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8.5亿人患肾病!肾内科主任:做到4点躲过一劫
2018/7/31 19:07:11 生命时报

    

     生命时报微信只提供权威、科学的健康资讯关注

     如果要评选出“存在感最高的器官”,肾脏一定名列前茅。

     不仅补肾的广告满天飞,“卖肾买xx”也已经成为烂大街的老梗。

     但是,肾内科专家提醒你:别光拿肾脏“开涮”,也要及时关注它的健康。毕竟,这个器官比你想象得更脆弱。

    

     肾脏是个“内向隐忍”的器官,平日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即使累了伤了,也习惯沉默和忍耐,不轻易闹脾气。而等它真的累倒时,主人往往会措手不及。

     近日,欧美三大肾病权威学术组织称,目前全球至少有8.5亿人患有肾病,这一数字约是癌症患者的20倍,相当于世界人口的11%。庞大数字背后的隐忧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肾病。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邀请专家,教你正确护肾、科学预防肾病。

     受访专家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教授 郑法雷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 卢方平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 王志红

     我国慢性肾病患者达1.3亿

     7月19日,《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这里的患者几乎都要长期依赖“血透”,每周3次,每次4小时,有的人这样生活了二三十年。

     “我国血透患者已超过40万人,频繁血透的确会给生活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卢方平说。

     70岁的李女士从1999年就开始做血透了。她告诉记者,20多年前,由于感到头晕、烦躁,她便听了朋友建议买了“龙胆泻肝丸”,吃了半年。

     此后的一次体检中,她查出血尿,进一步检查发现,肾脏已重度损伤。医生表示,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乱吃中药导致的。后来,李女士不得不提前退休,定期到医院治疗。如今的她,两个肾、泌尿管和膀胱已全部切除。

     “血液透析机就是我的肾,说起来都是无知的代价。”李女士说。

     方先生也是一位需要血透的重度肾病患者,才34岁。躺在病床的方先生告诉记者,他做血透没多久,看着自己的血液流出又流入,还会觉得恐惧。

     频繁的血透和其他治疗,每月要花上万元,给他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支撑家庭,方先生的妻子除了本职工作,还找了一份兼职来做。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破包袱,又重又没用。如果找不到匹配的肾源,不能做肾移植,我的生活就离不开血液透析机了。”

     方先生说,早在8年前,他就查出尿蛋白异常,但没重视,后来出现乏力、腰酸、尿频,还是没当回事,直到头晕得厉害才就医,一查就是尿毒症。

     肾病的种类

     肾病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肾病的根源是仅肾病本身还是其他疾病的一部分

     原发性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继发性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病等。

     肾病多是慢性的,从轻到重可分为5期:

     1~3期时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察觉,是治疗的最佳时机。

     4~5期,症状已非常明显,疗效就很有限了。

     上文中提到的尿毒症,就是慢性肾病的第5期。

    

     我国肾病患者的现状

     卢方平说,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达1.3亿,患病率约为10.8%,也就是说,每十人中就有一位慢性肾病患者。

     且慢性肾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20~30岁的血透患者越来越多。然而,公众对肾病的知晓率却很低,仅为6%~12.5%,临床上20%~3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其肾损伤已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成分。

     为提高人们对肾病的重视,美国肾病学会、欧洲肾病学会和国际肾病学会日前共同呼吁,慢性肾病是“隐藏的流行病”,各国应警惕它悄然流行,提高肾病患者的早诊早治比例。

     肾不好,全身吃不消

     肾脏位于腹腔上部腰椎两侧,每个有拳头大小,主要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毒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它对人体的重要性,如同排水系统对一座城市的意义,如果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再光鲜亮丽的城市都无法回避内涝带来的狼狈。

     肾病的原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于201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的不断攀升,糖尿病相关慢性肾病已超过肾小球肾炎相关慢性肾病,成为中国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

