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想吃什么缺什么”,总算为自己多年的嘴馋找到原因了
2017/4/15 生命时报

    

     “口味”就像一张个性名片,有人喜欢蛋糕糖果的甜美,有人喜欢四川火锅的热辣……实际上,口味不仅是对某种味道的偏好,还可能隐藏着营养失衡的“密码”。

    

     有句老话说“想吃什么就是缺什么”,现在大量营养学研究证实,这句话确实有一定道理。《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权威专家,为你揭开“嘴瘾”背后的秘密。

     受访专家:

     中国营养学会原理事长 程义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内科主任医师 罗卫芳

     3个关于“嘴瘾”的真相

     1

     下午3—6点瘾最大

     美国味觉和嗅觉研究机构发现,突然非常想吃某种食物绝大多数发生在下午3—6点。因为此时我们体内的血糖在降低,人开始变得慵懒。

     为了重新打起精神来,吃点东西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2

     压力大、女性月经前期最爱吃

     多项研究表明,压力大的时候,人们对食物的抵抗能力会下降,容易多吃。

     甜食尤其能刺激大脑分泌更多的血清素,缓解我们的焦躁不安。女性月经前胃口大开,也与此相关。

     3

     五种食物最令人着迷

     “我常听到大家抱怨自己吃了太多高糖食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巧克力、饼干、冰淇淋、薯片、奶酪”,伊莱恩·麦基博士在美国“网络医学博士”撰文表示,虽然这些看上去都属于甜食,可实际上,它们也表明你对脂肪有强烈渴望。

    

     口味暗示你缺什么营养

     《生命时报》综合美国MSN网站的报道,总结出几种常见口味中可能预示的健康状况。

     爱吃巧克力

     可能意味体内缺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和B12。

     B族维生素能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一旦缺乏,人容易感到疲劳、情绪低落。巧克力可以通过释放血清素让人感知快乐

     对策: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葡萄、梨等水果,此外牛奶、豆类、坚果类、菠菜都富含维生素B12。

     爱吃甜食

     美国芝加哥嗅觉及味觉治疗和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艾伦?赫施博士表示,一个人很想吃甜食,就表明他体内能量缺乏

     甜食主要为人体提供糖分,是补充体能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需要提醒的是,爱吃甜食也可能是胰岛素代谢异常的表现。

    

     对策:甜食主要补充能量氨基酸,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吃瘦肉、鸡蛋、鱼类、山药、豆类、山药、藕等来补充。

     爱吃肉类

     说明体内缺乏氨基酸或铁等矿物质不足

     很多人面对肉类和油脂散发出来的诱人香味,毫无招架之力,导致吃得太多,引发代谢疾病。

     对策:可用蘑菇、芝麻等香味食物代替。

     香菇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多糖等植物化学物,能预防慢性疾病;芝麻也富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蛋白质、抗氧化物质等。此外,花生、大豆也是不错的选择。

     爱吃咸的

     生活中越是压力大疲劳的人群越爱吃咸。而重口味又会使味蕾变迟钝,导致越吃越咸的恶性循环。

     有实验表明,缺钾缺钙缺铁都会导致实验对象渴望摄取食盐。

     对策:有意识地减少盐的摄入,保持清淡饮食。建议炒菜时放点醋,用辣椒、葱姜蒜等来提味。

    

     研究还表明:

     想吃油炸食品和芝麻可能是因为缺钙;想吃烧烤可能是因为缺少碳水化合物;想吃坚果、豆类可能是因为体内缺少硫化色氨酸;想喝碳酸饮料可能因为你体内缺钙。

    

     4招帮你赶走“嘴瘾”

     在营养过剩危及全球健康的当下,如何在“嘴瘾”面前及时“刹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伊莱恩?麦基博士给出如下建议:

    

     每天吃够20种食物

     偏食会导致营养失衡,营养学家建议一天最少要吃20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多吃点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芹菜、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苦瓜、水果等,并减少肉类的摄入。种类丰富的食物还将有利于你集中精力。

    

     挑选小袋包装的食品

     如果想赶走“嘴瘾”,最好方法是将诱人的食物赶出视线之外。如果你实在忍不住想吃,就一定要控制住量

     建议大家选择小袋或独立包装的食物,选择低卡路里全麦等相对健康的食物。

    

     上班带份果蔬

     前一天晚上可以准备好一份果蔬,第二天带到办公室。

     当你想吃东西的时候,用它来“救急”,这样既能满足你对食物的欲望,又能摄取到丰富的营养了。

    

     与同事闲聊会儿

     碰上心情不好,“嘴瘾”来袭时,可以与同事闲聊,走动一会儿,或者找个朋友帮你做做肩部按摩,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生命时报记者 江大红)

     本期编辑:付唯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