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悦读】在我的“眼睛”和你之间,是生老病死的意义
2018/4/4 生命时报

    

     点上方听生命悦读·第二十六期?

    

    


     一段文字,诠释一种生命的定义;

     一种声音,承载一个独特的灵魂;

     一次聆听,传递一种温暖的能量。

     《生命时报》与你相约“生命悦读”栏目,邀请嘉宾用声音给文字带上温度,轻叩你的心门。愿你听见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蕴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影像科医生崔湧做客“生命悦读”,与你分享他在工作中的感悟——《一路相随的“医生之眼”》。

    

     崔湧,1973年出生,天津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从事肿瘤的影像诊断。

    

     一路相随的“医生之眼”

     文丨崔湧

     1991年,作为国内第四批影像诊断专业的医学生,我进入天津医科大学工作。其实在以前,患者不叫我们“医生”,总说“师傅,给我拍个片子”。

     但实际上,医学影像学在诊治流程中十分重要,从疾病初期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药物的疗效评价,我们提供的影像信息都是最精准的病情参考,出现在每一个患者从入院、痊愈或生命终结的全过程。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如影相随。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患者,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不幸被神经内分泌肿瘤缠上。他的主治医师来找我,希望我们影像科研究的核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能更精确监测出治疗效果,以便开展下一步治疗。

     这一技术曾被利用来观察胃肠癌肝转移病灶的治疗效果,早期评价疗效很有帮助。有的肿瘤得到控制后像气球被撒气一样,体积缩小;另一些肿瘤则可能像久放的苹果,体积没变,里面已经烂了。

    

     经过几次治疗,磁共振数据显示,他的病灶缩小不明显,但内部细胞坏死不少。“情况好转很多呀!” 每次男孩来检查,我都这样鼓励着他。

     两年多的跟进治疗里,我们逐渐熟悉,也逐渐成为了朋友。但很令我难过的是,男孩的病情却开始恶化,每次述说检查结果,对我来说,都是内心的折磨。好几次,拿起检查报告,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他开口,也再没办法对他说那句“情况好转很多啊”。他那么年轻,如实相告会是一种打击。

     到后期,已经不是只从临床角度想着数据分析,而是从朋友角度期望他能好起来。面对追问,我只能轻描淡写地回应“还得进一步分析和检测”。这样善意的谎言陪伴着男孩平静地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随着检查经验的丰富,我慢慢变得更理性。也时常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而喜忧,但更多时候是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记得曾有一个肝癌晚期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就诊,情况很不妙,黯然惋惜的同时,根据经验和医学敏感性的判断,我再三建议患者家属都去做一下乙肝检查,尽己所能把疾病对人的伤害降到最小。

    

     藏族患者管我们医生叫安吉拉,就是天使的意思。现在,我正在拉萨,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援藏工作。在这里,我能静下来反思这些年做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平静,也是一个影像科医生的必需素养。

     医生的职责,就是要陪伴更多人,医治更多人。多少会有所牺牲,但没理由不做。医路还很长,我会一直坚守在需要我的人们身旁,履行自己的使命。

     音频制作:罗榕

    

     End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