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人雷区手册,你怎么一踩一个准儿?
2017/6/21 生命时报

    

     在两季《欢乐颂》里,五美都尬出了满屏的哭戏。但生命君最服的还是我们樊大姐。

    

    

     简直是用生命演绎着“梨花带雨”四个字!

    

     (感觉自己美美哒~)

     这样的情景,在电视里看着确实让人既心疼万分,又赏心悦目。但若发生在我们身边,想必都会立马乱了阵脚。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明明工作起来逻辑清晰,条条是理,安慰人时为什么如此“有口难言”?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安慰则是这门艺术最折磨人的地方。

     就像《增广贤文》中所说:“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帮助、安慰伤心的人,要用对方最需要的方式。

     错过了时机或用了不合适的方式,不仅没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下面这几种“雷区”你踩过吗?

     想让对方迅速摆脱负面感受

     “向前看,别老往坏处想。”

     “没事的,都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类似这样的话,许多人会第一时间脱口而出,殊不知这样其实不妥。

     一般人伤心难过时,很难迅速调整心情、恢复积极心态、拥抱未来。单单“拖拽”他们向前看时,也在无形中给他们施加了压力。

     特别是那些想立刻解决问题的方式,“别伤心了,明天睡醒一切都会好的”,反而会让人更觉得希望渺茫。

     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

     “多大点事,这种事谁都经历过。”

     “这算什么?上次我比你倒霉多了……”

     安慰者可能只是想表达“你遇到的不是大问题,谁都遇到过,而且最后都没事了”,但这种口气容易让人觉得你在居高临下地否定他的处境很糟糕,嫌弃他“玻璃心”。

     非但不能给人帮助,反而容易让倾诉者误认为你没有真正理解,觉得被敷衍,一切像是自己在无理取闹、小事化大。

     而且说这样的话似乎意味着“你自己会好起来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让难过的人更觉孤单,无法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心。

     不能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就认为不是严重的事。越是经历过,越要体谅伤者的脆弱。

     用忙碌“搪塞”一切

     “让自己忙起来就好了。”

     “你之所以每天忍不住伤心,就是因为不够忙,忙起来什么都忘了”

     用忙碌和时间来冲淡一切,应该是我们想要摆脱伤心最常用的方式了。《欢乐颂》中,邱莹莹失恋后也尝试这样麻痹自己,效果如她自己所说:“其实内心还是很空虚。”并不佳。

     不能否认,“做别的事”“忙起来”确实能起到一定分散注意力的作用,但未被认真处理的情绪并不会凭空消失,它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停下来,还是能炸得人“体无完肤”。

     “马后炮”再补一刀

     “早跟你说了,……”

     “我就跟你说了这样不行了吧,……”

     责备的话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安慰中,可事实上,它却经常不自觉地从我们嘴边溜出。

     或许,这是我们的潜意识希望能够尽快说通朋友,让他们快点从伤心中走出来,结果必然是 “欲速则不达”。

    

     安慰人,先谈心再说事

     最好的安慰就是陪伴。这是感性的需求,无需理性的分析和评判。

     在此时追求睿智、华丽的辞藻反而无用。不如就简简单单陪他聊天、吐槽,就是不要强行说教。

     虽然这里没有一概而全的方法,但有两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一、将沟通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上;

     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具体可以这样做:

     首先肯定他的痛苦,并表示感同身受。

     如“你现在心里一定很难受”“这样的事情,对谁来说都是很大的打击,真想抱抱你”。

     当感受被接纳,对方才可能把痛苦吐露出来,情感垃圾才能得以被清理。

     当情绪基本得到发泄,慢慢平静,再为其思考解决办法、思路、方案。

     痛苦无助多来自“无计可施”、“无能为力”,给对方提的建议,最好是切实可行的、或者来自“前车之鉴”。注意别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字眼。

     有时,即使我们懂得如何说对方想听的话,也只能让他好过一点点。这个时候,善用小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周末带他去郊外自驾游,听一场演唱会,或者一起做顿家常便饭等,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加深沟通。不仅处理了情绪垃圾,也给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

    

     编辑: Heroine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君开小号啦更多脑洞大开的心理知识请移步“读心研究所”翻牌子(ID:duxinyanjiusuo)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