     另有研究发现,我国住院人群中,高血压肾病也呈显著上升趋势,与糖尿病肾病相加,几乎占到了我国慢性肾病患者的一半。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教授郑法雷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数量近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归根结底在于饮食失衡(比如大鱼大肉、吃盐太多)、不爱运动、精神紧张、吸烟酗酒等原因。而很多人对慢性病控制得也不好,久而久之,肾的健康就搭进去了。

    

     除了慢性病,药物滥用感染因素也是慢性肾病的重要诱因。郑法雷说,某些中药材中含马兜铃酸,它是公认的肾毒性物质,乱服中药可能增加发生药物性肾损伤的风险。

     长期、不恰当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菌素、止痛片等西药,会导致同样问题。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也可能诱发慢性肾炎,比如扁桃体炎、牙周炎、肝炎、肺炎、艾滋病等。

     肾病对身体的影响

     肾脏一旦出问题,身体多个系统都会受牵连。卢方平告诉记者,心血管病是慢性肾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两者互为因果,造成恶性循环。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0倍。

     慢性肾病一旦发展到3~5期,大多患者并发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等。

     慢性肾病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4倍以上,原因是,肾损伤会影响机体合成和利用维生素D,不利于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造成骨代谢紊乱。

     做到4点远离肾病

     说到肾病知晓率低,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生活中到处都有补肾保健品的广告,“补肾”“养肾”的概念难道还不够深入人心吗?

     >>>>

     胡乱补肾反而伤肾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授王志红告诉记者,西医的“肾”和中医的“肾”概念不同,前者指的就是一个脏器,而后者是对一系列功能的概括。中医的“肾”除了主持水液代谢,还有藏精(与发育、衰老、生殖有关)、主纳气(协助肺的呼吸)等功能,涉及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王志红表示,关于中医“补肾”,公众存在一些误区,盲目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反而伤肾。她举例说,腰酸、乏力、性功能减退是最常提及的肾虚症状,但不是所有上述症状都是肾虚导致的。

     比如,体质湿热的人,由于湿重阻滞造成气机不畅,也会疲惫乏力,影响性功能。这类患者如果盲目补肾,好比火上浇油,越补越糟。

     此外,血瘀、肝郁、脾虚等也会影响性功能。即使真是肾虚,还细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且要看轻重程度,轻度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与西医所指的肾病不是一回事。这都需请专业中医师辨别,有针对性地应对,而不是自行补肾。

    

     >>>>

     4招科学预防肾病

     生活中如何预防肾病呢?郑法雷给出了以下建议: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吸烟酗酒,注意膳食平衡,控制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合理体重,不能过度劳累。

     注重环境和个人卫生。尽可能预防致病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

     遵医嘱服药。不自行使用抗菌素、止痛片、中草药,以免误伤肾脏。

     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健康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家族史者及65岁以上老人,最好能每半年检查一次;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

     警惕肾病早期信号

     卢方平提醒,以下表现可能是肾病早期信号,及时发现能早诊早治:

     睡前没喝太多水,夜尿次数与量却增多。

     尿液中出现绵细、经久不散的泡沫。

     尿液呈粉红色或淡粉色。

     眼睑、手足、脚踝等部位发生水肿。

     年轻人如无高血压家族史,却长期高血压。

     频繁腰痛。

     郑法雷最后说,一旦查出肾病,不要被吓倒,早中期肾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只要改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治疗,很可能疗效不错。▲

     别急~戳个赞再走

    

     本期编辑:刘畅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任琳贤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近期热门文章

     你的骨头正在悄悄变“糠”!有这6种表现的人赶紧测骨量

     胃哭着对我说:这些“养胃食物”我真的消化不来

     全球癌症负担报告:爱吃的中国人,最容易遭遇这5种癌

     凉皮、凉面、凉粉,哪一个最没营养?答错的人请自觉面壁

     ”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长按二维码,

     一键订阅2019年《生命时报》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