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火听力测试,看看你的耳朵可以听到多少赫兹?
2017/11/15 生命时报

    

    

     测测你的听力

     正文开始前,先来跟生命君做一个测试。戴上耳机,仔细听这段音频。

     据说,不同年龄的人,能听到的范围不一样。年龄越小的人,听到的范围越大;年龄大或者听力早期退化的人,就听不到后面的声音。

     甚至有网友表示,35岁之后的人和35岁之前的人听到的范围都不一样。

     你的耳朵可以从多少赫兹听到多少赫兹?

     根据2015年的OMS(有机质谱测定法),全球11亿年轻人都存在听力下降问题。

     最近,歌手陈翔在综艺真人秀中自爆左耳失聪多年,鼻炎和压力过大、过度疲劳是主要诱因。

    

     去年12月,歌手吴克群也被曝“突发性失聪”,左耳神经受损,听力剩下六成,难以恢复。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权威专家,为你揪出生活中那些偷走听力的“小偷”。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教授 杨海弟

     听力好坏反映心脏健康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听力与心血管病直接存在相关性。

     美国威奇塔州立大学听力神经科学系教授霍尔·瑞蔓德说,我们的听觉系统,需要充足氧气供应,如果血管堵塞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听力状况也能反映心血管是否出现问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学系副主任弗莱德·R·大卫在2009年研究发现,听力下降的人,约70%左右都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他表示,内耳血管对血流很敏感,一旦心血管出问题,会比其他部位更早反映出来。

     无独有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在2014年也发现,动脉粥状硬化的病人,听力受损风险比一般人高许多。

     5件事最毁听力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损伤听力最严重。超过85分贝就会损伤听力

     例如,汽车噪音(80分贝,持续暴露损伤听力)、鼓风机(90分贝,暴露2小时就会导致听力损伤)、体育赛事(100分贝,14分钟即伤听力)、摇滚音乐会(110分贝,2分钟就伤听力)以及警笛声(120分贝,1分钟就损伤听力)。

     1

     常戴入耳式耳机

     据不完全统计,地铁及公交车的背景噪声达70分贝

     在嘈杂环境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对听力造成一定的损害。

     建议在公交车、地铁及其他嘈杂环境中最好不要戴耳机听音乐

    

     2

     经常去KTV、夜店

     KTV、酒吧等背景噪音更可高达110分贝,完全可以一瞬间“偷走”人们的听力。

     建议尽量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久待,或是戴上防噪耳塞

     3

     楼层住得高

     地面嘈杂,有“拔音”的效果,导致高层室内噪音也较大,应减少开窗或常备防噪耳塞。

     4

     开车时开窗户

     开快车时的风噪声和开慢车时的交通噪音都会损害听力。

     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会超过100分贝,这对听力损伤很大。除此之外,大声鸣笛、车内大音量听歌等,同样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建议在开车过程中,尽量关上车窗,音乐音量别开太大

     5

     不良生活习惯

     很多人擤鼻涕时,喜欢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殊不知这样会使鼻涕冲浪般“冲进”中耳,使中耳内的器官“溺水”,导致听力损害。

     另外,一些不正确的掏耳朵习惯,如用发卡等尖锐物品掏耳,有可能造成鼓膜穿孔,严重损伤听力;用未消过毒的挖耳勺掏耳朵则可能造成外耳道发炎。

     2个动作改善听力

     日本东京新宿医疗中心耳鼻喉科诊疗主任石井正则介绍了两种融合瑜伽技巧的呼吸法,可缓解耳背、耳鸣及耳内堵塞感。

     刺激呼吸法

     坐在椅子上,两脚自然张开与肩同宽,胳膊肘微微弯曲,双手在腰部后方的位置十指交叉握在一起;

     边用鼻子吸气、吐气,边前倾上半身,尽量抬高手腕,呼吸3次;

     吸气的同时抬头,保持3秒后,边吐气边低头。

    

     注意用腹部呼吸。这个动作坚持一段时间后,副交感神经会变得活跃,可改善耳朵不适等症状。

     蜂鸣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可放松大脑和神经。

     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微微前倾,两肘支在桌上,食指轻轻伸进耳道;

     边鼓起腹部,边用鼻子吸气,再用鼻子发出“嗯——”的声音来吐气,同时收紧腹部;

     在气息吐净之前,再次鼓腹吸气、收腹吐气,持续5分钟。

    

     特别注意:老年人在练习以上两种呼吸法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出现身体不适时不要勉强。▲

     觉得文章不错?给生命君点个赞?

    

     本期编辑:刘云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汪颖 赵可佳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朱素颖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你的肠道“变黑”只要8周,学7招最简单的清肠法

     “骨质疏松”偏爱9类人,一个公式测出你的骨密度

     最全“食物嘌呤表”,会吃的人不担心尿酸高

     “走路也能减肥”的6个技巧!不知不觉消耗多余卡路里”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