不同的行为:德国乘客候机时要么看书看报,要么喝咖啡看电脑工作;而中国乘客大多看视频玩游戏,却鲜少有读书人的影子。

    

     他不禁疑惑,为何中国这个拥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阅读传统的国家,现在却很少有人能安静下来读一本书

     他的疑惑也是很多国人的担忧。在发达国家,人们常随时拿出一本书来看,而在国内,书却变成了手机。

     2015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2 本

     但这一数据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根据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的专家分析,目前美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约为7本左右,日本约为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

     相比之下,上网成了我国国民的最大休闲方式,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每天上网时间近4小时。全民阅读,遭遇危机。

     读书,是个人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进步、文明提升的重要标志。为此,2014~2015年,“全民阅读”连续两年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功利化、压力大拖了后腿

    

     国人阅读危机原因在哪里?专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人们被各种电子产品包围,一切信息几乎都来源于发着蓝光的显示屏;同时,无纸化办公越来越普及,网络阅读群体不断扩大,导致读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

     网络娱乐化升级,更抓人眼球

     网络娱乐化内容不断升级,海量、多元又碎片化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争相抓人眼球。人们习惯了一目十行后,对需要安静阅读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反而耐不住性子,定不下心神。

     功利化思维扼杀读书热情

     社会中的功利化思维扼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也会败坏阅读品位。

     我国实施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人将看书和考试连在一起,有人甚至因此对读书产生逆反心理。当读书不再是为了愉悦心灵,而是为了某种现实目的,就会导致兴趣索然。

     此外,一些功利化书籍泛滥,走进书店,如何捞到第一桶金、怎样取悦上司等“成功学”书籍摆在畅销书架上,而为丰富情趣、提高修养的素质性阅读则愈加淡化。

     生活节奏快,读书时间受挤压热情

     “没时间”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尤其是在都市生活的人群,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之下,一旦有闲暇时间就想休息一下,上网浏览新闻,看看轻松的视频节目等,读书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读纸质书籍的人数减少,但在数字阅读方面,国人或许有望扳回一局。互联网时代,我们也需对“阅读”重新理解。“现在电子书和手机阅读应用APP种类很多,且轻便易携带,人们随时随地可实现阅读,这为读书大开便利之门。”

     不忘呼吸,不舍书香

     宝贵的阅读习惯不能因为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而被改变。图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想方设法把阅读融入生活。

    

     专家建议,从社会层面来说,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让阅读更接地气,让每个人都有条件阅读;另一方面,图书出版等行业更要严格把关,出版读者喜爱的,同时有质量有分量的书籍。

     此外,网络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时代趋势,擅加利用也可方便阅读。从个人角度来讲,不妨通过下面几个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1从兴趣入手

     专家建议,刚开始阅读,不要上来就读内容艰深的书,容易让人读不下去。可先从兴趣出发,再拓展阅读类型。

     2见缝插针挤时间

     把阅读当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坚持下去,无论多忙,都抽出一点时间读书,久而久之,读书会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见缝插针地读书,是解决“没时间读书”的好办法。琐碎时间一旦被利用,阅读量会有一个飞跃。

     3分享读书心得

     专家认为,读书后与人分享心得,快乐会加倍。分享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二次传播,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在与他人的沟通探讨中,读书兴趣会再次被激发,成为自己乐于读书的源源动力。▲(生命时报记者 李洋)

     最后,生命君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温暖故事。爱好阅读的女孩Ann Morgan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尝试去阅读来自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一本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她利用社交平台发出了求助信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幕故事令她感动,从中她真切地感受到:“如果你想阅读整个世界,你要以一种开放的和谦卑的心态去迎接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来帮助你。”

     相关连接:

     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钟情阅读,他们的读书经历也激励我们开启属于自己的“悦”读生活。 今天,生命君就带你进入三位名人的书香世界,点击图片,一起感受阅读带给他们的非凡体验。

    

     季羡林: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老舍:书不是专为学者准备的

    

     钱锺书:读书的三重境界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