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卒中高发,移动生命线把“医院”送到卒中患者身边
2017/7/29 生命时报

    

    


     数据显示,当气温超过32℃,脑卒中(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更高,危险性也更大。是什么让炎炎夏日成为了卒中高发季?

     身体缺水。夏季人体出汗多,身体内环境易缺水,血液黏稠度升高,这会增加患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等人形成血栓乃至卒中的概率。

     室内外温差大。对老年人和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忽冷忽热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容易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塞。

     3小时是卒中溶栓救治的“黄金时间”。若能快速识别卒中症状,并争分夺秒将患者送往具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在发病3小时内越早接受溶栓治疗,发生坏死的神经细胞越少,患者残疾的风险越低,可能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功能。多年来,社会各界都在为此而努力。

    

     移动生命线,将“医院”送到卒中患者身边

     2017年7月28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宣布我国首个“移动卒中单元”——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在郑州投入使用,可实现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边“走”边诊治,就像将“医院”搬到患者身边,从而进一步缩短脑卒中患者从发病到获得治疗的时间。

     这意味着卒中影像检查和部分治疗方式从以往到院后才能实施,转变为在救护车中即可开展,大大缩短了从发病到获得治疗的时间。

     “移动卒中单元”由急救车、移动CT、移动化验实验室、远程医疗设备和工作人员五部分组成。

     急救车接收到患者后,专业技师和护士便开始CT扫描、生化分析等工作,脑血管病专家通过远程医疗设备给予专业指导,明确诊断后立即对症治疗。

     比如在确定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符合溶栓条件后,便可立即在车内溶栓,争取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大脑。

    

     我国首个移动卒中单元(移动CT脑卒中救护车)外观

     同时,医院卒中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到院后以最简单的流程、最短时间获得专业治疗。

     据悉,全球第一辆“移动卒中单元”于2011年在德国建成并投入使用,相较传统方式,从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到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平均缩短了20分钟。

     2014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统计数字则显示,2011~2013年,1500例患者通过急救车上的CT扫描更快的接受了溶栓治疗,相比对照组移动卒中单元从响应到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25分钟,14家脑卒中中心的溶栓率从20%上升到30%。救护车+CT+溶栓设备的模式,加快了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没有不良事件发生。

     卒中中心建设,“软硬”兼备、多方协作

     为保证卒中患者到院后的快速、全面、高效救治和康复,除了院前“移动卒中单元”,国家卫计委和各地区医院一直关注和致力于卒中中心的建设。

     2016年《医院卒中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指出卒中中心必须拥有静脉溶栓能力,且需在基础设施、人员配置、诊断技术、治疗技术、监测、随访、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达标;强调多学科协作模式,整合神经内外科、急救室、影像、介入等科室的力量,实现多学科协作的无缝对接;鼓励将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9个环节全部打通的绿色通道建设,从而大幅度提高诊治效率。

    

     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及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主任李天晓教授

     介绍移动卒中单元和卒中中心建设经验

     河南省人民医院已成为我国首批十五家“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之一,并被国家脑防委授予“示范基地医院”的称号。

     据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李天晓院长和朱良付主任介绍:“除了‘移动卒中单元’,医院还打造了‘溶栓取栓一条龙’的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24小时全天候同时抢救2个以上的急诊缺血性卒中患者。”

     在河南和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支持下,其快速、高效的“空地一体化”紧急救援网络可覆盖到全省域。作为省级医院,还承担了对基层医院急救医生、社区医生及群众开展相关培训等工作。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